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上的玩具——索尼(Sony)智能手表 SmartWatch 2 简单测评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科幻色彩浓厚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到今年 IFA 上广受关注的三星(Samsung)Galaxy Gear,以及苹果(Apple)那流言始终不断的 iWatch。一时间,业界似乎都在探讨人机交互的新的可能性。

索尼早在非智能机时代就开始尝试手表与手机的互联。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时代,它曾经推出过多款蓝牙手表(关键字:Sony Ericsson MBW)。它们在外形上和传统手表相差无几,但多了蓝牙模块及一小块点阵液晶屏,用于显示来电号码、短消息概要及待办事项等几项内容,并且能控制音乐播放。

在2009年宣布今后将专注于 Android 设备后,索尼爱立信推出了一款类智能手表产品 LiveView。它既可以固定在表带上,也能够挂在各类包带上。性能、显示效果、电池续航等诸多问题让它只能是一款昙花一现的试验性质产品。2012年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的之后,仍以每年一款的速度推出智能手表。不过,去年的 SmartWatch 依然由于屏幕显示效果差,续航能力短,不易使用等问题而广受恶评。

今年 IFA,索尼同 Xperia Z1 一起发表了新款智能手表 SmartWatch 2(下简称 SW2)。同样采用了圆形电源键的 SW2 在外观上更胜一筹,加上一丝对三代改良的期待,自己决定入手体验一番。

相比索尼/索尼爱立信手机一贯推崇的环保朴素风格,SW2 这块智能手表的包装有些不同寻常。

SW2 的包装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盒
SW2 的包装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写有 SmartWatch 2,Made for Android

透过透明表面可以看到嵌在黑色海绵中的 SW2。商品名称下方的“Made for Android”表明了 SW2 是一款支持各种型号 Android 手机的智能手表。

横向滑动透明外壳打开。说明书等藏在海绵下方,此时无法看见
横向滑动透明外壳打开。说明书及 USB 线等藏在海绵下方,此时无法看见

SW2 出厂时表面贴有一张展示用的贴纸,这也是 SW2 的默认表盘风格。

SW2 目前提供了7中表带,除了金属表带外,还有多种色彩的橡胶及皮革表带
SW2 目前提供了7中表带,除了图中的金属表带外,还有多种色彩的橡胶及皮革表带

这次的 SW2 采用了24mm的标准表带,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喜好更换自己喜欢的表带,而不限于官方提供的几种款式。自己选择的是金属表带,虽然质感上佳做工精细,但比表体要重不少,仅论舒适性,不如橡胶表带。金属表带的出厂长度较长,需要通过工具调节长度。如果手头没有专门的器材,用回形针、顶针等工具也能完成。

SW2 和今年的 Xperia 系列一样采用了金属风格的圆形电源键
SW2 和今年的 Xperia 系列一样采用了金属风格的圆形电源键

SW2 的表体也有金属制成,银色边框和电源键在灯光照射下有着漂亮的反光效果。金属机身的缺点是容易留下凹痕,应尽可能小心使用,避免与硬物碰撞。

电源键大小恰当,力度反馈基本合适,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有怨言。

索尼一向喜欢使用保护盖,减少接口裸露。而在 SW2 上,充电口保护盖则是必须
索尼一向喜欢使用保护盖,减少接口裸露。而在 SW2 上,充电口保护盖则是必须

SW2 的左侧是充电接口。由于支持 IPX5/7 防水防尘,因此防水保护盖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该接口仅提供充电功能,SW2 无法与 PC 等设备通过 USB 接口通信。

SW2 的默认表盘,仅显示当前小时/分钟信息
SW2 的默认表盘,仅显示当前小时/分钟信息

SW2 提供了3种式样的表盘风格(如计深浅色版本为不同式样,则共有5种)。默认的数字表盘仅显示小时与分钟信息,另还有两种模拟时钟式样(并分别具有两种色彩方案)。不管怎么说,稍显不足。此外也没有给开发者提供添加更多表盘的 API。自己虽然并不在意,但追求个性的人可能会对此不满。

SW2 采用了一块1.6寸的半透射液晶屏(分辨率220×176),颗粒感较强
SW2 采用了一块1.6寸的半透射液晶屏(分辨率220×176),颗粒感较强

SW2 的这块屏幕让自己回忆起了十年前的手机。当时的主流产品都采用了不到2寸的220×176分辨率屏幕,发色数也多为65K。仅仅几年之后,5英寸1920×1080的规格成为了中高端产品的标准配置。半透射液晶屏的色彩效果较差,但同时具有不需要背光,仅通过外部光源也能看清屏幕内容的优点。当年任天堂(Nintendo)的初代 DS 采用了半透射液晶屏,索尼的 PSP 则采用了显示效果更优秀的全透射液晶屏,成为一时话题。如今半透射液晶屏却凭借自身优势出现在了需要省电及在户外使用的设备上。

SW2 的半透射液晶屏使它能在户外阳光下也清晰显示,且无需借助背光,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
SW2 的半透射液晶屏使它能在户外阳光下也清晰显示,且无需借助背光,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

SW2 的屏幕支持触摸,下方有返回、主界面、选项这三个触摸式按钮。屏幕的触摸效果尚可,不过由于按钮没有力度反馈,加上一部分操作需要稍等片刻响应,因此偶尔会有不确定是否按下的情况,交互体验不佳。

SW2 的应用列表界面与 Xperia 手机相似,大部分用户(尤其是使用过 Xperia 的用户)无需阅读说明就能立即上手。家里刚读初中的妹妹发现自己戴着 SW2 就借去研究,没有任何困难地使用其中的大部分功能,也印证了这点。

SW2 内部配有 NFC 芯片,只需与支持 NFC 的手机轻触,就能自动完成配对及初始化工作,并显示与手机一致的界面语言。不过在首次使用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用户需要为手机下载安装一款名为智能连接(Smart Connect)的应用。这是索尼官方开发的一款配件管理应用,除了提供各类设备的连接支持,用户还能自定义各种设备事件。自己常用的事件有:夜间自动切换至静音模式,早晨恢复正常模式;手机置于底座后自动切换至台式时钟界面;连接蓝牙立体声耳机后自动播放音乐,断开耳机连接后自动终止播放并切换至振动模式。 作为索尼少有的高质量应用,智能连接切实简化了自己的生活,在这里一并推荐。

其次,用户需要从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下载 SW2 的驱动程序“SmartWatch 2”。这本来并非难事,仅占用了自己半分钟而已。不过大陆行货 Android 手机大多不提供谷歌服务框架,自然也没有 Google Play,这步可能会比较棘手,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SW2。稍微扯远点,说到这个不禁联想到:不支持各类谷歌服务;不支持官方应用商店;国产应用商店混乱;恶意软件盛行;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用户会有意或无意为手机安装各类所谓安全应用;运营商以流量计费而导致各类流量管理软件流行;对剩余内存等设备状态过分关心,各类内存管理软件被举为装机必备… 国内市场是如此特别,它的成因与影响,以及如何道德或不道德地在国内环境下获利,都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安装智能连接之后,手机就能识别 SW2 的 NFC 指令并与之自动配对。之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为 SW2 添加功能。索尼智能手表的框架设计不支持预装应用,除了闹钟、计时器、手电筒这三个应用外,其他需要与手机交互的应用都必须由用户另行安装至手机。一方面,这并不能说是非常方便的设计,另一方面,权衡之下,这或许是相对较合理的方案。而且只需初次使用时安装一次,也说不上特别麻烦。

SW2 的短信概览界面,能显示一定字数的短信内容
SW2 的短信概览界面,能显示一定字数的短信内容

在配对的手机收到短信后,SW2 将震动并显示短信概览。邮件应用的执行方式也类似。不过,猜测可能是 Android 系统的线程安全/内容提供者机制的限制,及更重要地,索尼为智能手表的通信框架的设计问题,即使在 SW2 上阅读了消息,手机中对应的信息也不会被置为已读,颇为不便。

另外一个较为扰人的问题是,Gmail 应用通知偶有延迟。在 Xperia 自带的 STAMINA 节能程序将该应用添加至白名单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估计其他各类进程查杀工具、节能程序,都会影响 SW2 的正常运行。

来电显示界面,可以接听、拒接、静音,及回复模板短信
来电显示界面,可以接听、拒接、静音,及回复模板短信

当手机收到来电后,SW2 将持续震动并显示来电联系人、号码及头像。用户可以选择应对方式。除了通常的静音、接听,拒绝,还可以在拒接的同时发送预先自定义的短消息。不过这种操作老实说不太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另外,SW2 的通知常常会比手机自己的通知延后约1秒。如果能够在连接 SW2 时自动推迟两三秒手机本身的通知,或许会让用户的使用更加顺畅。不然用户可能会下意识首先去取出手机。

通话功能支持显示加星联系人;查看通话记录;查看所有联系人;数字拨号
通话功能支持显示加星联系人;查看通话记录;查看所有联系人;数字拨号

SW2 的通话应用功能全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过由于屏幕尺寸较小,使用并不方便。查看通话记录/未接来电并回拨、查看加星联系人并拨打电话,算是比较实用的几项。

音乐播放控制功能非常简陋,仅支持播放、暂停、换曲与音量调节
音乐播放控制功能非常简陋,仅支持播放、暂停、换曲与音量调节

和之前的智能手表一样,SW2 也支持音乐播放控制。不过如今的蓝牙耳机多具备线控,这一功能较为鸡肋。无法切换文件夹,仅能在当前曲目列表中更换曲目,也限制了它的实际意义。另外音乐控制功能本身延迟较明显,使用体验不理想。

SW2 的摄像头控制界面,能控制配对的手机牌照或录制视频
SW2 的摄像头控制界面,能控制配对的手机牌照或录制视频

索尼官方比较有趣的应用之一可能就要数这款智能相机应用了。它能控制手机的前/后摄像头拍照或录制视频。不过图像的传送有延迟和卡顿,不适合抓拍。而且说到底,自己不太理解它除了有趣之外,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的噱头。

目前 Google Play 上能够找到数百款支持 SW2 的应用,包括 Facebook、Twitter、日历、待办事项、文本阅读器、寻找手机、小游戏等。其中不少都是继承自过去第一代 SmartWatch 的遗产。可惜大部分应用无论是UI设计还是功能设计都欠佳,高质量的应用寥寥无几。索尼官方的应用也差强人意,例如,幻灯片应用仅支持顺序播放设备中的所有图片,本来显示效果就差,这个限制进一步削减了它的存在价值。SW2 搭载的 180MHz 单核 ARM Cortex-M4 处理器性能孱弱,也使得优秀的创意更难成为现实。

关于电池。通常使用下(每天三五个电话、数条短信、三五封邮件,及简单的操作),SW2 能坚持三天以上。通过 PC USB 接口完全充电本身需要两至三小时,不过紧急情况下仅需充电数十分钟就能满足一天需求。SW2 内置重力感应,在长时间静置后会自动关闭屏幕,进一步节省电力消耗。正如智能手机的续航时间远不及过去功能简单的非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充电频率也要三倍于过去的蓝牙手表。不过 SW2 的续航总算是能满足自己的最低标准。

总的来说,考虑到 SW2 的价格和提供的功能,它并不是一件值得每个人购买的配件,仅仅是一个玩具而已。自从 Xperia Z Ultra 作为自己的主力手机之后,一方面享受大屏幕的便利,一方面不得不忍受手机经常放在包中的不便。这时,SW2 的价值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想尝试利用索尼发布的 API 开发一些小程序,也是自己入手这样一个产品的理由之一。SW2 的外形也比上一代出彩不少,很多人见到之后颇感兴趣,自己不得不反复解释它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如无需求,不值得购买。

 

谈谈 SW2 的直接竞争对手,三星的 Galaxy Gear(下简称 GG)。GG 有着更高分辨率(320×320像素)画质更优秀的 OLED 屏幕,有内置190万象素摄像头,有一颗 800MHz 的处理器,有4GB RAM/512MB RAM,具备双麦克风(一个用于降噪)及单扬声器,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

撇去外形差异及无法更换表带这类涉及主管审美的问题不说,GG 的劣势在于捉襟见肘的续航时间及高昂的售价。和索尼在官方网站标称中度使用3-4天不同,三星仅在规格表中写有一句“电池容量315mAh”。根据三星在 IFA 上透露的数字,GG 的官方标称续航为25小时,其他站点的实际测评中大概能使用约两天。售价方面,GG 是 SW2 的1.5倍,接近一部中端智能手机,也是让消费者更加犹豫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 GG 仅支持 Galaxy S4 与 Galaxy Note 3。我不知道这是出于商业考量还是硬件限制,但 SW2 支持所有 Android4.0 及以上系统的设备,无疑有更强的通用性。

SW2 与 GG 从设计理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索尼一直以来希望提供的是一台帮助用户随之把握信息的配件。这一理念从过去的蓝牙手表延续至今。因此 SW2 说到底只是一个“通知设备”,帮助用户不错过消息。SW2 的官方主页以“随时确认消息、迅速拨号、防水防尘”为主要卖点,并不提那些充满噱头的应用。因此它的目标消费者也非常明确——那些时常处于不方便接触手机的情景的用户。他们可能希望在开车时能一瞥手表确认来电或短信内容,或不愿意每次打开放在包中的大尺寸手机,又或是不想在嘈杂环境中错过消息通知音。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手表不但能做到这些,还能顺便提供一些简单的功能。

三星则更加野心勃勃。它希望带给用户的是一款贴身的全功能计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手机。只不过受限于技术、成本等,GG 距离真正易用还有不小的距离。SW2 的步伐较为保守,期望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它的目标用户的需求。但如果将 SW2 与 GG 放在同一擂台,以“微型计算机”的标准评判,显然还远不及格。

说到底,各家厂商还没弄清消费者到底需要一块怎样只能的手表。消费者自己也不知道。

自己来说,希望有这样一款手表,它能连续工作数月甚至数年,有一块无论室内还是户外都清晰可见的精细显示屏,忠实提供时间显示功能。这时目前还难以实现的。它有良好的运算能力,且能够与其他设备通信并获取它们的状态,包括通话、短信、电池以及更多。这一点已初步成型。它应该可以遥控身边的设备,大到器械家电、小到数码产品。最重要的是,它应该更加智能,不仅仅用于满足用户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还要能切实简化用户的生活。比如,它能在出门时提醒自己带伞,下班前提醒自己去买东西,告诉自己一些没意识到但有价值的信息…

这让人联想到了 Google Now。这是一款非常便利的应用,能提供用户各种类型的实时信息(遗憾的是,大陆行货手机不支持这一功能)。智能手表应当参考这一思路,作为用户最贴身的设备之一,利用通知不易被忽略,且能随手查看的特性,帮助用户掌控生活。最好所有这些信息还无需用户逐一手动输入,Google 可以通过(匿名处理的)用户的搜索记录等各种信息自动分析并找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用户在邮件中提到“明天我就飞来北京见你”,第二天一早用户带上手表后就能得到本地和北京的天气以及航班延误情况。

智能手表,或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进一步方便人们生活的那一天,我期待着。

 

One Sony 的第一步——索尼(Sony)Xperia Z1 简单测评及使用感想

索尼最新的智能手机 Xperia Z1 以 One Sony 之名,集中了索尼各部门的力量,终于在近日面世。

正如其名 Z1 所示,Xperia Z1 是2013年上半年旗舰 Xperia Z 的进化版,同样采用了 omnibalance (全方位平衡)设计,外形也非常相似。

DSC00901
索尼独有的 OptiContrast™ 纯黑液晶技术,能让处于关闭状态的屏幕完全隐藏在面板之下,与机身融为一体

相比 Xperia Z,Z1 采用了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材质,并配合 X-Reality 软件优化功能(可以视作之前 BRAVIA engine 2 for Mobile 的增强版),在色彩更加自然亮丽的同时,侧面角度观看时整体泛白的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5英寸的全高清液晶屏确保了极佳的画面精细度。不过,和 TFT-IPS 面板或是三星(Samsung)在高端型号中常用的 AMOLED 相比,Xperia Z1 的 TFT-VA 面板在可视角度上略逊一筹。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诚然,作为旗舰型号,Xperia Z1 的屏幕依然离完美差一步。即使色彩方面一流,可视角度不足也仍然是一个缺憾。过去一直以为索尼迟迟不肯使用 IPS 屏幕是由于成本问题,最近又想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原因。由于技术限制,IPS 屏幕存在留下残影的可能。自己使用的 Sony Tablet S 和 VAIO Duo 11 都有轻微的短时残影问题,在网上也能看到其他品牌采用 IPS 屏幕的设备也有类似情况。而苹果(Apple)最新推出的 iPhone5s,也有其显示质量较 iPhone5 有对比可辨的下降的评价。不难想象,IPS 屏幕即使在色彩、亮度和可视角度上都非常优秀,仍然不是一劳永逸的最优解。至于 AMOLED 屏幕,一方面有着黑色纯正且耗电低、对比度高、可视角度极好等优点,也有着一定时间后可能留下残影、亮度较低等不足。质量优秀的 AMOLED 屏幕成本较传统液晶高出不少,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买单,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索尼给出的答案是,不采用 AMOLED,三星给出的答案是,即使尚不完善,也有使用的价值。撇开蓝绿色过分浓艳这种赞否两论的问题不说,由于各种原因而导入的 Pentile 像素排列(错开排列方式)确实降低了画面锐度。即使在如今 Galaxy S4 达到了 441 ppi,根据测评,其实际锐度依然低于同级别的普通像素排列方式。差别虽小,但也是肉眼可辨。

事实上,屏幕效果的问题,虽然很具有话题性,但似乎并不是影响大多数人选择产品的主要因素。据自己的了解,普通人并不在意其中的差别。但既然是个具有话题性的因素,就有仔细考虑到的必要。个人来说,希望索尼选择苹果的道路,在今后的设备中使用 IPS 屏幕。Xperia Z Ultra 和即将上市的 Xperia Z1 f 都采用了 IPS 屏幕,这或许也是索尼给出的回应。至于 OLED 技术,索尼在智能手机之外的不少产品中其实都有使用,尤其是高端产品中都用了素质出色的高成本 OLED 屏幕,例如头戴式显示器和数码相机的电子取景器等。在技术成熟成本下降之后,或许会是又一选项。对于三星来讲,如果能够继续改进,解决目前 AMOELD 中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件好事。既然现在已经赢得了市场,就不该停滞不前,应该以此为契机更上一层。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的 Apple Store 零售店内对比 Z1 和 iPhone5s 的屏幕时,听到店内的专家(苹果官方用“专家”一词称呼店内的销售导购)在自己身边用一种无法理解的语气说道“用 Android 和 iOS 比屏幕 PPI 没有意义”,似乎对 iOS 全球市场占有率跌破15%的事实又有了新的理解。

DSC00907
和 Xperia Z Ultra 一样,Z1 的左侧也有磁力充电接口,免去了充电时需要打开 MicroUSB 接口保护盖的麻烦,也减少了保护盖松动后防水性能下降的风险

omnibalance 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让用户在以不同姿势使用设备时,都能获得相同的体验。从结果上来看,设备的外形几乎对称,屏幕下方没有实体按钮,连正反面都没有差别。三星坚持使用物理按钮的做法固然受到一些用户的喜爱,但这种做法有违 Google 的推荐标准,且三星坚持使用左菜单键右返回键的自定义标准,作为一个 Android 应用开发者,并不欣赏这种造成用户体验分裂的行为。

如果说 Xperia Z 和 Xperia Tablet Z 是对 omnibalance 设计的第一次尝试,那么 Xperia Z1 就是对这种设计的升华。更加圆润的边角,非常适合手持,解决了 Z 广为诟病的棱角分明不贴合手形的不足。iPhone 系列虽然同样采用了棱角分明的设计,不过倒是没有这样的批评。理由或许是很多人都会为 iPhone 安上各式各样的保护套也说不定(笑)。

DSC00908
2013年机型广泛采用的圆形金属开关键设计,是一个引人眼球的要素。SONY 字样上方的槽内有一个 LED 指示灯,用于通知提醒等用途

Xperia Z1 比 Xperia Z 的尺寸稍大。5寸是个很微妙的尺寸。虽然不少人,尤其是女生觉得难以单手使用,不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手指较细长,操作起来并无大碍,心目中单手可操作最佳尺寸已经从4寸(Xperia X10)升级到了4.3寸(Xperia S)又升级到了5寸(Xperia Z1)。如果不考虑单手操作,6.44寸(Xperia Z Ultra)则是一个既能装入上衣口袋,又能提供绝佳图片、视频、电子书、网页浏览体验的尺寸,是自己目前最为中意的尺寸。

Xperia Z1 有一个受诟病角度的设计是边框较厚。支持这一设计的理由通常有减少手指误触、为更大的电池提供空间、避免底座的突起遮挡屏幕等;其问题在于更宽的宽度增加了设备的体积,增加了单手操作的难度。自从三星在 S4 中引入了超窄边框的设计之后,一款手机的边框是否够窄,也成为了一个话题。自己也相信窄边框,或者说更大的屏占比,将会是今后手机设计的趋势。上述的三个理由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期待索尼明年的新机型能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毕竟这种话题性的要素事关营销(并最终影响到产品的销量),无论最终对用户会造成多大影响,都应该尽可能做到最好。

DSC00910
Z1 的扬声器位于底部,在解决了某些场景下扬声器可能被遮挡的问题的同时,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可能遮挡扬声器的情况,真是一个难题。右下家的挂机绳孔依然健在

Xperia Z1 在底部配置了一个大尺寸扬声器,不过音量依旧中规中距。索尼历来没有使用高分贝扬声器的传统。xLoud 功能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扬声器的音量,但效果毕竟有限。虽然自己从没有因此漏听通知,不过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不便。

相比 Z,Xperia Z1 设置了独立的快门键,便于随时抓拍。可惜的是,Z1 的相机冷启动速度不够稳定,有时能够瞬间开启抓拍,又是又会需要一两秒的等待。最新的系统升级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等方面,这一问题有所好转。不过说到底这和系统安装了多少应用,有多少后台进程等问题也有关,无法一概而论。

DSC00913
快门键的尺寸并不大,虽然并不难按,不过自己还是喜欢更大的按钮

作为 Xperia 系列的一个传统,Z1 也在镜面上预先贴有一层贴膜。下层的强化玻璃负责硬度,上层的贴膜负责防止玻璃碎裂。这层贴膜的透光质量不错,但硬度不足,不耐硬物刮擦。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需要太在意这层贴膜,将它理解为屏幕的一部分,如果担心刮痕,只要再贴一层保护膜即可。不过自己一般不使用贴膜,认为只要小心使用即可。

DSC00915
Xperia Z1 和今年的前两部主力机型一样,也采用了双面镜面设计

Xperia Z1 最大的卖点就是其摄像功能。2070万像素的1/2.3寸 Exmor RS 背照式传感器,能够冠以 G 商标的F2大光圈以及27mm广角高素质镜头,BIONZ for mobile 处理引擎为其画质提供了保障。从其他来源大量的测评来看,Z1 从硬件上无愧最强 Android 拍照手机的称号。但是自动模式的效果不尽人意也是事实。在和 iPhone5s 的比较中,得益于硬件优势,Z1 在微光条件下的素质通常更好,白平衡,对焦成功率则各有千秋。没有做特别详细的对比,所以也就不展开说明。

索尼中国不知根据哪里的调查得出的结论,将 Z1 定位为影像智能手机,并在产品页面通篇宣传其拍照效果,而全然不谈其他特色。只能说,但愿能起到良好的营销效果就好了。时常觉得索尼中国的自主权很大,在包括微单的命名等不少营销决策上都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如此,中国依然不是索尼的主要市场,因而自己始终认为,或许像苹果那样使用全球统一的营销手段才是更好的选择。

DSC00920
背面的摄像头边标有 G 镜头商标,传感器尺寸以及像素数,下方有一个亮度颇高的 LED 闪光灯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已经成为了如今旗舰手机的标配,能提供基本流畅的使用体验,解码高清视频也不成问题。2GB 的 RAM 在日常使用中也绰绰有余。不过初期的系统软件稳定性似乎有些问题,偶有发生一两次黑屏,似乎是与相机功能有关。从 Z Ultra 的经验来看,随着系统的升级,死机情况应该会得到解决。只是索尼的软件实力依然还欠火候,在新开发功能(比如新的相机界面)时,常会留下一些错误,实在遗憾。

音质方面,没有专门音频芯片的普通智能手机之间区别不大,不过索尼独有的 Clear Stereo、Clear Bass 以及虚拟环绕声音质增强技术能切实改善听感,聊胜于无。Walkman 应用在界面和易用性上也都属上乘。相比之下,ClearAudio+ 均衡器自动设置功能就更多的是一种效果有限的噱头了。

2012年上半年的 Xperia S 是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最后的一批遗产,除了透明带设计别具一格外,硬件规格缺乏竞争力。下半年的 Xperia TX 各方面较为均衡,但也没有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实力。2013年上半年的 Xperia Z 由于缺乏经验而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还有机身长时间过热可能会引起后盖脱胶的设计缺陷。下半年的 Z1 目前打出了 One Sony 的口号,不仅改善了大量 Z 中存在的不足,至今没有发现明显的设计缺陷或硬件短板,在摄像头方面也实现了优于绝大部分竞争者的承诺。继防水、高品质摄像头之后,Xperia 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无线充电抑或是更优秀的音质?2014年,索尼将会用怎样的产品来一步步实现其成为全球第3的野望,3个月后的 CES 2014 就能见分晓。

既是理想,也是新的原点——索尼(Sony)发表世界最小最轻量全画幅无反相机 α7 系列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各种消息的公开,终于在今天,索尼正式发表了旗下单镜头相机 Alpha 家族的最新成员,α7 的 α7 与 α7R。

Sony-A7R1
α7R

 

Sony-A73
α7

 

Sony-A7-with-28-70mm-lens
α7 with 28-70mm lens
Sony-A7-with-28-70mm-lens-hand
与手掌尺寸的比较

 

α7/α7R 是业界第一款搭载了35mm全画幅传感器的单镜头无反相机,与通常的全画幅相机相比,重量减轻了1/2,尺寸也大幅缩小至可以握在掌中,重量则控制在了474g和465g的轻量(已含电池和存储卡)。这两款相机既可以通过转接口使用已有的A卡口全画幅镜头,也能够使用索尼今后将陆续推出的E卡口全画幅镜头。

α7 系列首次使用了全新的 BIONZ X 图像处理器,处理速度比过去产品提高了3倍,而新的高精度 Fast Inteligent AF 只能对焦则能将对将速度提升60%(参照物为 NEX-7)。

α7R 使用了3640万像素的全画幅 Exmor 传感器,并取消了低通滤镜,从而获得了压倒性的解析力,非常适合拍摄自然景物。α7 使用了2430万象素的全画幅 Exmor 传感器,由于没有取消低通滤镜,因此在某些场合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并且除了 Fast Inteligent AF 外还采用了117点高速相位差混合对焦 Fast Hybrid AF,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两者都采用了 XGA 分辨率 OLED Tru-Finder™ 电子取景器,有着极为优秀的对比度和亮度性能。并设计有前后滚轮、控制环以及曝光环等多种可自定义功能的控制器,操纵性很高。镁合金机身和防尘防滴溅设计确保了机身的坚固耐用(α7 仅在顶部和内部使用了镁合金,而 α7R 的正面外壳也为镁合金,因此重量也更轻)。

视频录制方面,两者都支持 AVC HD Full HD 60p/24p 格式,且支持扩展录音设备。

近年索尼大力推广的 NFC 以及 Wi-Fi 功能自然也没有落下,α7 系列可以轻松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通信,或实现遥控操作。和 NEX-6/5T/5R 等机型一样,新的 α7 系列也支持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 软件扩展功能。除了已有的各种后期/趣味软件,还将同时推出多重曝光和新版的智能遥控应用。不过由于一些原因,中国大陆的行货目前不支持这两款应用(仅支持照片效果+、照片润饰、直接上载、智能遥控和虚拟键盘等5款)。这其中最大的障碍恐怕就是大陆不提供用于支付的 Sony Entertainment Network 账户服务了吧。

价格方面,行货版本与日版相差无几,α7R 机身13580元,α7 机身9580元。具体规格可以参见最后的新闻稿链接。值得注意的是,行货的产品页面目前标识 α7 系列支持 50p/25p 视频录制,而日版则是 60p/24p。

为配合新的 α7 系列,索尼也一起推出了多款新的E卡口全画幅镜头。具体参见下方的产品链接。不过遗憾的是,行货版本没有明确标识上市日期,日版则只会在首发时推出一款 SEL55F18Z 而已,略显单薄。

今天一同发表的 RX-10 完全被 α7 系列的光芒掩盖。

Sony-RX10

 

作为高端 Cyber-shot 机型 RX 系列的长焦型号,RX-10 具有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镜头/11组14片(7片非球面镜片/其中含AA镜片)及约2020万象素1英寸 Exmor R 传感器。和 α7 系列一样,RX-10 采用了全新的 BIONZ X 图像处理器,处理速度大幅提高。

这次索尼为新产品的发布做足了准备,在国内外论坛里,α7 都广受关注。可惜索尼中国官网依然土气而信息量不足,Youtube 上索尼官方频道的各种宣传视频也没有移植到国内。即使索尼已经是对中国市场最用心的日本厂商之一,对于这个市场依然用心不足。从中国市场获取了巨大利润的苹果(Apple)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在全球市场提供了近乎统一的体验。

索尼中国独自发明的“微单”与“黑卡”商标,确实是很出色的想法,也起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不过却在如今造成了混乱。α7 也被纳入“微单”门下,而体积较为硕大的 RX-10 却依然是“黑卡”。而在其他一些市场,NEX 系列及 α7 系列属于E卡口 α 单镜头无反相机,RX 系列属于高画质 Cyber-shot 数码相机,则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晰的做法。至于行货为半透相机启用的另一个“单电”的名称,则更是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命名混乱其实是产品的一大忌,不知道索尼今后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抑或是放任自流。

α7 也许会成为相机市场的一个搅局者,索尼发展无反相机的决心似乎已经坚定,希望以己之长抗衡有着丰富光学经验的竞争者。不知它是否能够如愿。不过 α7 相对同级产品令人惊喜的价格,也许会成为整个变革发生的导火索也说不定。数码相机今后的发展,我很期待。

 

新闻稿/产品页面:

α7 系列(中文产品页面)/(日文产品页面)/(日文新闻稿

α7(中文产品页面)/(日文产品页面

α7R(中文产品页面)/(日文产品页面

镜头群(中文产品页面)(日文新闻稿

RX-10(中文产品页面)/(日文产品页面)/(日文新闻稿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鲜艳色彩体验——索尼(Sony)发表智能手机 Xperia Z1 f

索尼日本昨天正式与 Docomo 一起发表了面向日本市场的新型号智能手机 Xperia Z1 f(SO-02F)。

hero

和面向国际市场的 Xperia Z1 相比,Z1 f 有着基本相同的规格,鲜艳的粉色与柠檬色是它的显著特色。卖点的20.7M像素1/2.3寸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BIONZ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引擎以及源自数码影像部门的F2.0 G镜头,确保了它和 Z1 一样是目前最优秀的拍照手机之一。Snapdragon800 2.2 GHz Qualcomm MSM8974 四核处理器、2GB内存及32GB存储空间为它提供目前智能手机中最强一级的性能。IPX5/8防水规格自不必提,相比国际版,还增加了红外线、Oneseg 移动电视、以及手机钱包的支持。

由于屏幕只有4.3英寸,分辨率也相应降低至了1280×720点。但据说使用了比 Z1 更为优秀的 IPS 屏幕。根据官方新闻稿,Z1 f 采用了低耗电的液晶屏幕,配合2300mAh的电池,有望将实际使用时间延长至最长3天(每天上网约40分钟、邮件/通话约20分种、游戏/视频/音乐约15分种、其他(如闹钟)约5分钟)。当然,显然实际中,如果使用较为频繁,应该很难达到这一结果,应该也就是不用担心晚上回家前就没电的程度吧(笑)。

另外,Docomo 版的 Xperia Z1 (SO-01F)一样提供了日系手机的“三种神器”——红外线、Oneseg 移动电视、及手机钱包,其他方面则与国际版大同小异。

之前盛传的 Xperia Z1 mini 至此也终于完全揭下了面纱,以 Z1 f 的名称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一种说法认为名称中的 f 表示 female,表示这款小尺寸的旗舰手机适合女性使用。不过从一些网络反馈来看,似乎期待小屏幕旗舰手机的人还是很多的。希望这款手机能够如愿推出相应的国际版。

说到 Z1。最近索尼至少在上海和网络上的宣传势头比过去要强了不少。在 Sony Style 中实际体验过一阵,身边也有朋友被吸引并购买。撇开见仁见智的外观设计,优秀的握感、流畅的反应、虽然有传统液晶屏幕不可避免的侧视泛白问题但色彩表现极佳的屏幕,都是 Z1 的加分点。摄像头方面,自己只能做出是索尼至今拍照能力最优秀的手机的判断,不过从网上很多其他人的测评来看,虽然也存在个别不同的结果,但大体上,Z1 在各种环境下明显领先三星(Samsung) Galaxy S4,在部分场景下优于 iPhone5/5s,劣于诺基亚(Nokia)Lumia 1020 的结果,基本确定了 Z1 的最强 Android 拍照手机的位置。也算是实至名归。

但另一方面,国行目前版本系统不稳定,可能无故死机,且安装较多无用的预装软件的问题,也无疑自泼了一盆冷水。易沾染指纹,表面贴膜会在和硬物发生刮擦时留下痕迹等自 Xperia Z 就有的问题,也让不少人始终难以释怀。两侧较宽的边框虽然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并确保置于支架上之时也不会发生屏幕遮挡的问题,但也让一些中意 S4 超窄边框的人从一开始就否决了 Z1。不过众口难调,整体素质优秀的 Z1 应该能满足大部分并不那么苛刻的人的需求吧,实际的销量表现令人期待。

Check your messages or browse content while your phone is charging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索尼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获得了近7%的份额,且在今后几年内以20%及第三位为目标。然而,根据 IDC 的数据,索尼在第二季度的市场份额仅不到4%,落后于LG、联想、中兴、华为等厂商,位列第七。尽管认为今年的 Xperia Z、Xperia Z Ultra 以及 Xperia Z1 将提升索尼的市场份额。这里7%的数字是以季度、月度还是其他标准算出不得而知,所以不一定能反映最真实的情况。反过来说,比起短暂的销量提升,如何长期保持增长势头,并与那些主打中低端产品线以量取胜的厂家竞争,才是更大的课题。

但与此同时,根据路透社的消息,索尼短期内并不打算将中国大陆以及美国市场作为主战场。目前地区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合计占据了索尼60%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日本及欧洲市场将依然是索尼今后的重点。自从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时代开始,大陆和美国市场的销量和渠道就都不尽人意——二三线城市难见销售网点,缺乏运营商合作,因此销量也一直不温不火。集中资源巩固在欧洲和日本的优势并追赶前两名的策略本身可能并不坏,要一下子改变在劣势市场的困境也绝非易事。不过,要是无法找到有效手段提升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市场的份额,全球前三的目标恐怕将会只是镜花水月了吧。

已经放出豪言的索尼能否,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着实令人期待。

新闻稿(日文)

Xperia Z1

Xperia Z1 f

本文图像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未曾有的、震撼心灵的感动——索尼(Sony)发表 Walkman ZX1 等6系列14款新机型

又到了索尼更新 Walkman 产品线的季节。索尼今天正式发表了包括 NW-ZX1 在内的14款新机型,其中包括新的旗舰 Walkman ZX1、F系列的升级版 F880 系列、便携小巧的 M 系列、一体式的 W 系列(包括头戴式型号和入耳式型号),传统的 S 系列和 E 系列也获得了小改版升级。 今年的新机型都将支持 Mac,且附属的媒体管理软件正式替换为了功能和易用性更好的 Media Go。

ZX1 是 Walkman 家族的最新旗舰,搭载了支持高清音源的 S-Master HX 放大器。支持 WAV(192kHz/24bit)、FLAC(192kHz/24bit)、Apple Lossless(192KHz/24bit)、AIFF(192KHz/24bit)等高音质格式。DSEE HX 功能则可以将通常的音频扩展至 192KHz/24bit 的质量。自动均衡器功能 ClearAudio+ 同样出现在了这一代 Walkman 之上。

质感优秀的铝合金外壳、管弦乐表现出色的薄膜电容、对音频信号干扰极低的特制电路、强化无氧铜耳机接口、128GB的超大容量都是 ZX1 的特征。

F880 系列有着与 ZX1 基本相同的音乐回放性能,不过最大容量只有32GB。多种色彩版本、FM收音机以及数字降噪功能是它的优势。

和最近的其他大多数索尼产品一样,ZX1 和 F880 都支持 NFC One-touch 设备连接功能。WM-PORT 数字输出、Triluminos®Display for mobile 光色域液晶屏和CD直录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这两款机型的可用性。由于采用了 Android 4.1 系统,Google Play 应用商店自然也能轻松访问(不过大陆行货自然是不支持了)。

两者都采用了4英寸 FWVGA(854×480分辨率) 屏幕、OMAP™4 Coretex-A9 双核1.0GHz处理器及1GB内存。虽然只有低端手机的硬件规格,但作为音乐播放器倒也绰绰有余。不过32/35小时的音乐播放以及5小时的视频播放,似乎还有些不足。

NW-ZX1(128GB)约7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658元)、NW-F887(64GB)约4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84元)、NW-F886(32GB)约3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863元)、NW-F885(16GB)约27,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677元)。

M505 是一款能与智能手机很好搭配的 Walkman。

16GB容量、小巧的柱状设计、S-Master MX 的高音质、支持蓝牙通话是其特点。15小时的音乐播放、10小时的蓝牙音乐播放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小屏幕的操作性虽然较差,但这也是为便携而作的妥协。约18,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18元)。

这款产品的定位有些复杂。它可以与手机连接,作为通常的蓝牙耳机使用,音乐、通话两相宜。但它又内置了16GB的内存,即使不连接手机也能单独使用。那么,用户在使用时究竟会把音乐存放在哪里呢?如果是存放在手机中,那M505的大容量闪存其实是一种冗余,直接购买蓝牙耳机即可。如果音乐存放在播放器中,手机中不存歌曲,在一些情况下有可能会有不便。如果两边都存放音乐,又有感觉有些浪费。不知道这款产品的前景如何。

WH300 是 W系列的新成员。可以将其理解为原有产品的头戴式耳机版。

 

这个型号音质一般,只提供了两种音效模式,容量4GB。约1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932元)的售价也并不便宜。能够摆脱缠线的烦恼恐怕是其最大的优点了。

W274S 则是前代产品的小改版。这个系列一直升级至今,可见销量或许还不错。

 

这次小改版中,容量提升至了8GB,添加了适于游泳的专用耳塞,并支持播放列表功能。约13,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07元)。

S780 系列是 S 系列的小改版。几乎倍增的77小时音乐播放时间是最大的卖点。

此外,能够为智能手机充电、支持 FLAC 与 Apple Lossless (ALAC) 无损音频格式以及 ClearAudio+也是此次升级的内容。数字降噪和蓝牙则可说已经成为了系列的标配。

E080 系列之比前代增加了 FLAC 与 Apple Lossless (ALAC)  的支持以及 A-B 重放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小改版。4GB的容量也有些捉襟见肘。

NW-S786(32GB)约2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04元) 、NW-S785(16GB)约18,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18元) 、NW-S784(8GB)约1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932元) 。NW-E083(4GB)约1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83元)。

最后一提,前几天发表的数字录音笔 PCM-D100 作为 D50 的后继,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款以“录音乃艺术”为口号的专业设备有着高达6000元的售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不过音乐发烧者或许不会错过。毕竟高清音频录制、新设计的低噪电路、内置32GB容量等升级还是很诱人的。录音笔以播放效果而为用户熟知,恐怕是索尼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的吧(笑)。

 

新闻稿(日文)

ZX1 / F880 新闻稿(日文)

M 系列 / W 系列新闻稿(日文)

S780 / E080 新闻稿(日文)

D100 新闻稿(日文)

 

本文图片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SCEJA Press Conference 2013 索尼电脑娱乐(SCE)发表新型号 PS Vita 及其他相关内容

今天索尼在日本举行的 SCEJA Press Conference 2013 上闪电发表了新型号 PS Vita(PCH-2000型)、新的64GB记忆卡以及相关游戏。

PS Vita 2000 仅有 Wi-Fi 型号,外形和前代基本一致,仅微调了键位。屏幕由 OLED 改为了 LCD,比初代轻约15%,薄约20%,内置1GB存储空间,电池续航时间加长到了6小时,支持 MicroUSB Type B,10月10日发售,售价19929日元(约1223元人民币)。

新的64GB记忆卡售价10479日元(约643元人民币)。原有容量的记忆卡则全都降价了约1/3。

GUMDAN BREAKER 限定版主机10月31日发售。GOD EATER 2 迷彩版限定主机发表。Soul Sacrafice Delta 明年3月发售,TGS 将提供试玩。PHANTASY STAR NOVA 将在2014年发售。FF X/X-2 限定版将在年内发售。此外还有 Love Live、战国无双4、Terraria 等大量作品将在今后发售。

新的 Play! Game Pack 套装包含了32GB记忆卡、内置大众高尔夫6,并提供了一张屏幕贴膜。售价税后24129日元(约1481元人民币),10月31日发售。

PS Plus 将免费提供 GRAVITY DAZE 等多款优秀作品。3G/Wi-Fi 版初代 PS Vita 也将继续销售。

PS3 也有大量新游戏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售。其中 GT6 将在12月5日发售,被推出限定同捆版和附带设定手册与限定车辆下载码的15周年纪念版。

PS4 将于2014年2月22日在日本发售,税前售价39980日元(约2453元人民币)。摄像头同捆版为43980日元。

PSN 将继续扩充 Music Unlimited 及 Video Unlimited 等各种媒体服务。

新的 PS Vita TV 采用了与 PS Vita 一样的系统,支持观看各种网络视频内容,以及通过无线与手柄连接,运行 PS Vita、PSP、初代 PS 等平台的游戏。不过支持触摸屏的 PS Vita 游戏就无法正常运行所有功能了。11月14日发售,售价9954日元(约611元人民币),意外地相当低廉。同时会有新的白色 DUALSHOCK3 手柄一同发售。

另外,针对日本市场的机顶盒配件 nasne 将推出1TB硬盘版本。

新版 PS Vita 新闻稿(日文)

Gran Turismo 6 及限定版新闻稿(日文)

Play! Game Pack 同捆套装新闻稿(日文)

限定版 PS Vita 新闻稿(日文)

新版本 nasne 新闻稿(日文)

PS4 日本地区发售日/价格新闻稿(日文)

PS4 Fisrt Limited Pack 新闻稿(日文)

新色 DUALSHOCK3 新闻稿(日文)

PS Vita TV 新闻稿(日文)

IFA 2013 索尼(Sony)出展简况

在三大消费电子展之一中最大的 IFA 2013,索尼一如既往地发表了大量新产品。这里对此作简单介绍。

智能手机 Xperia Z1

Xperia Z1 作为 Xperia Z 的后继,在各方面,尤其是摄像头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提升。各方面规格顶级的它将是今年年度最佳手机的有力竞争者。反过来说,三星(Samsung)能够拿出怎样的应对产品也是一件让人颇感兴趣的事。在 Galaxy S4 在很多方面落后于 Xperia Z1 的现在,三星是会推出性能更强的设备,还是继续采用营销攻势呢?

数码相机 Cyber-shot DSC-QX100 与 DSC-QX10

QX10_Main1-1200 QX10_White_Main1-1200 QX10_White_with_Xperia-i1_1-1200 SPA-ACX2_DSC-QX10_White_1-1200 QX100_Main1-1200 QX100_with_Xperia-i1_1-1200 SPA-ACX2_DSC-QX100_1-1200

DSC-QX10_Lifestyle_01_Xperia-Z_EXP201412E-1200

尽管镜头相机并不是索尼的首创,之前理光(Rocoh)GXR 就采用了镜头单元可分离的设计。而这次 DSC-QX100 与 DSC-QX10 的改进之处在于:通过 NFC/Wi-Fi 实现与任何智能手机的简单连接、借助智能手机获得的更强的照片处理扩展性及社交分享功能、更强的画质/光学变焦能力。姑且不论这两款镜头相机能否商业意义的成功,它们或许将成为小型数码相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说不定。

数码摄像机 Handycam HDR-MV1 与 HDR-AS30V

HDR-MV1 angleHDR-AS30 pic HDR-AS30 with case

两者都采用了 Exmor R 背照式传感器、卡尔蔡司 Tessar 镜头及电子防抖,特点是能够轻松进行视频分享。HDR-MV1 被定义为音乐数码摄像机。它支持高音质无损线性 PCM 录音及适用于网络分享的 AAC 压缩音频格式录音,并能通过 NFC/Wi-Fi 将录制的全高清视频迅速发送至智能手机并分享至社交网站。HDR-AS30V 是户外运动型摄像机 Action Cam 的新型号。除了支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录制高清视频,它还新增了 NFC 功能,实现与其他设备更便捷的 Wi-Fi 连接,并能通过智能手机对其进行遥控操作及 GPS 信息记录。

4K 数码摄像机 Handycam FDR-AX1

FDR-AX1 angle

索尼一直是 4K 高清视频(3840×2160分辨率,是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的四倍)标准的先驱与推广者。FDR-AX1 是索尼首款民用 4K 数码摄像机。830万象素的 Exmor R 背照式传感器支持 4K/60p 视频录制。而 XAVC S、H.264/AVC Long GOP 视频压缩格式实现了在 XQD 记忆卡中保存最长约 125分钟的视频(4K 30p/24p @ 60Mbps)。

微单(无反)数码相机 NEX-5T

NEX-5T 是 NEX-5 系列的小改版型号,增加了 NFC 等功能。

云端照片视频存储分享服务 PlayMemories Online

索尼从一年前就开始改进并推广其云端照片存储服务 PlayMemories Online。PlayMemories Online 是索尼提出的一体化照片存储、处理、编辑、分享服务 PlayMemories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PlayMemories Studio 是索尼的家用游戏机 PlayStation3(PS3) 用的照片浏览、编辑、分享工具。功能全面,反应迅速是其特征。不过个人觉得它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仅仅是一种补充。毕竟 PS3 不是理想的操作平台。PlayMemories Home 是 PC 用的照片导入、管理、编辑、分享工具,预装在 VAIO 中,或随 Cyber-shor、Alpha、NEX 等数码相机产品赠送。其前身是索尼的照片管理软件 PMB,是 PC 上最优秀的照片管理软件之一,且与索尼的数码影像设备有着非常好的兼容性与整合性。PlayStation Mobile 是 Android/iOS 平台的数码相机控制客户端,通过它,可以与索尼的各种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无线连接,读取/传送其中的照片视频,对其进行编辑,甚至遥控操作相机进行拍摄。PlayMemories Online 相比其他云存储服务,在功能上还有一些差距。其特征是支持索尼包括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BRAVIA 液晶电视等各种设备,且没有照片存储的数量限制。个人来说,觉得它的 UI 也是各种服务中最精致的。期待着 PlayMemories 服务今后进一步的进化。

个人电脑 VAIO  Fit15A/14A/13A 与 Tap 11/21

13Fall_VAIO_Fit_13A_Group-all-mode01_S_startscreen-6row

VAIO Fit flip

13Fall_VAIOFit15A_21_product_cut_close_S-1200

l_tm_1309vaio_flippc_06

Tap_11_front-left_keyboard_pen__W VAIO_Tap_11_1 VAIO_Tap_11_UI

VAIO Fit multi-flip 系列具有独特的外形设计,可以同时支持笔记本模式、平板模式和支架模式。13/14/15寸分别为1.2/1.8/2.0kg,17.9/19.7/19.9mm厚。最高 Core i7-4500U 处理器及8GB内存、512GB SSD,13/14寸都是10点触控全高清液晶屏,15寸型号则是2880×1620分辨率的超高清屏幕。

VAIO Tap 21是 Tap 20 的改进版,Tap 11 则是类似于微软(Microsoft)Surface Pro 那样的分体式平板电脑。约780g、9.9mm厚的轻薄尺寸又拿下一个业界第一。X-Reality for mobile 、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 这两项屏幕技术也确保了高画质。512GB的 SSD 以及 Core i7 处理器(Haswell Y 系列,又或是非 Core i 的 Pentium 系列)。

4K 液晶电视 BRAVIA X8500A系列

继84寸的旗舰机型后,索尼又推出了65寸和55寸的4K电视机。在日本等一些国家,4K 电视信号也将在近两年中开始发送。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全高清的普及尚有待时日,4K 无用武之地。

液晶电视 BRAVIA KDL-65S990A 与 KDL-65W850A 系列

kdl-65w855a_fw_re_ci_with_ill-1200 W855A-Series_Situation

前者具有独特的曲面屏幕和绝佳的音响效果,后者则是搭载了 TRILUMINOS™ Display 技术的传统机型。其中,KDL-65S990A 仅将在北美、中国与俄罗斯发售。

4K 家庭影院投影仪 VPL-VW500ES

VPL-VW500ES 是一款具有最大 1700lm(流明)的高亮度及最大200,000:1对比度的 4K 投影仪,也是索尼 4K 系统中的一部分。

头戴式显示器 Personal 3D Viewer HMZ-T3W

索尼头戴式显示器的第三代产品,相比先前型号,T3 在支持内置电池、支持无线高清信号传输及更好的音画质的同时,重量却减轻了数十克。佩戴感也更加舒适。

家庭影院系统 HT-ST7 与 HT-ST3

采用了磁性流体扬声器的7.1声道家庭影院,能够提供完美音质。

高保真音频产品

f886_1

包括支持高清音源(根据索尼的定义,该音源能存储3倍于 CD 的音频信息)的硬盘音乐播放器 HAP-Z1ES;采用了新型驱动单元,具有高于 CD 频响范围的入耳式动铁耳机 XBA-H 系列(XBA-H3、XBA-H2、XBA-H3);支持高清音源的头戴式耳机 MDR-10 系列(标准版 MDR-10R、更小巧的折叠型 MDR-10RC、蓝牙版 MDR-10RBT、降噪版 MDR-10RNC);支持高清音源的便携式功率放大器 PHA-2(相比前代,它通过异步处理方式避免了与 PC USB 连接时产生的信号干扰);采用了新型 S-Master HX 功放并支持高清音源的 Walkman F880 系列。

电子书籍阅读器 Reader™ with Integrated Snap Cover PRS-T3

T3

相比 T2,分辨率提高至758×1024,与 Kindle White Paper 相当,在机身附带保护盖的情况下仍保持了109×160×11.3mm的体积与200g的重量。可惜的是,相比 Kindle White Paper,T3 并没有什么优势,在书籍资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距。或许索尼可以考虑停止 E-Ink Reader 产品线也说不定。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阅读效果已经相当好,E-Ink 如果无法解决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恐怕没有未来。自己在使用6.44寸屏幕的 Xperia Z Ultra 之后,就再也无法接受6寸屏幕的 E-Ink Reader 了。后者在反应速度、显示效果和屏幕精细程度上都远远落后。但其实比起硬件,书籍资源才是更大的问题。现在的索尼非但已经完全无法追上亚马逊(Amazon),甚至已经在短时间内被后来者 Google 赶上。Google 凭借着自己的强势资源,在后入场的不利条件下短时间就准备出了相当惊人数量的内容,价格也比索尼更有优势。索尼空有优秀的硬件,却没有吸引人的资源。解决方法其实就只有增加投入力度。不过,作为不怎么能带来收益的产品,能否得到足够多的资源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只能希望索尼不要草草砍掉这段经营了多年的产品线就好。

此外,本日索尼还发表了世界首款9.1声道耳机 MDR-HW700DS(9.1声道音效借由 3D-VPT 环绕立体声功能实现)。前代产品的效果据说就相当不错,这个系列对于希望通过耳机获得影院音响效果的人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今年的 IFA 上,索尼和三星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厂商。三星的主推产品有三件:平板手机 Galaxy Note III、智能手表 Galaxy Gear 与平板电脑 Galaxy Note 10.1 2014 Edition。

先说 Galaxy Gear。它和索尼的 SmartWatch2(SW2) 是直接竞争对手。两者都采用了1.6英寸的液晶屏,但 Galaxy Gear 的320×320分辨率 Super AMOLED 屏幕将远优于 SW2,但相比 SW2 3至7天的续航时间,Galaxy Gear 连续25小时的续航几乎是无法使用的半成品。两者都采用了 Android 系统,并能运行各种便利应用程序。索尼没有公开 SW2 的具体性能参数,但这对智能手表来说并不重要。SW2 的防水特性也是一个加分点。个人觉得,先不论 SW2 是否会受欢迎,Galaxy Gear 注定将会失败。

Galaxy Note 10.1 2014 Edition 则是与 Xperia Tablet Z  相同定位的产品。一年的时差为其获得的更强的性能。Wi-Fi版/3G版采用了 Exynos 5420 1.9GHz+1.3GHz 4+4核处理器;LTE版则是 Snapdragon 800 2.3GHz 4核处理器。3GB的 RAM 看来也会成为将来旗舰的标配。2560×1600分辨率的 Super LCD 液晶屏幕同样是目前旗舰机型的主流配置。7.9mm的厚度与535g的重量依然不敌 Xperia Tablet Z 的6.9mm与495g,且不支持防水。不过因此换来的8220mAh电池应该能满足更长久的连续使用需求。对 Xperia Tablet Z 实际约8~9小时的电池续航不满意的人,也许会更倾向于 Note 10.1。不知索尼何时会发表 Xperia Tablet Z 的后继机型。

Galaxy Note III 则将与 Xperia Z Ultra 正面交锋。它的屏幕尺寸略小,仅为5.68英寸。3GB的 RAM 使它能在执行浏览网页等耗费内存的任务时更加游刃有余。OLED 虽然亮度较低,但凭艳丽的色彩和夸张的可视角度而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喜爱。Note III 3200mAh的电池能比 Xperia Z Ultra 3000mAh 的电池加 STAMINA 模式实际增加多少时间的续航也还有待评价。自己则已经是对 Xperia Z Ultra 的续航相当满意了。屏幕较小的 Note III 仅有168g重,比212g的 Z Ultra 更轻。但8.3mm的厚度则远不及6.5mm的 Z Ultra。此外不得不说,Z Ultra 的防水功能实在是相当实用,三星短时间应该不会为全线产品提供防水功能。Note III 的皮革风格后盖似乎收到了不少好评,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它在国内成为街机的一个因素。

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之后整整一年半,才终于凑齐了一手好牌。2013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局势令人期待。

IFA 2013 新闻稿(日文)

IFA 2013 新闻稿(英文)

IFA 2013 新闻稿(中文)

MDR-HW700DS 新闻稿(日文)

Xperia Z1 新闻稿(英文)

Cyber-shot QX 镜头相机新闻稿(英文)

Cyber-shot QX 镜头相机新闻稿(中文)

Handycam HDR-MV1 新闻稿(英文)

Handycam HDR-AS30V 新闻稿(英文)

Handycam FDR-AX1 新闻稿(英文)

Handycam FDR-AX1 新闻稿(日文)

VAIO  Fit15A/14A/13A/11A 新闻稿(英文)

VAIO Tap 11 新闻稿(英文)

VAIO Tap 11 新闻稿(中文)

BRAVIA W85 系列新闻稿(英文)

BRAVIA W85 系列新闻稿(日文)

HT-ST7/ST3 新闻稿(英文)

MDR-10 系列新闻稿(英文)

MDR-10 系列新闻稿(日文)

Walkman F880 系列新闻稿(英文)

XBA-H 系列动铁耳机新闻稿(英文)

XBA-H 系列动铁耳机新闻稿(日文)

HMZ-T3W 新闻稿(日文)

Reader PRS-T3 新闻稿(英文)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The best of Sony is now even better ——索尼(Sony)正式发表 Xperia Z1 及相关产品

在今天于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会 IFA 2013 上,索尼正式发表了旗下智能手机 Xperia 品牌的最新旗舰 Xperia Z1,及其他一些相关产品。

此前,Xperia Z1( L39h / C690x ) 的规格就已逐渐泄露。在此仅对此作简单总结。

Xperia Z1 最大的卖点搭载了是2070万象素的1/2.3英寸 Exmor RS 传感器,F2.0的大光圈27mm广角的 G镜头,以及 BIONZ for Mobile 图像处理芯片。它们确保了 Xperia Z1 能在微光下有着良好的成像效果、能够快速对焦、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景深、能够实现每秒61张的连拍(供选择最佳时机)、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画面抖动、能够在数字变焦时减少细节损失。

尽管具体的成像效果还有待实际检验,但至少 Xperia Z1 赢在了起跑线。只要软件算法没有太大问题,应该能摘得2013年最佳拍照手机的桂冠。索尼巧妙的使用了“最佳超薄拍照手机”的宣传语,将诺基亚那些拍照优秀而又厚重的 Window Phone 8 手机排除在竞争对手名单之外。如果 Xperia Z1 确实能达到卡片机的成像效果,无疑将是手机界的一次革新。

此外,AR Effect 显示增强拍照模式(结合现实场景的趣味拍照模式),Info-eye™ 图像信息检索应用(通过相机拍照查找景点、书籍、条形码等各种信息),Timeshift-burst 预连拍模式(曾经的 BestPic 的进化版,能一次获取用户按下快门前后1秒内的61张照片,不会错过拍摄时机),Social live 社交网络视频直播模式(并能查看好友评论)等不断增加的相机应用,使 Xperia Z1 优秀的相机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而采用了 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 及 X-Reality for mobile 技术的5英寸全高清液晶屏保证了 Xperia Z1 的屏幕将有着业界顶级的色彩及综合显示效果。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屏幕的现实角度,它决定了 Xperia Z1 是不是有一块“完美”的屏幕。

双面镜面及一体式金属框架及从无可挑剔的做工与设计,也是 Xperia 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但愿索尼能够吸取 Xperia Z 的教训,确保 Xperia Z1 在长时间高温操作时不会发生后盖脱胶问题。即使只是个别现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瑕疵也将会成为影响销量的原因。

IP55/IP58 防水防尘已经是 Xperia 系列的标准配置,不必多言。NFC、Qualcomm®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2GB内存也是各厂家旗舰机型的默认规格。索尼独有的 STAMINA 节能模式也能切实有效地降低电池消耗速度。自己的 Xperia Z Ultra 能够在中等程度使用的情况下坚持两天,同样采用了3000mAh电池但屏幕更小的 Xperia Z1 想必能取得更好的续航能力。

软件方面,新版的 Walkman、Album 相册和 Movie 电影应用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多媒体体验。不过中国大陆的用户无法享受其中整合的索尼媒体服务(提供1500万首歌曲的包月在线音乐 Music Unlimited 及在线视频租赁购买服务 Vedio Unlimited)。虽然这些服务尚不如 iTunes 那么普及,但在欧洲和日本,还是有着一定数量的用户的,对于习惯了付费购买正版内容的用户来说,索尼对整合自家内容服务的尝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之前用户必须安装额外的应用才能使用这些服务,而现在它们被集成在了系统中。如今的智能手机也不像几年前,需要为几兆的容量斤斤计较,用户对内置服务的不满之声也会少很多了吧——虽然无法根本消除。索尼总是尽可能少地添加不必要的预置应用,但在推广自己的服务时却又不遗余力。世事难两全,或许现在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平衡点。不过反观行货版本内置的各种第三方软件,只能让人感到叹息。

根据 IDC 的调查,去年第四季度,索尼已经成功跻身世界第4的智能手机厂商。而索尼财报也宣称上半年 Xperia 系列的销量有大幅提升。下半年的 Xperia Z1,能否成为索尼扭转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一个开始呢?索尼CEO平井一夫自信满满的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三的智能手机厂商的豪言,或许能在他上任一年后实现。

同时,索尼还发表了镜头相机 QX10 与 QX100。它们都自带电池、记忆卡槽及基本的操作控件,并能通过 NFC/Wi-Fi 与任意 Andriod/iOS 设备连接,通过手机控制,进行拍摄。前者是10倍光学变焦(25-250mm)的1/2.3英寸传感器,G镜头,105g,后者是3.6倍光学变焦的1英寸传感器,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镜头,179g,和 RX100M2 的基本配置相当。两者都能连续拍摄约300张照片。不支持RAW格式。售价分别为约250与500美元。

QX10_Main1-1200 QX10_White_Main1-1200 QX10_White_with_Xperia-i1_1-1200 QX100_Main1-1200 QX100_with_Xperia-i1_1-1200 SPA-ACX2_DSC-QX10_White_1-1200 SPA-ACX2_DSC-QX100_1-1200

这两款相机不但可以通过配件悬挂/贴伏在手机上,也能够与机身分离,在任意位置拍摄。由此,高/低角度的拍摄及自拍将变得非常容易。

最后,支持笔记本、平板、支架模式的 VAIO Fit multi-flip PC 以及仅重约780g,厚9.9mm的 Windows8 平板电脑 VAIO Tap 11 也非常令人感兴趣。Walkman 家族也添加了新成员 F880 系列。在有详细信息之后将进一步介绍。

 

Xperia Z1 产品页面(英文)

DSC-QX100 及 DSC-QX10 新闻稿(英文)

本文图像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无线动铁——索尼(Sony)蓝牙耳机 XBA-BT75 测评

前一阵入手了索尼的 XBA 系列动铁耳机 XBA-BT75。本文将对其做简单测评。

XBA 是索尼的动铁耳机型号前缀,其中 BA 表示 Balanced Armature,是索尼为其动铁驱动单元起的名称。根据定位,XBA 系列耳机中会搭载1~4组动铁驱动单元。

由于驱动单元的体积较传统动圈耳机小,所以 XBA 系列有不少有趣的元素。XBA-BT75 是采用了一组动铁单元的蓝牙耳机、XBA-NC85D 是内置电池与降噪芯片的主动降噪耳机,而 XBA-S65 则是防水型的运动耳机。

为自己服役了多年的 MDR-BT140 蓝牙耳机的海绵塞已显破旧,便决定换一幅新的耳机。

XBA-BT75 的包装盒非常大。在黑色的包装下,还有移动充电盒与 USB 连接线等附件。

外包装相当大,其中包含了移动充电盒
外包装相当大,其中包含了移动充电盒
包装内物品一览
包装内物品一览,包括三种尺寸的耳塞与电池盒海绵包

关于电池续航

官方数据是满电状态下3.5小时音乐播放。2小时充电时间。电池盒需要3小时充电,充满后能为耳机充电两次。实际的使用时间显然与蓝牙信号强度及音量大小有关,一般一次充电至少能使用2.5小时以上,是一个比较微妙的数值。对于自己这样在移动途中和跑步时才听音乐的人来说,倒也没有不便之处。在不使用耳机时还能通过电池盒为耳机充电。但和过去使用的约10小时电池续航的 BT140 相比,充电的频率确实太高了。

关于佩戴舒适度

在购买之前就看过一些测评,对 BT75 佩戴感的评价褒贬不一。个人觉得中规中距,虽然耳挂与耳朵并不那么贴合,但也不会在跑步时脱落。由于电池体积较小,耳机仅有21g重,长时间佩戴也不会难受。同时 BT75 的耳塞较长,能够很好地贴合耳朵的形状,隔音效果比普通入耳式耳机优秀不少(官方宣称能比自家传统 EX 系列入耳式耳机减少90%的漏音),对外部噪音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之后有机会的话,会更新实际佩戴效果照片。

关于连接功能

BT75 与自己手头的多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没有连接问题,也没有遇到声音断续的问题。Bluetooth V3.0 标准和 EDR(Enhanced DataRate)保证了更好的通讯质量与稳定性。BT75 能够与8台设备配对,并同时连接一台音频播放设备(A2DP 协议)与一台语音通话设备(HFP 或 HSP 协议)。

关于通话功能

耳机上具有挂机按钮(并可作为音乐播放/暂停按钮),并内置全向麦克风。通话质量非常不错。不过,在室外通话时,通常还是要将含有麦克风的右耳机放在嘴边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官方宣称 BT75 支持通话降噪与回音抑制功能,不过没有对比,也不好对效果做评价。

关于线控

BT75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线控,支持音量+/-,上/下一曲功能(长按时)。

关于音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明明是耳机的测评,音质却放在了最后。这是因为自己也不是什么发烧友,听感、偏好等也都是很主观的东西,对普通人来说,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多讨论的价值。不过,自己毕竟也是能听出128kbps码率与320kbps码率的人,所以姑且还是随意说几句吧(笑)。

与同样是入耳式耳机的 MDR-EX500SL 相比,BT75 低音沉的更深。这恐怕与定位监听耳机的 EX500SL 声音本身就较为清淡有关。同时,BT75 的高音也没有 EX500SL 那么尖锐。整体来说,它的高中低音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缺陷,不过分追求极致音质的话应该不会有任何不满。

至于音场,由于 BT75 说到底还是入耳式设计,所以自然无法营造出宽广的音场。和 CD900ST 或是 MBR-1RBT 这样的头戴式耳机相比,浸入感低了不少。但优秀的密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个人感觉 BT75 已经几乎达到了入耳式耳机可以做到的最好程度。本来也考虑过 1RBT,但一方面 CD900ST 已经很好的满足了自己在室内的需求,另一方面外出时 1RBT 不但体积过大,还容易压乱头发,反而与蓝牙功能所带来的便利相矛盾,于是放弃。

 

总结来说,BT75 是一台轻巧易用,音质出色的蓝牙动铁耳机。如果不介意较短的电池续航时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对喜欢跑步的人来说,可谓绝佳拍档。

经典款小改版——索尼(Sony)发表微单相机 NEX-5T

NEX-5 系列是索尼的微单相机(小型无反相机)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销量最好的系列。相比高端的 NEX-6/7 系列,其外形也更具索尼特色。

今天,索尼如期发表了 NEX-5 系列的最新机型,NEX-5T。

α『NEX-5T』(左からホワイト、シルバー、ブラック)

与前代 NEX-5R 相比,NEX-5T 在成像质量上没有太大差别,同样采用了约1610万像素的 Exmor® APS HD CMOS 传感器及 BIONZ® 图像处理芯片。新增加的 NFC 功能使其能够与智能手机等设备无线连接,实现照片传送及远程控制功能。不过实际的效果离完美还有些距离,尤其是通信速度不够快。

已经购买了前代产品的用户完全没有更新换代的必要,不过对新用户来说,NEX-5T 将是很好的选择。

NEX-5T 将提供黑、白、银三色,机身售价在3600元人民币上下,并提供长焦及双镜头套装。发售日为9月13日。

此外,索尼还一同发表了 E卡口镜头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SEL1670Z』和 E PZ 18-105mm F4 G OSS 『SELP18105G』,详细参数可以参见官网。发售日分别为9月13日与12月。

左から、『SEL1670Z』、『SELP18105G』

近日(或许就是今天)还将发表的有采用单反外形设计的 E开口无反相机 α3000 ,9月24日还应该会发表全画幅 NEX 旗舰。至于 NEX-7 的后继机,也可能会在各种遭遇各种阻碍后在近期发表。

最近索尼的攻势相当猛烈,尽管自己只是正式学习摄影没多久的初学者,也对各种新产品非常期待。

NEX-5T 新闻稿(日文)

E 卡口镜头新品新闻稿(日文)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