Z5 标榜的这组 G 镜头对畸变的控制中规中矩,画面中央区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如果对畸变控制的要求较高,最好通过 Lightroom 等图像处理软件后期矫正。此外,画面边缘画质的下降也十分严重,尤其四角解析度明显不足,细节大量丢失。老实说,对24mm的广角镜头而言,这种程度的畸变对手机来讲并不过分,但所谓的 G 镜头也没有带来令人惊喜的素质,更像是一种噱头。
除了娱乐,Z4 Tablet 还预装了 Office for Android Tablet 套件,内含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 与 One Drive。该套件完成度较高,已经可以基本实现 Windows 版的大部分常用功能,且性能也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准(不知为何,同门的 Office Mobile 却要糟糕得多)。或许出于这个原因,索尼锲而不舍地继续推出了新款蓝牙键盘BKB50。
1ADAC 中的 DAC 表示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相比无印的 1A,1ADAC 有以下特长:
搭载索尼独有的高清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 S-Master HX,忠实再现高解析度音源细节
支持 92kHz/24bit及5.6 MHz DSD 格式的 USB 音乐输入
支持 Walkman、Xperia 、 iOS 设备及 PC 等多种数字音频输入方式
包装·外观
操作·使用
1ADAC 滚轮式的音量控制器能很迅捷地调节音量,十分方便。在 USB 输入方式下,输出音量仅能通过 1ADAC 控制。
在输入 USB 数字音源时,1ADAC 需要对其进行解码,因此需要供电。1ADAC 内置的锂电池需要约4小时的充电时间(PC USB 500mA 时;根据充电器输出,具体充电时间可能不同),并能提供约7.5小时的续航时间。这个时间说不上长,但也不至于捉襟见肘——连续听音乐数小时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由于不具备自动关机节电设计,如果在使用后忘记关闭电源,下次使用时就很有可能会发现电源早已耗尽。
1ADAC 也支持模拟音频输入,此时无需额外的电力供应。传统的3.5mm耳机接口覆于保护盖之下,使用时既不方便,也不美观。看来,开发者假定用户会主要使用 USB 方式输入。
相比同样搭载了 1/2.3” 2070万象素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明亮的 F2.0 G 镜头以及高速的 BIONZ™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器的 Z1 与 Z1 Compact,Xperia Z2 的拍照效果得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进步,整体响应速度、对焦成功率、细节纹理及白平衡都有显著提高。
智能手机产业以数倍于 PC 的速度完成了硬件竞赛,进入了商品化(commoditization)阶段,屏幕显示效果、拍照效果、电池续航等问题一个个被解决,高中低端产品在日常基本使用上的差距不断缩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制造出凌驾于他家的产品,消费主力也对性能越来越麻木。已经在 PC 上跌倒过一次的索尼会怎样应对同样的问题呢?靠 Galaxy 智能手机几年内异军突起的三星会怎样防守自己的阵地?来势汹汹的国产厂商们能否保持后劲?
今年除了出售 PC 业务放弃 VAIO 品牌外,索尼的另一大组织变动就是电视机业务独立为索尼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索尼连年的巨额亏损大部分由 PC 业务与电视机业务带来,CEO 平井一夫似乎希望借此改善公司财报。BRAVIA 的自立门户既有风险也有机遇。如果今后业绩依然没有起色,BRAVIA 也会面临与 VAIO 相同的被出售的命运,另一方面,独立后更灵活的体制也许能够帮助它扭亏为盈。前一阵宣布明年机型将采用 Google 的系统,也表明了 BRAVIA 改变的决意。
X8500A ×设计
选择A系列而非B系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的B系列一改去年大受好评的 Sense of Quartz 及 Intelligent Core 设计理念,而换用了所谓楔形设计。新的楔形设计虽然有占用空间更小、可调节高度等优点。但它降低了机身摆放的适用性,且个人感觉不如之前的设计,因此对自己来说反而是一个缺点。
调整的步骤如下:通过相机拍摄屏幕,将照片传送至 VAIO Tap 11,关闭 Tap 11 的所有画质增强技术并通过 PlayMemories Home 照片管理软件调节照片的对比度与亮度(其中一张照片还微调了若干级彩度),使该照片拍摄的电视屏幕区域在 Tap 11 上的显示效果尽可能地接近 X8500A 的实际显示效果。
由于采用的是侧入式 LED 背光面板,X8500A 的黑度中规中矩。画质设置中的黑色增强确实可以显著加黑画面,但相对直下式背光面板漏光量会更大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此外,X8500A 也没能解决侧入式背光面板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屏幕边缘存在虽不严重但是可以辨别的明暗差异。在显示纯色画面时尤为明显,在显示一般图像或动态图像时这一问题则很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索尼声称自己提供的侧入式背光由于可以分区控制背光明暗,因此可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而采用直下式背光的高端机型由于可以精确控制背光区域,于是可以得到更高的画面对比度。所以说,究竟哪种背光的画面对比度很一般呢?或许是 LED 背光之前的 CCFL 背光吧。
在眼见为实之前,自己看到的是发布会现场媒体对 Xperia Z2 显示效果的盛赞,与测评站点拿出的漂亮数据(优秀的色域与色准)。而在实际见到 Xperia Z2 之后,“完美显示”的头衔只能属于它。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 广色域技术、 X-Reality for mobile 画质增强技术,以及新引入的 Live Colour LED 切实发挥了效果,Xperia Z2 的色彩表现惊人,整块屏幕显示明亮通透、色域范围鹤立鸡群、可视角度进一步提升、漏光现象也几乎不存在。
以下对比照片中,Xperia Z Ultra,Xperia Z2 和 Xperia Z1 Compact 都开启了最大屏幕亮度,默认白平衡设置(因此色温稍有些偏暖),没有关闭默认开启的 X-Reality for mobile 选项。照片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用于拍摄的相机没有应用特殊后期效果。色温的差异可以很容易地通过 Xperia 内置的白平衡调节功能解决,不过这里就姑且先忠实还原这些差别。
相比同样搭载了 1/2.3” 2070万象素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明亮的 F2.0 G 镜头以及高速的 BIONZ™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器的 Z1 与 Z1 Compact,Xperia Z2 的拍照效果得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进步,整体响应速度、对焦成功率、细节纹理及白平衡都有显著提高。
Z2 的拍照质量提升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自己现在特别怀疑 Z1 与 Z1 Compact 的拍照质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虽说高通最新的处理器改进了图像处理算法,但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的成像效果能够提升那么多,实在是一个惊喜。无责任主观评分的话,假设自己的 RX100 Mark II 为基准分10分,Z1 可能在4-5分,Z2 则是7-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