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是近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科幻色彩浓厚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到今年 IFA 上广受关注的三星(Samsung)Galaxy Gear,以及苹果(Apple)那流言始终不断的 iWatch。一时间,业界似乎都在探讨人机交互的新的可能性。
索尼早在非智能机时代就开始尝试手表与手机的互联。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时代,它曾经推出过多款蓝牙手表(关键字:Sony Ericsson MBW)。它们在外形上和传统手表相差无几,但多了蓝牙模块及一小块点阵液晶屏,用于显示来电号码、短消息概要及待办事项等几项内容,并且能控制音乐播放。
其次,用户需要从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下载 SW2 的驱动程序“SmartWatch 2”。这本来并非难事,仅占用了自己半分钟而已。不过大陆行货 Android 手机大多不提供谷歌服务框架,自然也没有 Google Play,这步可能会比较棘手,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SW2。稍微扯远点,说到这个不禁联想到:不支持各类谷歌服务;不支持官方应用商店;国产应用商店混乱;恶意软件盛行;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用户会有意或无意为手机安装各类所谓安全应用;运营商以流量计费而导致各类流量管理软件流行;对剩余内存等设备状态过分关心,各类内存管理软件被举为装机必备… 国内市场是如此特别,它的成因与影响,以及如何道德或不道德地在国内环境下获利,都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目前 Google Play 上能够找到数百款支持 SW2 的应用,包括 Facebook、Twitter、日历、待办事项、文本阅读器、寻找手机、小游戏等。其中不少都是继承自过去第一代 SmartWatch 的遗产。可惜大部分应用无论是UI设计还是功能设计都欠佳,高质量的应用寥寥无几。索尼官方的应用也差强人意,例如,幻灯片应用仅支持顺序播放设备中的所有图片,本来显示效果就差,这个限制进一步削减了它的存在价值。SW2 搭载的 180MHz 单核 ARM Cortex-M4 处理器性能孱弱,也使得优秀的创意更难成为现实。
关于电池。通常使用下(每天三五个电话、数条短信、三五封邮件,及简单的操作),SW2 能坚持三天以上。通过 PC USB 接口完全充电本身需要两至三小时,不过紧急情况下仅需充电数十分钟就能满足一天需求。SW2 内置重力感应,在长时间静置后会自动关闭屏幕,进一步节省电力消耗。正如智能手机的续航时间远不及过去功能简单的非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充电频率也要三倍于过去的蓝牙手表。不过 SW2 的续航总算是能满足自己的最低标准。
总的来说,考虑到 SW2 的价格和提供的功能,它并不是一件值得每个人购买的配件,仅仅是一个玩具而已。自从 Xperia Z Ultra 作为自己的主力手机之后,一方面享受大屏幕的便利,一方面不得不忍受手机经常放在包中的不便。这时,SW2 的价值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想尝试利用索尼发布的 API 开发一些小程序,也是自己入手这样一个产品的理由之一。SW2 的外形也比上一代出彩不少,很多人见到之后颇感兴趣,自己不得不反复解释它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如无需求,不值得购买。
这让人联想到了 Google Now。这是一款非常便利的应用,能提供用户各种类型的实时信息(遗憾的是,大陆行货手机不支持这一功能)。智能手表应当参考这一思路,作为用户最贴身的设备之一,利用通知不易被忽略,且能随手查看的特性,帮助用户掌控生活。最好所有这些信息还无需用户逐一手动输入,Google 可以通过(匿名处理的)用户的搜索记录等各种信息自动分析并找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用户在邮件中提到“明天我就飞来北京见你”,第二天一早用户带上手表后就能得到本地和北京的天气以及航班延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