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索尼(Sony)Xperia Z5 Premium Dual 简单测评与使用感想(硬件篇)

如果说今年的 Xperia Z5 是性能全面的主流旗舰,那世界首台 4K 屏幕智能手机,代表 Xperia 系列最高峰的 Xperia Z5 Premium 无疑是一台整体性能更加优秀的超旗舰。本文将介绍 Xperia Z5 Premium Dual(型号E6883,支持中国移动联通双 4G 网络,Dual 表示支持双 SIM 卡。该机国内型号名为 Xperia Z5 尊享版,与国际版 E6883 系统固件可通刷。单卡版型号 E6833)的使用感想,并与过往产品做比较,让读者对这台融合了索尼大量技术结晶的高端机型实际体验究竟如何,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Feel × Premium – 外观

Xperia Z5 Premium 延续了全平衡设计语言,机身各轴几乎完全对称,方便在任意角度使用。与磨砂玻璃背壳的 Xperia Z5/ Z5 Compact 不同,Z5 Premium 依然采用了镜面玻璃材质的背面设计,并引入了新的色彩方案——Chrome(铬),使之真正成为了一面镜子。

非常主观地讲,又一次,Xperia Z5 Premium 是同时代外形设计最为出众的手机。

Xperia Z5 Premium ——世界首款 4K 屏幕智能手机
Xperia Z5 Premium ——世界首款 4K 屏幕智能手机
Xperia Z5 Premium,镜然如此
Xperia Z5 Premium feat. MDR-1ADAC,镜然如此
Xperia Z5 Premium feat. SRS-X88,全·平·衡
Xperia Z5 Premium feat. SRS-X88,全·平·衡
与 Xperia Z5 一样,Z5 Premium 同样在左侧蚀刻了 XPERIA 徽标,富有光泽的金属材质更具质感
与 Xperia Z5 一样,Z5 Premium 同样在左侧蚀刻了 XPERIA 徽标,富有光泽的金属材质更具质感

遗憾的是,Xperia Z5 系列是 Xperia Z 产品线的终结。金属边框加双面玻璃的设计语言就此告一段落,只留下那些跟风者仍在效仿……

 

View × Premium – 屏幕

Xperia Z5 Premium 是世界首台 4K 屏幕手机,将829万像素的感动带到了掌中。

手机是否需要 4K 分辨率的显示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反对方认为一味提高分辨率将增加设备成本、增加处理器负担与耗电量、大多数人无法区分 4K 与 Full HD 分辨率之间的区别。

显然,反对方的前两项理由毫无疑问地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自然消解——他们当初也是以类似的理由反对 HD(1280×720)与 Full HD(1920×1080)分辨率的,直到 HD 成了低端机型的标配,Full HD 成了旗舰机型的底线。

于是问题只剩下一个:5寸级别的 Full HD 分辨率显示屏是否真的已经达到人眼识别的极限?

Xperia Z5 Premium 告诉我们:显然没有。

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手机屏幕分辨率的变迁。

在六七年前,大部分手机的屏幕仅有480×320的分辨率,颗粒粗糙的像素点十分扎眼。一些高端型号率先采用了854×480或640*480的分辨率,实现了普通人在日常使用中不易观察到像素点的精细显示效果。之后,苹果(Apple)划时代的 iPhone 4 也将屏幕分辨率从480×320大幅升级至了960×640,并起用了所谓“视网膜(Retina)”的营销口号,强调其高达326ppi像素密度的屏幕看不出像素点。尽管 iPhone 4 并不是同时代屏幕最为精细的手机,但凭借苹果极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屏幕的精细程度一度成为了各大厂商的竞争指标。

300ppi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指标。不少中低档次印刷品的印刷质量便是300ppi;300ppi的液晶屏幕在数十厘米的观察距离下不再有显著的像素点;大部分视力中等的人即使凑近也难以察觉画面中的像素。换言之,300ppi的屏幕密度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在成本与显示效果之间取得了极好的平衡。事实上,在显示自然风景、人像等常见类型的照片时,300ppi足以应付对屏幕相当挑剔的用户。这类照片中通常没有极为精细的复杂结构,物体之间的颜色过渡也不那么突兀,无需更高的ppi。

然而,300ppi的屏幕在显示小号文字(或距离较远的文字与图标)、复杂人工物体(如建筑、具有规则纹理的网格等)、或人物睫毛、发丝等细微部位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例如,对于400ppi以下的屏幕,只要视力正常,就几乎一定可以发现系统界面文字的边缘锯齿(尤其是电池电量、信号强度、当前时间等小尺寸文字)。当前主流高端机型的屏幕ppi普遍超过了500,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老实说,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已足够优秀,在绝大多数显示场景下都不会出现肉眼可辨的锯齿与边缘虚化。这也是很多高档印刷品的标准。

Xperia Z5 Premium 只前进了一小步。它高达806ppi的 4K 显示屏(3840×2160 @5.5’),第一次实现了在所有场景下都不会出现肉眼可辨的锯齿与边缘虚化:

  • 仅有1-2mm高的注释文字也清晰可见,而不再是一堆粘连在一起的笔划
  • 高层建筑外墙、瓦顶屋檐、铁塔钢结构、栅栏……每一块零件的形状都清晰分明
  • 人物的睫毛与发丝甚至都分毫毕现,大脑不必费力补充屏幕没能呈现的细枝末节
  • ……

事实证明,Full HD 与 4K 在这些场景下的差距,一个视力良好的人可以在距离屏幕15厘米开外察觉并分辨。

5.5英寸屏幕上 4K 的意义不是从无法忍受进步到可以接受,不是从可以接受进步到基本满意,不是从基本满意进步到相当优秀,4K 分辨率, 终于把屏幕精细度从相当优秀带到了无可挑剔。而这一小步,由 Xperia 跨出。或许仍会有人主张“我不需要 4K 分辨率,我根本看不出 4K 和 Full HD 有什么区别,其实我甚至看不出 Full HD 和 HD 有什么区别。我只要更省电,更低价”,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Xperia Z5 Premium 证实了智能手机的屏幕确实可以做到更加精细锐利,以在任何条件下满足人眼最为苛刻的要求。

* 4K 与 Full HD 显示效果对比图待补充

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目前的电池与处理器对 4K 分辨率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于是 Xperia Z5 Premium 做了妥协:只有相册与视频播放软件(包括内置视频播放器与 Youtube 等流媒体视频应用)会以 4K 分辨率显示,其他场合下仅以很多人认为“已然看不出像素点”的 Full HD 分辨率显示。

对于相册,4K 分辨率约包含829万像素,Full HD 约包含207万像素。也就是说,超过207万像素的图片在 Full HD 屏幕上必然会有损失,800万以上像素的图片才能充分发挥 4K 屏幕的能力。如果显示的图片分辨率不够高,Xperia 将分析每个像素相邻像素的颜色并补充中间差色,以像素插值的方式提升原图分辨率并显示,呈现出高于原图的清晰度。视频的处理方式类似,低分辨率视频的清晰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upscaling)。

对于网页浏览、游戏或其他类型的应用,Z5 Premium 将直接以 Full HD 分辨率显示,以减轻处理器负担,降低电量消耗。索尼官方将这种方式称为 Doubler upscaling 4K,即将 Full HD 分辨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一步细分为4个相同的子像素在 Z5 Premium 的 4K 屏幕上显示。不过不考虑内部的处理方式,这时屏幕的显示效果与 Full HD 无异,并没有达到 4K 清晰度。

费了不少篇幅介绍 Z5 Premium 的 4K 分辨率屏幕,但 Z5 系列极为优异的显示效果并不只因为分辨率:

  • 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 广色域技术
    • 自 Xperia Z3 引入的 Live Color LED 技术,通过在蓝色 LED 中添加红、绿磷粉是色彩更加鲜明
    • 新加入的 Live Color Creation 技术支持 CM4: HSV 色彩空间,红绿蓝三种子像素的色彩得以调教得更加准确
  • X-Reality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引擎
    • 能够以前文所述两种方式实现 4K Upscaling 的 Super Resolution 分辨率提升技术
  •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r 对比度增强技术
    • 为昏暗场景优化的 Sparkling Contrast (软件实现)
    • 通过额外滤片实现广可视角度下的高对比度显示(硬件实现,Z5 Premium 专有)

最后,有人可能会担心更高的分辨率会影响屏幕亮度,不过出人意料的是,Z5 Premium 的屏幕最高亮度与 Z3+ 相当,并且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度(表现为最高亮度下画面白色部分明亮的同时,功能键区域的黑色背景更深),表现相当出色。

2015/11/25 更新

有媒体发现 Z5 Premium 的屏幕像素排列并非常见的 XY 轴栅栏形式,而是蜂窝状错位排列。与 Pentile 的子像素共用不同,这种排列的理论 PPI 依然为806,但却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额外的边缘虚化问题,在 Full HD 下尤为明显,达到了肉眼可辨的程度。在显示水平直线时,Z5 Premium 会表现出类似于斜线边缘的锯齿感,色彩界限会有些发虚,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给显示效果打了折扣。不过毕竟 PPI 更高,像素间隔依然比普通 Full HD 屏幕更窄,于是颗粒感更不明显。

 

Use × Premium- 性能·散热·续航

Z5 Premium 与 Z5 一样搭载了高通最新的 Snapdragon 810 处理器,性能顶级。3GB 的运行内存也是当前主流。论绝对性能,Z5 Premium 不及三星(Samsung)采用了Exynos 7420 处理器、4GB LPDDR4 RAM 和 UFS 2.0 (eMMC 继任标准)存储的 Galaxy Note 5,但 Z5 Premium 做到了一件其他任何 Android 厂商都没能做到的事——不热。

初次采用 810 处理器的 Xperia Z3+ 发热严重得令人发指,并直接导致了内置相机无法在二十多度的环境温度下较长时间使用,导致了处理器强制降频并引发系统操作卡顿,还大幅拖累了电池续航能力。Z5 Premium 解决了发热问题,顺便实现了高度流畅的系统操作体验。

在得知 Z5 Premium 的屏幕尺寸为5.5寸,厚度也增加至7.8mm时,它的发热控制就已经让人充满期待。更大、更厚的机身对散热有着决定性的正面作用。当年全球第一台搭载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的 Xperia Z Ultra 凭借6.4寸的大屏幕完美避免了发热问题。今年同样采用 810 处理器的10.1寸平板电脑 Xperia Z4 Tablet 同样很好地控制了处理器的温度。再配合双导热铜管与经过优化的处理器调度算法,Z5 Premium 成功驯服了 810 这条火龙。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经验,Z5 Premium 是迄今为止 Z 系列中发热最低的5寸级型号。要求高端处理器完全没有发热不现实,但能够让 810 的发热控制得比过去 801 甚至 800 更好,Z5 Premium 的成绩理应得到认可。

为了应对更大尺寸的 4K 屏幕,索尼为 Z5 系列新开发了厚度更薄的屏幕面板,使同样面积的电池容量可以增加约20%。最终, Z5 Premium 7.8mm 的机身在加入 4K 液晶面板的同时还容纳了3430mAh的大容量电池。再辅以从 Z1 Compact 引入的 Memory on Display 屏幕记忆技术(在显示静止内容是降低屏幕刷新率),Z5 Premium 实现了优于 Z5 的电池续航能力,更是 Z3+ 的约1.5倍。例如,Z3+ 每天下班时通常剩余电量为65%左右,Z5 Premium 则高达75-80%。

发热控制优秀+系统流畅稳定+电力续航持久,保证了 Xperia Z5 Premium 十分出色的使用体验。软件上,没有对原生 Android 做太多更改的 Xperia 一直中规中距,但由于缺少自定义选项(怀有私心地说一句,或是由于人云亦云),在网络上常可以听到不少批评与抱怨。虽然 iOS 那样甚至无法设置渐响铃声的系统也能备受推崇,虽然搭载原生 Android 的 Nexus 系列也有大量支持者,Xperia 的系统却一直在中国大陆这个市场份额不及1%的地方备受批评,仿佛每个人都实际使用过并深受折磨。也许参考价值有限,至少自己身边每一个经过推荐使用 Xperia 的人都对它的系统表示基本满意,而这也是我对它的评价——和原生 Android 系统一样好用/难用。

不过 Xperia 一直以来在存储读写速度上做得不好,甚至不及一些中端型号,尤其是扩展卡读写,使得在读取和保存照片等操作上速度较慢,成为整个系统的短板。

其他功能细节,请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

2016/03/12更新

Xperia Z5 Premium 的 Android 6.0 系统更新诚意十足,系统性能与流畅度再上一层,发热有所下降,续航与之前持平。

2016/06/20 更新

Xperia Z5 Premium 的 Android 6.0.1 更新也终于发布,进一步改善了电力消耗与发热,并修复了一些小问题。

Snap × Premium – 摄像头

Z5 Premium 的摄像头素质与 Xperia Z5 基本一致,较前代 Xperia Z3+ 大幅提升,属当前第一集团。这里不再赘述,同样可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

* 样片待补充

 

Listen × Premium – 音质

Z5 Premium 的音乐播放素质也与 Xperia Z5 基本一致,可参考 Xperia Z5 的介绍。配套降噪耳机则升级为 MDR-NC750,音质与降噪能力都有小幅提升。

 

* 未完待续

 

本文相关图片版权属于各版权所有人

《杰作——索尼(Sony)Xperia Z5 Premium Dual 简单测评与使用感想(硬件篇)》有37个想法

  1. 除了自带的影片,相册APP以外,其余皆使用Doubler upscaling 4K不经过插值直接放大四倍,文中你居然说和1080P屏幕的显示效果会是一样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经过插值,直接放大四倍,只会造成严重的模糊感,因此你才感到了锯齿感的减少。。。。。。

    1. 我看到索尼方面的说法是,相册等应用之外,只是直接将1080P的画面中每个像素放大四倍显示。我可能是想当然了,不过这种情况下,如果屏幕尺寸相同,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的模糊感呢?

      举个游戏机的例子,PS Vita 的分辨率是 PSP 的四倍(960×544 – 480×272),如果不开二次线性过滤,再忽略屏幕尺寸放大的影响,画面的精细度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区别仅在于 PS Vita 将使用屏幕上的4个同色像素来显示原本的一个像素。

  2. 在4K手机上显示4倍放大后的1080P画面,如果该1080P画面源中一些相邻的像素点拥有完全相同的色彩,那么这些部分的图像缩放不会有任何失真,例如背景色。
    但是如果画面源中原本相邻的像素色彩不同,那么该画面中色彩过渡比较平滑的部分还好一些;
    但如果画面源中相邻两个像素的色彩变化非常大,例如直接从黑色变成白色,黄色变成黑色等等。
    这时候你直接对像素放大复制四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因为对色彩转换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复颜色的出现,造成了画面不锐利,模糊感(例如文字边缘,图像中的轮廓分明的部分等等,这些部分的色彩转换是非常剧烈的)。
    这时候对于这部分必须进行色彩插值修正的实时或后期处理才可以保证画面质量。
    又或者你需要捕捉更高像素的源画面再进行缩放,或者降低缩放倍数(索尼的4倍还是蛮高的),这样产生的重复像素由于更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便没有那么大了。
    这样子说,你应明白了。

    “放大失真”这四字说起来很简单,原理用留言却并不容易表述,我已经尽力给你讲清楚了,如果你觉得有帮助,以后有什么问题还是加我QQ好了,我Q号1511152861。

    因为除了索尼自带的那两个应用以外,这台手机上所有的应用都会有放大失真的原因,我想你还是不要用杰作来形容它会比较好。

    1. 我们可以就在这里讨论,也能让其他读者一起看到嘛,岂不乐哉。

      先不纠结这篇的标题,杰作的意思是杰出的作品,但不表示就绝对地完美无瑕。其实我自己已经遇到一些软件上的小问题了,这也是我之前就预想到。所以就算会有缩放的问题,也不表示 Z5 Premium 就不优秀了。

      回到正题,我其实不是很理解你的解释。

      假设两台同样是5.5寸的设备,一台是 4K 屏幕,另一台是1080P的,都显示一张1080P的图像,它们的显示效果难道会有差异么?对于那块 4K 屏幕,每4个像素的面积刚好等于1080P屏幕上的一个。我以为,这4个像素和另1个像素的颜色应该是一样的。4K 屏幕的像素间隔应该会比1080P更窄但更密集,或许会影响亮度,这里暂不考虑。这也是这台 Z5 Premium 采用的渲染方式。我不认为这种模式的缩放会导致图像的失真,参见下图(实际的像素边框应该比图示的更窄)。

      也许屏幕显示像素并不是按照我这么以为的方式处理的?如果是那样,或许会引入额外的失真。你可以讲讲你的见解。

      1. 你画的图都是矢量图,手机上的画面可没有你这样的矢量图,矢量图是基于线的,而手机图像是基于点的,所以你这个不管色彩再千变万化,放大之后效果都会是一样的,但手机图像都是位图,由很多没有任何排列规则的像素点组成,你这种规则图形和真正的手机图像完全不同。
        再打个比方,矢量图是几何图,而手机图像是油画,两者绘制规则是完全不同的。
        索尼官方也是用你这种图来误导人。

        1. 再结合我上面的评论进行总结的话:
          加入缩放,引入重复像素会破坏图像的形状。而矢量图则不受影响。
          而模糊原理就和我上面说的一样。
          就这么简单。

          其实留言说这些真的有难度,还是实时交流比较好

        2. 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索尼在 Z5 Premium 上市前的宣传会上表示,对于相册与视频之外的应用,将采用如上图的方法复制像素,再映射给 4K 屏幕。这种算法不会破坏画质。
          而你认为,索尼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复制像素,而是将1080P的图像插值为 4K 分辨率,因此将引入模糊。

          按我的理解,第二种方法是为了省电并节省处理性能,理应不会再做插值计算。因为插值的计算量可比单纯地复制像素大多了。

          这不是矢量与标量的问题,只是一个简单的映射关系。计算机图形学虽然不是我大学时的研究方向,但基本的渲染算法还是略知一二的。

          如果没有找到更充分的证据证明索尼是通过插值算法放大1080P图像的话,我会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认为这种 scaling 算法会降低画质。

          1. 我根本没有说过这个缩放有经过CPU,如果通过CPU运算又岂会用单纯的复制来处理?
            这种缩放处理由液晶的驱动ic就足以完成了,在技术上也不能称为插值。当然,模糊我绝对肯定,只不过5寸的屏幕我想是比较难看出区别。

            1. 然而并没有任何模糊
              和iphone 6plus的显示精度是一样的
              整数倍放大是不可能带来“噪音”而降低画质的

        3. 原来 Z5 Premium 没有使用传统的像素排列,因此你说的对,上图确实只是个概念图,与 Z5 Premium 的实际显示方式不符。而且事实证明 Full HD 模式下的 upscaling 算法确实使画面失真(波纹式的像素排列让水平直线边缘发虚)。

          不过我还没有找到可以解释像素复制会造成失真的材料,所以这点我依然保留意见。

          1. 确实如此,这款机器的4K有两个坑,但我要补充下。
            第一个,就是该液晶的物理像素点的排列方式问题,但这种排列所造成的情况绝对不止于你所说的只是边缘虚化而已,而是屏幕上每一个非白色区域都会很明显的凸显这个问题,肉眼可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条纹化,这种条纹化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一个即使是简单填色的图标也看的出来的地步。
            为了证明,我贴两张图:
            http://cdn.unwire.hk/wp-content/uploads/2015/09/P1110403.jpg
            http://cdn.unwire.hk/wp-content/uploads/2015/09/z52.jpg
            上面是配4K屏幕的Z5 Premium,下面是配1080P屏幕的Z5
            引自http://unwire.hk/2015/09/16/sony-xperia-z5-premium-4k-screen-review/mobile-phone/,但这篇其实是媒体替索尼所作的宣传文,连他们委托的宣传媒体随手一拍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你说这个问题严重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而现在被GSMArena借助光学仪器放大后看像素排列即可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http://cdn.gsmarena.com/imgroot/news/15/09/sony-xperia-z5-premium-microscope/-728/gsmarena_002.jpg
            引自http://www.gsmarena.com/sony_xperia_z5_premium_4k_display_under_our_microscope-blog-13887.php
            这种液晶排列,不条纹化就怪了,索尼真是开了液晶行业之先河,一个完全不重视显示效果的4K液晶就此诞生了,这种用高像素来宣传粉饰自己的手法和他的在手机上用的2300万像素却仅仅1/2.3底的CMOS简直如出一辙。

            第二个,就是upscaling的问题,如果简单暴力的复制像素缩放不会造成失真,那我要问,线性过滤,双线性过滤,双三次转换这些都是用来干嘛的?
            以下这类专利又是干嘛用的?
            http://www.google.com/patents/CN1806257A?cl=zh&hl=zh-CN

            另外,我建议你大可不必帮索尼护短了,这机器绝对不是什么杰作,4K旗舰的显示效果居然根本不如1080P机型,索尼的信仰我想应该到此就终结了吧,不禁想说,现在的索尼对不对的起他下面的那行字make.believe?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建议你用批判的角度来写。就此开始你的博客便能和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水文彻底划清界限了,这样,不止是能让一些盲目信任索尼的人少花冤枉钱,从此你也可以创立一个真正科普形式的博客了。

            1. 虽然要感谢你提供的信息,不过最后两段我不太认同,咱们就先说说我的立场问题。

              1、这是我的个人博客,我凭借我自己的兴趣写我想写的内容,或是记录一些我觉得有用的信息。我并没有打算写成科普博客。
              2、关于索尼,我喜欢索尼这个品牌也有十几年了,从最初的欣赏与崇拜,到现在发现它并不完美,只是一家个性比较鲜明的公司,我对索尼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里不存在什么水文,所有的设备都是我自己购买,给自己和家人自用的而已。我甚至没有出售过旧设备。
              3、我写文章的原则是所有客观描述必基于事实,绝不歪曲事实,电脑黑白。主观描述源于我个人的经验与认识,只作为参考。

              我的个人感受是,Z5 Premium 是迄今为止体验最棒的 Z 系,和我使用过的所有其他智能手机相比,水准绝对属于第一流,所以我选择了“杰作”一词。之前我说过,杰作不表示完美无缺,否则根本没有手机可以称得上杰作了。无论是 iPhone 还是 Galaxy S,都可以举出一大堆问题,但有谁可以否认它们都是很出色的产品?我同样认为它们属于杰作。因此,我不认为对于这样一台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 Z5 Premium,需要用批判的角度来写——它的不足我自然会写,但没理由以批判作为主基调(作为对比,前代 Z3 Plus 的文章倒确实是批判的口吻了)。

              回正题,先说结论。
              · 5.5寸的 Z5 Premium 在 Full HD 模式下锐度不及5.2寸的 Z5,且引入了额外的失真,程度较 Pentile 排列更轻微,因为 Z5 Premium 的像素间隔更细。肉眼的感官是色彩更纯净,我找了一些媒体高倍放大的照片,可以看到 Z5 Premium 确实像素更细致(http://o.aolcdn.com/hss/storage/midas/b37201705a1960d69ac282ffb05f7dd2/203036718/Sony-Xperia-Z5P-microscope-pixels.jpg)
              · 然而,在相册、视频等 4K 模式应用下,Z5 Premium 的显示效果肉眼可辨地明显优于 Z5 等 Full HD 机型。

              所有的设计都是妥协的产物。如果妥协得恰到好处,就是优秀的设计。

              回应你的两点:
              1、我同意这种古怪的像素排列造成了显示效果的下降。这是一个缺点。事实是尽管 4K 模式下锐度优于 Full HD ,但 Z5 Premium 的 4K/ Full HD 模式的显示锐度分别不及标准排列的 4K 与 Full HD 屏幕。屏幕的其他方面,Z5 Premium 的亮度不及 Z5,与 Z2 相当,主观上,色彩表现亦非常好。
              2、原来如此,在我的概念里,线性过滤之类的平滑处理才是“失真”好不好…线性过滤优化了现实的效果,但实际显示的图像却已经不是原始内容。既然这个问题的分歧只是由于你我对“失真”的定义不同,那现在就可以算是解决了。

              只要不是恶意破坏或是谩骂性质的评论,原则上我都不会删除,所以如果你觉得正文有不妥当的地方,但说无妨,其他读者也都可以看见,会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

              最后,我其实有点好奇,按你的标准,现在市面上有没有可以称为杰作的智能手机呢?

              1. 无妨归无妨,不过这么交流我认为比较累,所以咱们的交流也就到此为止了。
                我不太喜欢用文章的形式来写,毕竟一次说很多东西很难让人用心的去看,这样就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

                你写了这么多索尼机器的文章,你知道我也看了不少,也指出了一些其中被忽略的地方,你的文章我也是很用心看的啊,不然我也指不出来。所以其实我也是你的忠实读者啊,不过现在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与你的交流只能停留在了一个争论的层面,不能够再有一些提升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你对很多东西不吝褒奖而我亦不吝批评,褒奖和批评中和之后才能够形成有价值的东西。但似乎我们很难中和,所以,还是罢了吧。

                1. 交流的目的是交换思想,而不是改变他人。我说我的,你讲你的。我提供的或许是一些第一手的产品使用感受,你给出的则会是一些有深度的细节和尖锐的批评。我们有时观点相左,但我并不讨厌看到不同的声音。

                  你是我的博客的一个很特别的读者,至少,我,是认真读过你写的所有留言的。你若不喜欢长篇大论,自然也不用勉强每次写那么多。

                  评论也是文章本身的一部分。你的评论对整篇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需强求中和,求同存异,岂不美哉。

                  感谢你每次的评论。不为争个对错,只求各抒己见。大家都放轻松,今后也欢迎常来瞧瞧。

    1. 是的。像素的确是 3840×2160,PPI 也是 800+,但因为是波浪形排列,所以显示条纹内容时画面锐利度会低于预期。在 FullHD 模式下,渲染会更加奇怪一些,颗粒感依然比普通 FullHD 屏幕弱,但线条会有不应有的微弱扭曲。

      其实我还在网上见过一种观点说没人规定像素一定要是横平竖直的排列,来为索尼辩护……不过我是觉得现在这种做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妥协,没什么好辩护的。这块波浪排列的 4K 屏幕的综合显示效果位于 FullHD 与 垂直排列的 4K 屏幕之间,也算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1. 昨天发现屏幕有亮点
        对于我这个强迫症的人来说有点忧伤。。。
        不知道这种手机屏的良品率该是多少(这是目前最高ppi的屏了吧

  3. Z5诱人,可惜我是电信用户,安卓机不知有何推荐没有?谢谢。
    不喜欢过大屏幕,最好不超过5.5,5最好。
    也不喜欢双卡, 有也行。

    1. 电信的确选择会少很多。如果预算充分,三星的 Galaxy S6/S6 Edge/Note 5 恐怕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安卓智能手机了。它们强在:各方面速度都相当快、屏幕显示效果好(几台旗舰的 OLED 偏色都很少,看来还是中低端机不用心)、拍照画质高。LG 的 G4 和 V10 在很多拍照测试里得到了肯定,其他性能则泯然众旗舰。HTC 过去也都是有电信版的,你也可以看看。OLED 屏幕的手机有一个问题是使用若干年后屏幕效果会因老化而下降(俗称烧屏)。
      国外品牌的缺点是对各大国产应用肆意请求权限、后台运行、连接网络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力,根据安装的软件数量与用法,系统性能可能会被大幅拖累。

      如果对屏幕和拍照无所谓,国产品牌的1500-2000元级别产品其实都差不多。
      我虽然本身不喜欢小米,但它家旗舰在同价位里确实算是不错。
      魅族的自定义系统 FlyMe 被网友称为 BugMe。实际用过魅蓝 Note,感觉虽然在细节里藏了些小毛病,偶尔会破坏下心情。但也并不是不能用。毕竟每家都有点小毛病,这年头没有厂家会做好百分百测试再发布(这本身也不现实)。所以会觉得它家的高端产品应该也不坏。
      华为有着“质量好、信号好”的传说,实际如何我并不清楚,但过亿销量而没有爆出任何设计缺陷/故障,退一步讲,应该至少不用担心“国产会不会质量不好”这类的问题。

      Oppo 和 Vivo 去年销量极高,曝光度也很足。不过两家性价比很低,同规格的产品价格甚至可以翻倍。如果不是被它们的某些特点吸引,竞争力不是很强。这里简单介绍下它们的特点。
      Vivo 走的是手机 HiFi 路线,号称凭借专门的音频解码芯片达到了专业播放器的回放效果。但是,如果的确采用了专门的解码芯片,耗电与发热恐怕会成问题。同时手机本身如果发热较大,也会增加回路噪音,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虽然只是推测,我不认为 Vivo 系列的音质能对得起它的宣传。实际如何不妨自己去体验一下。Oppo 走的是低规格+快速充电路线。Oppo 的旗舰手机体形轻薄,给人的第一感觉很精巧。它为了减轻厚度与重量,使用了较小的电池,又为了确保续航能力,使用了性能平庸的中端处理器。它家的快速充电技术是目前市面上功率最高的,加上电池较小,充电速度比其他快速充电技术更快一截。中端的高通 615 处理器应付日常操作毫无压力(只要不强求没有丝毫卡顿与等待),发热也较小,只是玩大型游戏会吃力些。
      其他一些国产手机的共通不足是系统升级不积极,很可能无法持续享受最新的系统更新(是否期望系统更新则是另一回事)。不过国产软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为了保住用户,一般不会强制要求使用高版本系统。

      写的有点乱,其实比较实用的建议是:
      1、确定预算。每个人对手机的要求不同,挑剔的人用一两千的手机都会抓狂,随意的人会觉得六七百的手机就很足够。通常来讲贵的手机会在性能(速度屏幕拍照)、质量、做工、软件上更好些,是否值得因人而异。
      2、根据预算在可靠的网店里筛选符合的产品(各家的新上市产品价格会略高,前一年的旗舰通常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3、去实体店逛逛,选个样子喜欢的

    1. 你好,由于基本的 4G/LTE 网络不支持语音通话,因此 Z5 Premium Dual 仅允许用于数据通信的 SIM 卡处于 3/4G 网络,另一张语音通话的 SIM 卡最高只能处于 3G 网络(如 UMTS)。又由于它不支持中国移动的 3G 网络,因此如果语音通话的 SIM 卡为移动号码,则只能处于 2G GSM 网络。
      如果在国外,运营商是用的是 GSM/ WCDMA/ LTE 网络,则可实现数据卡 4G、语音卡 3G 同时待机。

          1. 确实是,还只能用于录影,真想不到还搞这种文字游戏,软件补偿上十轴都没意义,又恶心了我一把

              1. 去深度挖掘了一些信息后发现了这个测试的问题,没有考虑安卓7.0的全时段编译方式,因此安卓7.0上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的和初次安装时的应用性能应当是不同的,以下转:

                Android N开发者预览版包含了一个混合模式的运行时。应用在安装时不做编译,而是解释字节码,所以可以快速启动。ART中有一种新的、更快的解释器,通过一种新的JIT完成,但是这种JIT的信息不是持久化的。取而代之的是,代码在执行期间被分析,分析结果保存起来。然后,当设备空转和充电的时候,ART会执行针对“热代码”进行的基于分析的编译,其他代码不做编译。为了得到更优的代码,ART采用了几种技巧包括深度内联。

                对同一个应用可以编译数次,或者找到变“热”的代码路径或者对已经编译的代码进行新的优化,这取决于分析器在随后的执行中的分析数据。这个步骤仍被简称为AOT,可以理解为“全时段的编译”(All-Of-the-Time compilation)。

                1. 感谢转载。

                  Android 7 的性能究竟如何,等有更多实际数据了之后再看看吧。

                  不过对于性能,我担心的更多的是应用本身的性能。例如,Chrome 在最近的某次更新后出现了内存泄漏问题,如果不彻底关闭一些标签页,数天后,整个设备的速度都会明显下降。这种问题的伤害可比系统本身的优化大多了。

                  1. 经过对安卓7.0的评估(我是在NEXUS9上面安装使用的)
                    直说一下个人感觉,就是这种全时段的编译造成了应用运行速度的不稳定,很多初次运行的应用在使用时出现了很多卡顿跳帧的现象,而在插上充电器一段时间后,这种状况有了明显缓解。
                    但现在问题是应用平时都在频繁的进行更新,结果每次在更新安装后该应用运行速度都会大幅跳水,直到插上充电器为止。
                    考虑到7.0也即将成为主流,这种使用效果我实在是不能接受,因此这个月入手了IP7+。
                    目前非google适配的大量机型尚没有进行7.0版本的更新,所以很多用户对于7.0这种编译方式优劣的讨论也还没有开始。这次7.0大幅度的提升了应用安装速度和开机速度,但是如果影响了应用的运行速度稳定性则根本是本末倒置了。。。

                    1. 等我再用几个月升级到 7.0 后也试试。7.0 确实没有那么美,准确的说,5.0 之后前进的脚步已经明显放慢了。

            1. 我是觉得没必要唯参数论啦。如果软件补偿能够提升视频防抖的效果,那便是加分项。何况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讲,Xperia 的视频防抖目前是遥遥领先别家的,包括那些光学防抖的型号。所以不必纠结原理,效果好才是硬道理。看了 XZ 的开发者访谈,不支持光学防抖的最主要原因似乎还是体积吧。如果光学防抖会使摄像头突出,那我宁可不要。

              当然,如果能够在摄像头平整的前提上实现支持拍照的光学防抖自然是最好的。期待尽善尽美的心情我和你一样。

              1. 嗯,经过一些成长,现在我已经没有任何期待尽善尽美的心情了,手机毕竟只是手机,作为生活的日用品决定了它只能过渡用用,更加重要的是这个过渡品有没有在适当的时刻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
                厂家制造产品的心态也是类似,每年的更新基本完全靠SoC芯片来撑起,能够卖出去赚到钱就可以了,还能指望他们什么,拿三星来说不卖你一个会炸的就已经算是良心了。软件方面,安卓这种性能问题突出的系统又何尝不是功利的。
                当然以上都是吐槽,说说就算了,到用的时候,一切只能凭需求而定,就是不满意也还是得买,手机好不好也不是用户能控制的,当然,我对安卓是不会再有任何使用兴趣了,我也不甘心,我安卓设备也有十几个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恕我直言我真的完全看不到AOSP正在变好。

                1. 年初的 X 系列销量惨淡,索尼内部找原因认为是产品不符合用户需求。
                  说得那么直白,可以稍微期待下明年撤回“不追求配置只追求体验”的邪道,在硬件上多谢诚意。
                  我也是懒得折腾了,连 Root 都不去研究… 生活不只有玩机,还有诗和远方,哈哈。

  4. 用了IP7一个月,发现有个地方iOS设备是完全没法和安卓比的:
    就是iOS居然至今也不支持蓝牙声音编码技术aptX(专利持有方CSR已经被高通收购),更先进的索尼LDAC自然更不支持。
    那么蓝牙下的声音编解码方式只剩下SBC和AAC,而用这两种传输方式会造成巨大的延迟(音质问题倒是其次了),如果用蓝牙耳机观赏视频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声画不同步。
    就这样苹果还敢阉割3.5mm接口,AirPods我是一点不期待,10块钱有线耳机都足以完爆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