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与范例:
1 |
setTheme(android.R.style.Theme_Dialog); |
说明:为使该方法生效,需要在 setContentView(…) 与 super.oncreate() 之前调用。系统内置主题可以通过 android.R.Style 查找。部分主题对 Android API level 有要求,例如,material 系主题要求 API level 至少为19。
我可能前进得不快,但我决不后退
代码与范例:
1 |
setTheme(android.R.style.Theme_Dialog); |
说明:为使该方法生效,需要在 setContentView(…) 与 super.oncreate() 之前调用。系统内置主题可以通过 android.R.Style 查找。部分主题对 Android API level 有要求,例如,material 系主题要求 API level 至少为19。
作为分类目录的一个补充,在这里按照功能类别对 Web 开发中的一点心得和笔记作一个索引。其中部分是根据自己在查找网络资料时找到的内容的整理与演绎,在此感谢所有那些无私分享经验的人们。
使用时需要去除 & 与 # 或单词之间的空格。
字符名称 | HTML 代码 |
• 圆点/加重号 | & #8226; 或 & bull; |
… 水平省略号 | & #8230; 或 & hellip; |
— Em 破折号 | & #8212; 或 & mdash; |
≠ 不等于 | & #8800; 或 & ne; |
← 左箭头 | & #8592; 或 & larr; |
→ 右箭头 | & #8594; 或 & rarr; |
↑ 上箭头 | & #8593; 或 & uarr; |
↓ 下箭头 | & #8595; 或 & darr; |
值 Techo 记事帐下载量突破30万次之际,Techo 记事帐+ 1.6.2 版本现已发布。
1.5.1-1.6.1 更新包含以下内容:
1.6.2 更新包含以下内容:
更多功能与易用性改善锐意开发中。
Techo记事帐 的 Google Play 页面: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breezesoft.techoplus
离开校园后,私人时间越来越少,积攒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像是在与命运挣扎一般,自己始终还是希望能挤出点时间来做些有趣的事情。在积累了五篇没有完成的草稿,和数不清的想写却没有起笔的文章的情况下,写这么一篇 Best Buy 也许有些不合时宜。不过转念一想,这些新添置的设备确确实实改变了自己的日常,也是自己今年状态的一种侧面写照,费点笔墨倒也顺理成章。
下列每一件设备都从(该级别的)性能、功能(丰富与便捷)、使用频率与整体满足度四个维度打分,并做简单小结。
1 – 无线扬声器 SRS-X88
尽管 X88 体积不大,重量也是能够随意搬动位置的级别,却提供了令人感动的声音效果。支持 HiRes 的它低音浑厚有力,高音清澈明了,人声清晰温暖,声音细节悉数展现。虽然自己平时听的耳机并不粗糙,X88 仍让那些早已了然于心的歌曲焕发了新生。“这位歌手的嗓音原来是这样的有层次感?”、“这里的伴奏其实是两种鼓合奏的!”、“相比之下,过去听的鼓点就好象是在敲击塑料片…”。不同于耳机,音箱可以让整间房间的空气活跃起来,身心仿佛都融入旋律与节奏之中。
X88 支持标准蓝牙音频/LDAC 高音质蓝牙音频协议、WLAN、LAN、USB、3.5mm 线缆等多种输入方式。回到家中,只需将 Xperia 与机身轻轻一碰,就能借助 NFC 实现配对连接,立即开始享受高品质的音乐。PC 中保存的 HiRes 音频也能通过 WLAN 以每秒数 MB 的码率流向 X88。对于一款蓝牙音箱,X88 的功能与易用性无可挑剔。没有满分是因为 LDAC 在手机高负荷运行时偶有卡顿,WLAN 播放在换曲时会有数秒的缓冲。
用 X88 听音乐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天使用,频率自然能有9分。满足度少了1分的理由说来惭愧,自己本打算入手更高一阶的 X99,没料想冲绳消费水平有限,跑遍整个那霸市硬是没有 X99 的库存(同样地,也没有 A7M2,更别提 A7R…),便只好背回一台 X88。或许自己并不能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区分 X88 与 X99 的音质,但始终是留下了一份遗憾。
性能虽然一流却依然不拔尖,屏幕、散热与续航优秀,拍照与音质在同级别中平庸,上市一个半月,软件依然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例如双卡双待时短信应用对 SIM 卡的标识是反的…)。做工方面,尽管选择了上质的材料,组装的质量却硬是欠火候。虽然是业界普遍情况,但指纹识别对湿手束手无策的确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一旦识别错误五次,就不得不通过软键盘输入数字与字母结合的密码,而不是 iOS 那样提供了大型9宫格键盘以便输入。
作为随身携带的设备,以及迄今为止完成度最高的 Xperia,频率10分满足度8分或许是恰当的评价。
和 Xperia Z3+/Z4 难兄难弟的,被抛弃的一代——目前仍然停留在问题众多、性能低下的 Android 5.0.1 版本。幸好 Xperia Z4 Tablet 散热极佳,处理器不必频繁降频,系统卡顿才不算严重。
这台 Xperia Z4 Tablet 几乎只有两个用途,看书与浏览照片。素质上佳的屏幕、世界最轻薄的机身,还有长时间的续航,几乎就是为此而生。10.1 寸的高清晰度大屏幕无论是展示文字还是漫画都游刃有余,大部分的杂志可以在不局部放大的情况下阅读,391g 的轻量机身甚至与不少8寸平板相当,长时间单手使用也不成问题。标称17小时的电池续航能经得起一整天的折腾,使用至今,没电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作为电子书与电子相框,Z4 Tablet 的表现近乎完美。如果它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系统更新,整体满足度应该可以更高吧。
顺带一提,据说明年索尼不会再推出平板设备,Z4 Tablet 说不定是索尼最后的平板电脑。这并不令人惊讶,从索尼的宣传策略来看,Z4 Tablet 的销量应该不甚理想。高端被 iPad 独占,低端被 Nexus 之类的瓜分,定位高端却又没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与性能支撑的 Xperia Tablet 退出舞台也在情理之中。
4 – 蓝牙耳机 SBH54
SHB52 的后继型号。体积更小巧,质感更好。取消外置扬声器与 USB 盖(改为裸露防溅水)的同时增加了震动与超距提醒。
SBH54 与前任一样,主要是在外出时解决耳机线的烦恼。满足度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电池续航略有下降,一方面是目前客户端的稳定性不是很好,经常不会在启动后自动完成连接,依然需要手动操作,不太方便。
5 – 闹钟收音机 ICF-C1
作为闹钟,C1 的性能没有问题,作为收音机,C1 虽然音量足够,音质却很平庸,在被 X88 惯坏后,对它的音质更加不满。另外,C1 的外形质感也和官网渲染图有较大差距,实在遗憾。
频道只能以模拟方式切换、不能设置多个闹钟、天线外露……功能设计如此粗糙,在这款收音机上完全看不到索尼的 DNA。
不过,考虑到每天听着广播节目起床时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满足度也不算很低。
迄今最轻薄、屏幕最明亮的 Xperia,也是发热最巨大、卡顿最严重、屏幕色温偏差最大、续航最孱弱、系统升级最迟的 Z 系…
老实说,是比较不满意的一款产品。
音质尚可,降噪效果尚可,算是中规中距。Y 型线较为不便,听诊器效应明显,加上一直就习惯蓝牙耳机出街,导致入手后几乎没怎么用。
特别提名 – 智能手机 Xperia Z Ultra
两年多前入手的 Z Ultra 至今仍活跃在第一线。
作为当时世界最薄、屏幕尺寸最大、首款采用最新高通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少数率先采用3000mAh大容量电池、唯一的大尺寸防水智能手机,Z Ultra 在升级至 Android 5.1 后依然保持了相当流畅的系统性能。6.4寸的轻薄机身十分趁手,对自己来讲,恰好是可以方便单手使用的最大尺寸,外出时看书、浏览网页、查阅地图等场景都是 Z Ultra 的强项。 Z Ultra 的 IPS 液晶屏显示效果现在看来有些落伍,亮度不高,对比度不强,色域不广,但满足基本的日常使用绰绰有余。摄像头和扬声器素质很低,好在自己平时并不需要使用它们。
Z Ultra 在一部分用户中的口碑极佳,回顾两年,自己恰好也是这部分用户的一员(笑)。
本文将不定期更新一些常见的 Java 框架与库,或是简单的介绍与感想。
框架
服务器(Server)
IDE
标准 API
模板引擎(Template engine)
数据库(Database)
对象映射工具(Object mapping)
测试工具(Testing)
日志工具(Logging)
库(Library)
编译工具(Build tool)
其他工具
JVM 语言
参考链接:Awesome Java
初版条目的分类选取引用于 disc99 的博客文章《Javaを使うなら知っておきたい技術、フレームワーク、ライブラリ、ツールまとめ》。
语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
<span style="color: #0000ff;"><span class="tag"><service</span> <span style="color: #800080;"><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enabled"><span class="atn">enabled</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true"</span><span class="pln" style="color: #000000;"> | </span><span class="atv">"false"</span></span><span class="pln"><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exported"><span class="atn">exported</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true"</span><span class="pln" style="color: #000000;"> | </span><span class="atv">"false"</span></span><span class="pln"><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icon"><span class="atn">icon</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i><span class="atv">drawable resource</span></i><span class="atv">"</span></span><span class="pl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isolated"><span class="atn">isolatedProcess</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class="atv"><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true"</span></span><span class="pln" style="color: #000000;"> | </span><span class="atv" style="color: #993300;">"false"</span><span class="pln"><span style="color: #000000;">]</spa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label"><span class="atn">label</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i><span class="atv">string resource</span></i><span class="atv">"</span></span><span class="pl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nm"><span class="atn">name</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i><span class="atv">string</span></i><span class="atv">"</span></span><span class="pl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prmsn"><span class="atn">permission</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i><span class="atv">string</span></i><span class="atv">"</span></span><span class="pln"> </span><span class="atn">android:</span><a style="color: #800080;" href="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service-element.html#proc"><span class="atn">process</span></a><span class="pun">=</span><span style="color: #993300;"><span class="atv">"</span><i><span class="atv">string</span></i><span class="atv">"</span></span></span> <span class="tag">></span><span class="pln"> . . . </span><span class="tag"></service></span></span> |
包含于
<application>
可包含
<intent-filter>
<meta-data>
描述
将一个服务(Service 的子类)声明为某个应用程序的组件。与活动不同,服务没有用户界面。它用于处理长时间的后台操作,或实现可被其他应用程序调用的富交互 API。
属性
android:enabled
该服务是否能被系统实例化。“true”表示可以,“false”表示不可。默认值为“true”。
<application> 元素也具有 enabled 属性。这一属性作用于包括服务在内的该应用程序所包含的所有组件。如果要使用某个服务,<application> 与 <service> 的 enabled 属性必须同时为“true”。如果其中有一方为“false”,该服务就将被禁用,无法被系统实例化。
android:exported
该服务能否被其他应用程序的组件调用或与之交互。“true”表示可以,“false”表示不可。如果为“false”,只有同一应用程序,或具有相同用户 ID 的应用程序的组件才能启动或绑定该服务。
该属性的默认值由服务是否包含意图过滤器决定。如果该服务不含任何意图过滤器,则表示要调用它必须明确指定其类名。这意味着该服务被设计为仅供应用程序内部使用(因为其他应用程序无法知晓服务的类名)。此时,exported 属性的默认值为“false”。另一方面,如果存在一个或更多的意图过滤器,则表示该服务可被外部程序调用,于是默认值为“true”。
要限制一个服务被其他应用程序调用,这只是方法之一。我们也可以利用 permission 来限制外部实体与服务发生交互(参见 permission 属性)。
android:icon
代表该服务的图标。该属性必须是某一drawable资源(包含了图像的定义)的引用。如果不为该属性赋值,该服务将默认使用应用程序的图标(参见 <application> 元素的 icon 属性)。
无论通过该属性设置,还是直接沿用 <application> 元素的图标,服务的图标也是该服务所有意图过滤器的默认图标(参见 <intent-filter> 元素的 icon 属性)。
android:isolatedProcess
如果为“true”,该服务将运行于某个特殊进程,与系统其他进程分隔,且不提供任何访问权限。此时,我们只能通过 Service API 与之通信(绑定与启动)。
android:label
用于向用户显示的服务名称。如果不为该属性赋值,该服务将默认使用应用程序的名称(参见 <application> 元素的 label 属性)。
无论通过该属性设置,还是直接沿用 <application> 元素的名称,服务的名称也是该服务所有意图过滤器的默认名称(参见 <intent-filter> 元素的 label 属性)。
该标签应该是某一 string 资源的引用,以便与其他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字符串一样进行本地化。不过,在开发过程中,为了方便,该属性也支持直接使用字符串字面量。
android:name
实现了该服务的 Service 子类的名称。它应当为完整的类名(如”com.example.project.RoomService”)。不过,为便于使用,我们可以仅使用包名之后的部分(如”.RoomService”),<manifest> 元素中指定的包名将被自动补全。
一旦我们发布了应用程序,就不该再去修改它的名称(除非 android:exported 被设为“false”)。
该属性没有默认值,但必须被赋值。
android:permission
未启动或绑定该程序所必需的权限名称。如果 startService()、bindService() 或 stopService() 的调用方不具有该权限,就无法访问该服务,Intent 对象也不会被传送。
如果该属性未赋值,<application> 元素的 permission 属性将作为其默认值。如果 <application> 元素同样为对 permission 属性赋值,该服务将不受权限保护。
如需获得更多信息,参见简介中的权限一节,或参见文档《安全与权限》。
android:process
运行该服务的进程名称。通常,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组件都运行于为其创建的默认进程。该进程与应用程序的包名同名。我们可以通过 <application> 元素的 process 属性为所有组件设置一个不同的默认进程名称。同时,组件也可以通过改写其 process 属性的值,使应用以多线程的方式运行。
如果该属性的值以冒号(”:”)起始,则会在必要时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私有的新进程来运行该服务。如果进程名称以小写字母起始,该服务将运行于一个同名的全局进程。此时,该属性表示服务有权限使用该进程。于是,不同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可以共享一个进程,节约了资源的使用。
参见
<application>
<activity>
引入版本
API Level 1
代码与范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final View menuButton = findViewById(R.id.menuButton); PopupMenu popup = new PopupMenu(MainActivity.this, menuButton); popup.getMenuInflater().inflate(R.menu.menus, popup.getMenu()); popup.setOnMenuItemClickListener(new PopupMenu.OnMenuItem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MenuItemClick(MenuItem item) { Toast.makeText(MainActivity.this, "menu clicked", Toast.LENGTH_SHORT).show(); return true; } }); popup.show(); |
说明:PopupMenu 是 Android API Level11 引入的新特性,可以在屏幕上渲染一个弹出式的菜单窗口,用于显示一些常用的操作。
如果说今年的 Xperia Z5 是性能全面的主流旗舰,那世界首台 4K 屏幕智能手机,代表 Xperia 系列最高峰的 Xperia Z5 Premium 无疑是一台整体性能更加优秀的超旗舰。本文将介绍 Xperia Z5 Premium Dual(型号E6883,支持中国移动联通双 4G 网络,Dual 表示支持双 SIM 卡。该机国内型号名为 Xperia Z5 尊享版,与国际版 E6883 系统固件可通刷。单卡版型号 E6833)的使用感想,并与过往产品做比较,让读者对这台融合了索尼大量技术结晶的高端机型实际体验究竟如何,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Feel × Premium – 外观
Xperia Z5 Premium 延续了全平衡设计语言,机身各轴几乎完全对称,方便在任意角度使用。与磨砂玻璃背壳的 Xperia Z5/ Z5 Compact 不同,Z5 Premium 依然采用了镜面玻璃材质的背面设计,并引入了新的色彩方案——Chrome(铬),使之真正成为了一面镜子。
非常主观地讲,又一次,Xperia Z5 Premium 是同时代外形设计最为出众的手机。
遗憾的是,Xperia Z5 系列是 Xperia Z 产品线的终结。金属边框加双面玻璃的设计语言就此告一段落,只留下那些跟风者仍在效仿……
View × Premium – 屏幕
Xperia Z5 Premium 是世界首台 4K 屏幕手机,将829万像素的感动带到了掌中。
手机是否需要 4K 分辨率的显示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反对方认为一味提高分辨率将增加设备成本、增加处理器负担与耗电量、大多数人无法区分 4K 与 Full HD 分辨率之间的区别。
显然,反对方的前两项理由毫无疑问地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自然消解——他们当初也是以类似的理由反对 HD(1280×720)与 Full HD(1920×1080)分辨率的,直到 HD 成了低端机型的标配,Full HD 成了旗舰机型的底线。
于是问题只剩下一个:5寸级别的 Full HD 分辨率显示屏是否真的已经达到人眼识别的极限?
Xperia Z5 Premium 告诉我们:显然没有。
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手机屏幕分辨率的变迁。
在六七年前,大部分手机的屏幕仅有480×320的分辨率,颗粒粗糙的像素点十分扎眼。一些高端型号率先采用了854×480或640*480的分辨率,实现了普通人在日常使用中不易观察到像素点的精细显示效果。之后,苹果(Apple)划时代的 iPhone 4 也将屏幕分辨率从480×320大幅升级至了960×640,并起用了所谓“视网膜(Retina)”的营销口号,强调其高达326ppi像素密度的屏幕看不出像素点。尽管 iPhone 4 并不是同时代屏幕最为精细的手机,但凭借苹果极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屏幕的精细程度一度成为了各大厂商的竞争指标。
300ppi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指标。不少中低档次印刷品的印刷质量便是300ppi;300ppi的液晶屏幕在数十厘米的观察距离下不再有显著的像素点;大部分视力中等的人即使凑近也难以察觉画面中的像素。换言之,300ppi的屏幕密度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在成本与显示效果之间取得了极好的平衡。事实上,在显示自然风景、人像等常见类型的照片时,300ppi足以应付对屏幕相当挑剔的用户。这类照片中通常没有极为精细的复杂结构,物体之间的颜色过渡也不那么突兀,无需更高的ppi。
然而,300ppi的屏幕在显示小号文字(或距离较远的文字与图标)、复杂人工物体(如建筑、具有规则纹理的网格等)、或人物睫毛、发丝等细微部位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例如,对于400ppi以下的屏幕,只要视力正常,就几乎一定可以发现系统界面文字的边缘锯齿(尤其是电池电量、信号强度、当前时间等小尺寸文字)。当前主流高端机型的屏幕ppi普遍超过了500,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老实说,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已足够优秀,在绝大多数显示场景下都不会出现肉眼可辨的锯齿与边缘虚化。这也是很多高档印刷品的标准。
Xperia Z5 Premium 只前进了一小步。它高达806ppi的 4K 显示屏(3840×2160 @5.5’),第一次实现了在所有场景下都不会出现肉眼可辨的锯齿与边缘虚化:
事实证明,Full HD 与 4K 在这些场景下的差距,一个视力良好的人可以在距离屏幕15厘米开外察觉并分辨。
5.5英寸屏幕上 4K 的意义不是从无法忍受进步到可以接受,不是从可以接受进步到基本满意,不是从基本满意进步到相当优秀,4K 分辨率, 终于把屏幕精细度从相当优秀带到了无可挑剔。而这一小步,由 Xperia 跨出。或许仍会有人主张“我不需要 4K 分辨率,我根本看不出 4K 和 Full HD 有什么区别,其实我甚至看不出 Full HD 和 HD 有什么区别。我只要更省电,更低价”,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Xperia Z5 Premium 证实了智能手机的屏幕确实可以做到更加精细锐利,以在任何条件下满足人眼最为苛刻的要求。
* 4K 与 Full HD 显示效果对比图待补充
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目前的电池与处理器对 4K 分辨率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于是 Xperia Z5 Premium 做了妥协:只有相册与视频播放软件(包括内置视频播放器与 Youtube 等流媒体视频应用)会以 4K 分辨率显示,其他场合下仅以很多人认为“已然看不出像素点”的 Full HD 分辨率显示。
对于相册,4K 分辨率约包含829万像素,Full HD 约包含207万像素。也就是说,超过207万像素的图片在 Full HD 屏幕上必然会有损失,800万以上像素的图片才能充分发挥 4K 屏幕的能力。如果显示的图片分辨率不够高,Xperia 将分析每个像素相邻像素的颜色并补充中间差色,以像素插值的方式提升原图分辨率并显示,呈现出高于原图的清晰度。视频的处理方式类似,低分辨率视频的清晰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upscaling)。
对于网页浏览、游戏或其他类型的应用,Z5 Premium 将直接以 Full HD 分辨率显示,以减轻处理器负担,降低电量消耗。索尼官方将这种方式称为 Doubler upscaling 4K,即将 Full HD 分辨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一步细分为4个相同的子像素在 Z5 Premium 的 4K 屏幕上显示。不过不考虑内部的处理方式,这时屏幕的显示效果与 Full HD 无异,并没有达到 4K 清晰度。
费了不少篇幅介绍 Z5 Premium 的 4K 分辨率屏幕,但 Z5 系列极为优异的显示效果并不只因为分辨率:
最后,有人可能会担心更高的分辨率会影响屏幕亮度,不过出人意料的是,Z5 Premium 的屏幕最高亮度与 Z3+ 相当,并且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度(表现为最高亮度下画面白色部分明亮的同时,功能键区域的黑色背景更深),表现相当出色。
2015/11/25 更新
有媒体发现 Z5 Premium 的屏幕像素排列并非常见的 XY 轴栅栏形式,而是蜂窝状错位排列。与 Pentile 的子像素共用不同,这种排列的理论 PPI 依然为806,但却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额外的边缘虚化问题,在 Full HD 下尤为明显,达到了肉眼可辨的程度。在显示水平直线时,Z5 Premium 会表现出类似于斜线边缘的锯齿感,色彩界限会有些发虚,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给显示效果打了折扣。不过毕竟 PPI 更高,像素间隔依然比普通 Full HD 屏幕更窄,于是颗粒感更不明显。
Use × Premium- 性能·散热·续航
Z5 Premium 与 Z5 一样搭载了高通最新的 Snapdragon 810 处理器,性能顶级。3GB 的运行内存也是当前主流。论绝对性能,Z5 Premium 不及三星(Samsung)采用了Exynos 7420 处理器、4GB LPDDR4 RAM 和 UFS 2.0 (eMMC 继任标准)存储的 Galaxy Note 5,但 Z5 Premium 做到了一件其他任何 Android 厂商都没能做到的事——不热。
初次采用 810 处理器的 Xperia Z3+ 发热严重得令人发指,并直接导致了内置相机无法在二十多度的环境温度下较长时间使用,导致了处理器强制降频并引发系统操作卡顿,还大幅拖累了电池续航能力。Z5 Premium 解决了发热问题,顺便实现了高度流畅的系统操作体验。
在得知 Z5 Premium 的屏幕尺寸为5.5寸,厚度也增加至7.8mm时,它的发热控制就已经让人充满期待。更大、更厚的机身对散热有着决定性的正面作用。当年全球第一台搭载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的 Xperia Z Ultra 凭借6.4寸的大屏幕完美避免了发热问题。今年同样采用 810 处理器的10.1寸平板电脑 Xperia Z4 Tablet 同样很好地控制了处理器的温度。再配合双导热铜管与经过优化的处理器调度算法,Z5 Premium 成功驯服了 810 这条火龙。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经验,Z5 Premium 是迄今为止 Z 系列中发热最低的5寸级型号。要求高端处理器完全没有发热不现实,但能够让 810 的发热控制得比过去 801 甚至 800 更好,Z5 Premium 的成绩理应得到认可。
为了应对更大尺寸的 4K 屏幕,索尼为 Z5 系列新开发了厚度更薄的屏幕面板,使同样面积的电池容量可以增加约20%。最终, Z5 Premium 7.8mm 的机身在加入 4K 液晶面板的同时还容纳了3430mAh的大容量电池。再辅以从 Z1 Compact 引入的 Memory on Display 屏幕记忆技术(在显示静止内容是降低屏幕刷新率),Z5 Premium 实现了优于 Z5 的电池续航能力,更是 Z3+ 的约1.5倍。例如,Z3+ 每天下班时通常剩余电量为65%左右,Z5 Premium 则高达75-80%。
发热控制优秀+系统流畅稳定+电力续航持久,保证了 Xperia Z5 Premium 十分出色的使用体验。软件上,没有对原生 Android 做太多更改的 Xperia 一直中规中距,但由于缺少自定义选项(怀有私心地说一句,或是由于人云亦云),在网络上常可以听到不少批评与抱怨。虽然 iOS 那样甚至无法设置渐响铃声的系统也能备受推崇,虽然搭载原生 Android 的 Nexus 系列也有大量支持者,Xperia 的系统却一直在中国大陆这个市场份额不及1%的地方备受批评,仿佛每个人都实际使用过并深受折磨。也许参考价值有限,至少自己身边每一个经过推荐使用 Xperia 的人都对它的系统表示基本满意,而这也是我对它的评价——和原生 Android 系统一样好用/难用。
不过 Xperia 一直以来在存储读写速度上做得不好,甚至不及一些中端型号,尤其是扩展卡读写,使得在读取和保存照片等操作上速度较慢,成为整个系统的短板。
其他功能细节,请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
2016/03/12更新
Xperia Z5 Premium 的 Android 6.0 系统更新诚意十足,系统性能与流畅度再上一层,发热有所下降,续航与之前持平。
2016/06/20 更新
Xperia Z5 Premium 的 Android 6.0.1 更新也终于发布,进一步改善了电力消耗与发热,并修复了一些小问题。
Snap × Premium – 摄像头
Z5 Premium 的摄像头素质与 Xperia Z5 基本一致,较前代 Xperia Z3+ 大幅提升,属当前第一集团。这里不再赘述,同样可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
* 样片待补充
Listen × Premium – 音质
Z5 Premium 的音乐播放素质也与 Xperia Z5 基本一致,可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配套降噪耳机则升级为 MDR-NC750,音质与降噪能力都有小幅提升。
* 未完待续
本文相关图片版权属于各版权所有人
今年新的 h.ear 系列主打时尚多彩的外形,辅以优秀的音质,加上较为用心的宣传攻势(请杨洋代言、与媒体合作、在地铁内推出自动售货机等),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入耳式的 EX750AP 及其数字降噪版本 EX750NA 一改以往 EX 系列的侧置驱动单元设计,外形更为简洁。不过,本文的主题不是这两条耳机,而是随着新 Walkman NW-A20 系列 / 新 Xperia Z5 系列一同更新的降噪耳机 NW750N / NC750。
MDR-NW750N (Black)
MDR-NC750 (White)
由于实际入手的是 NW750N,因此本文是 NW750N 的简评。不过有理由相信,NW750N 与 NC750 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产品,只不过一个是 Walkman 的配件,一个是 Xperia 的配件而已。
NW750N 的外形与 EX750NA 一脉相承,型号名称也相同,可以互作比较。先从 NW750N 与 EX750NA 的外形差异说起。NW750N 与 EX750NA 的外观十分相近,但细节之处稍有不同,比如耳机外壳的接缝与零件弯曲角度等。此外,EX750NA 是 L 型插头,NW750N 是 I 型。总的来讲,如果不仔细观察,两者几乎相同。
除了外形, EX750NA 还具有很多 NW750N 所不支持的特征:
于是,无论是音质还是降噪效果,EX750NA 都明显领先。NW750N 的优势在于,没有额外的电池盒,更加轻便,也无需单独充电。当然,价格也更加易于接受。
从主观上来讲,NW750N 的音质比前一代同定位的降噪耳机 NC31 及各衍生版本更好。一方面,降噪开启时的底噪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低音的浑浊感减轻了许多,人声与乐器高音也更加明了。由于没有条件做直接对比,没法描述 NW750N 与 EX750NA 的差距,但总的来讲,NW750N 给人的感觉和 EX450AP 相当,应该是不如各方面更高阶的 EX750AP/NA 了吧。仅谈降噪,NW750N 的表现远不及 Bose 的 QC20。有其他测评认为高阶的 EX750NA 的降噪能力不逊于 QC20,那是另话。
关于佩戴,NW750N 采用了 Y 型分线(很遗憾不是长短线设计,原因或许是近年反对长短线的呼声很高吧。很多人根本不明白长短线的佩戴方式,或觉得麻烦,而直接把长线挂在前面,反而十分古怪),听诊器效应比上一代长短线的耳机明显不少。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NW750N 的降噪功能并不支持 Xperia Z5 系列之前的 Xperia Z 系列智能手机,同时,也只能用于除 F880 系列之外的支持 HiRes 音频的 Walkman(A10 系列如果要使用 NW750N,需要更新今年10/8发布的新版本系统)。在使用 Xperia Z5 系列时,需要手动在降噪设置里选择 NW750N,以达到最佳音质与降噪效果。
无论如何,NW750N 作为 Walkman/ Xperia 配套的基础降噪耳机,日常出街使用,水准令人满足。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各图像版权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