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Sony A6000
我可能前进得不快,但我决不后退
注:本文原发布于 2015年4月20日,文末对今天发表的国际版 Xperia Z3+ 做了一些更新。
以下为正文。
由于策略调整,索尼选择了在 MWC2015 之后发表其最新智能手机旗舰 Xperia Z4。今天,Z4 的详细信息于日本发表。
Z4 被索尼寄予厚望,定义为 Z 系列的完成形(最终形态),在延续了 Z 系列的设计语言的基础上,厚度进一步减小至6.9mm与苹果公司(Apple)最新的 iPhone6 相当(略薄于 iPhone6 Plus,Z3 则为7.3mm),重量减轻为144g。边角采用了新型双层树脂加工工艺,色泽也将进一步提升。
硬件上,前置510万象素25mm广角 Exmor R for mobile 摄像头提升了自拍效果。64位 Snapdragon 810 处理器与3GB内存确保了旗舰级性能。屏幕依然保持了5.2英寸1920×1080像素分辨率,在保证相当高的精细度之余,也有效控制了发热和电池消耗。2930mAh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有望维持与 Z3 一样的优秀续航能力。USB 防水则是决定了自己即使是为了更方便地使用 1ADAC 也要升级手机的意愿。
软件上,新的拍照模式与应用,高音质 LDAC 无线传输协议都是新亮点。
其他诸如世界最高亮度(600流明)的全高清屏幕、1/2.3′ 2070万象素最高支持ISO12800的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带来的超强微光拍摄效果、IP6/8级别防水等都是 Z3 就已经达到的高度,这里不再熬述。
Xperia Z3 已经是综合水准极高的智能手机,Xperia Z4 无疑将把这一水准推向新高。
与三星(Samsung)最近势头强劲的 Galaxy S6/S6 Edge 相比,Z4 没有2K分辨率的屏幕,没有无线充电,没有曲面屏幕,但也有续航更长、摄像头不突出、高强度防水等优势。尽管由于中美市场式微,Z4 不可能成为一款热销机型,但毫无疑问,它将继承 Z3 的良好口碑,成为一款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旗舰级智能手机。
最后是几句最近的唠叨。iPhone6 在很多场合的拍照表现明显优于 Xperia Z3,一些专业媒体的高分测评名不虚传。仅有微光条件下出色,日常环境下中规中距,无法让 Z3 脱颖而出。不过 Z 系列最近发布的 Android 5.0 系统更新很有诚意,界面交互丝般流畅,终于做到了日常使用毫无卡顿;功能细节大量优化,易用性进一步提升。有时间的话,最近会详细写下对 Xperia × Android Lolipop 的使用感想。
2015/05/26 更新
国际版以 Xperia Z3+ 的名义公布,同时提供了单卡版与双4G双卡版的 Xperia Z3+ Dual。其中国内行货与 Xperia Z3+ Dual 硬件上相同。以下是几条更新信息:
Xperia Z4 Ver. Aqua Green、今夏入手決定(笑)。
经过三个月的最终准备,VAIO 今天正式发布全新怪物级 Tablet PC——VAIO Z Canvas。
尽管改旗易帜,依然可以一眼看出 Z Canvas 是之前 VAIO Tap 11 的精神继承。然而,相比之前追求世界最薄最轻量而牺牲良多的执念,这次的 Z Canvas 是真正的怪物。
便携式平板电脑的机身中融入了远远凌驾于笔记本电脑级别的性能。一切精雕细琢,都为设计师而生。
与 VAIO Z 一样,VAIO Z Canvas 也有三个特性:
下面具体介绍 VAIO Z Canvas 的特长。
世上能够将脑中自由驰骋的想象具现的设计师,究竟,有多少呢?
人类的想象力,不因时间地点而受限。
因此,工具也不应成为一种束缚。
我们希望专家们只需苦恼如何表现自己的构想。
从构思到完成,创作过程不应为工具所扰。
流程的进化定能提升完工时的满意度。
实际工作效率的进步,甚至能增强成员之间的团队意识。
我们对工具的要求很简单:能够始终不断满足专家们对更快、更高质量的期望。
VAIO Z Canvas 拥有怪物一般的性能。
设计师们为桌面所束缚。
创作精度越高,规模越大,对处理性能的要求就越高,于是更加为桌面所束缚。
从桌面解放吧!
工作环境从此可以单手夹起,随身携带,随时使用。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这台设备能完成的不仅仅是创作过程中的某个步骤,而能支撑整个创作的方方面面。
下一部杰作,或许就在设计师的膝上诞生。或许就在户外的树荫下诞生。或许就在咖啡馆的茶几前诞生。
插画家、漫画家、动画师、图形设计师、摄影师、电影制作者……
只有真正活跃于第一线的专家,才能知道工具的易用性对工作的完成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正因为是每日相处的工具,更要根据具体的创作模式,细致入微地研磨加工,实现舒心的笔触、直观的书写感,乃至易于集中精力的操作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专家们的意见。
不得不说,十分令人心动的产品。
原本打算添置工作站+Wacom绘图板,但 Z Canvas 的诸多人性化细节的确打动了自己。如果发售后反响良好,或许会让自己改变计划也说不定。持币观望中(笑)
最后,对新发表的小改款 Fit 15E mk2 与 Pro 13 mk2 说几句。Fit 15E mk2 主要是增加了接口,提升了易用性,性价比更高。Pro 13 mk2 则不再追求极致轻薄,牺牲了几十克的重量,换取了 VGA 接口、LAN 接口和一个额外的 USB 3.0 接口(共计3个),还大幅改良了触摸板和键盘打击感,可说是 Pro 13 的完全版。尽管性能不如 VAIO Z,但更高的性价比,或许更能胜任移动办公需求。
本文部分内容演绎自 VAIO 株式会社官方网站及。图像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 VAIO 株式会社所有。
似曾相识的标题。一年之后,索尼又刷新了当时由 Xperia Z2 Tablet 创造的世界最薄最轻量记录(WiFi 版6.4mm、 427g),在推出了仅重389g(WiFi版,LTE 版为393g)、厚6.1mm的 Xperia Z4 Tablet,成为了世界最轻博的10寸级别(10.1寸)平板电脑。
Xperia Z4 Tablet 采用了一块 WQXGA 分辨率(2,560×1,600)的超高清 LTPS 液晶屏、Qualcomm Snapdragon 810 处理器、3GB内存、32GB存储空间、后置810万象素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摄像头、前置25mm广角500万象素摄像头、支持 IEEE 802.11a/b/g/n/ac 与 Bluetooth 4.1。
Z4 Tablet 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产品,决定首发入手。
此外索尼还一同公布了中端防水机型 Xperia M4 Aqua。整体设计承袭自 Z3,但硬件规格有所缩减,价格也更加平易近人。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在索尼(Sony)出售 PC 业务,VAIO 品牌独立一年之后,VAIO 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产品——怪物级 PC、VAIO Z。
自从 VAIO 独立之后,其官网文案的素质就突飞猛进,气势夺人。新 VAIO Z 也不例外。冠以“Monster PC”的新 VAIO Z 被寄予厚望,凭借一句“技术出身的诸君,一起去创造怪物吧”,表明 VAIO 所有工程师的决心。
这台怪物有以下三个特性:
简言之,VAIO Z 具有13寸超极本的便携性,同时具备介于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与台式 PC 之间的性能。
下面介绍 VAIO Z 的特长。
人的奇思妙想,1秒也不会停息。
人的果敢决断,1秒也不能迟疑。
人的辛勤努力,1秒也不愿白费。
VAIO,希望能成为“究极的道具”,来回应所有拼命争取这每一秒的人们。
需要不断提升效率的日常工作也好,绝不允许失败的重要任务也罢,VAIO 将带来远超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令使用者亲身体验怪物级的 PC。
如果仅追求电池续航,笔记本电脑就会变得笨重。
如果仅追求便携性,电脑就会变得过小而不易使用。
如果仅追求轻巧,质感与强度都可能被牺牲。
VAIO Z,不打算做出任何妥协。
VAIO Z 希望实现整日无休的续航能力,协助用户完美完成工作。
用户能够充分信赖 VAIO Z,再也不必担心电池告急。
经过严密设计的性能与便携性,或能改变用户每天使用电脑的习惯,创造出新的可能。
正因为相信人具有无限可能,VAIO 从不放弃提出新的想法。
VAIO 始终都在挑战,如何在工作中,帮助用户最大限度提高交流能力与说服力以打动他人。
经过精挑细选与反复斟酌,VAIO 提供的功能定能帮助形成新的工作方式与流程。
新 VAIO Z 不仅仅是日本制造,更可说是集日本技术水准的大成。东阳理化学研究所提供A面图层技术、松下液晶显示提供 LED 背光面板、日本电产提供流体动压轴承风扇、藤仓提供超薄高效热管、东丽提供UD炭纤维。
被称为 Z ENGINE 的新型小尺寸高散热能力主板,尺寸仅为 VAIO Fit 13A 的65%,且散热能力更强,使得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成为可能。在同样空间下,相比传统树脂外壳(47Wh)、金属外壳(52.9Wh)的电池,内置无外壳电池的 VAIO Z 实现了 58Wh 的超大电池容量。这些改良共同促成了 VAIO Z 的超长续航。
最终,VAIO Z 的重量体积与采用了15W处理器的苹果(Apple) MacBook Air 相当,却搭载了与 MacBook Pro(1.57kg)相同级别的28W处理器,充分展示了 VAIO 的实力。
除了 VAIO Z,之前作为原型机(VAIO Prototype Tablet PC)展示的 Tap 11 的后继机,专为设计师设计的 VAIO Z Canvas 也宣布将于年中发售。
VAIO Z Canvas 拥有超越平板电脑常识的运算性能与显示效果,如果它可以解决无线键盘的信号与反映问题,无疑将成为一台令人激动的移动工作台。
VAIO 重生后的首批产品被冠以 Z 的称号并不令人意外。尽管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 VAIO Fit Flip 与 VAIO Tap 系列的后继者,但超强的性能与精益求精的细节设计依然让人感受到了慢慢诚意。离开索尼之后,VAIO 有了更多的自由,设计者的思想能够毫无保留地体现在产品中。但愿它希望成为特定专业人士的爱用品的目标,能凭借自身的品质,逐步实现。
本文部分内容演绎自 VAIO 株式会社官方网站及 VAIO Meeting 2015 发布会现场情报。最终解释权归 VAIO 株式会社所有。
MDR-1ADAC 是索尼在去年9月发表的头戴式耳机。它基于于 IFA 2014 发表的 MDR-1A 开发,是广受好评的 MDR-1 系列的最新型号。本文是自己使用三个月后的简单感想与点评。
索尼近年的 MDR-1 系列凭借优秀的外形设计、出色的佩戴感、令人满意的音质与适中的价格,获得了不少支持。标准版、蓝牙版、降噪版…各种改良型号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最新的 1A 系列卖点如下:
1ADAC 中的 DAC 表示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相比无印的 1A,1ADAC 有以下特长:
包装·外观
操作·使用
1ADAC 滚轮式的音量控制器能很迅捷地调节音量,十分方便。在 USB 输入方式下,输出音量仅能通过 1ADAC 控制。
在输入 USB 数字音源时,1ADAC 需要对其进行解码,因此需要供电。1ADAC 内置的锂电池需要约4小时的充电时间(PC USB 500mA 时;根据充电器输出,具体充电时间可能不同),并能提供约7.5小时的续航时间。这个时间说不上长,但也不至于捉襟见肘——连续听音乐数小时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由于不具备自动关机节电设计,如果在使用后忘记关闭电源,下次使用时就很有可能会发现电源早已耗尽。
1ADAC 也支持模拟音频输入,此时无需额外的电力供应。传统的3.5mm耳机接口覆于保护盖之下,使用时既不方便,也不美观。看来,开发者假定用户会主要使用 USB 方式输入。
相比 1A,内置电池与解码及功放电路的 1ADAC 重量更重,达到了300g。不过得益于改良的耳垫与转轴设计,1ADAC 的佩戴感依然令人十分满意。
音·量不同
在通过 USB 输入音源时,1ADCA 内置的 S-Master HX 可以解码并放大高解析度音频信号(High Resolution 音源,下称 HiRes 音源),实现令人惊讶的原音重现。
HiRes 音源指的是超越 CD 音质(包含的声音信息,即44.1kHz/16bit)的音乐数据。从理论上来讲,HiRes 所记录的内容更接近录制前的原始声音。以 192kHz/24bit 的 HiRes 音源为例,它将1秒分割为192000份采样,并能记录2的24次方(24bit下),即1,6777,216级的音量差异。CD 支持的 44.1kHz 音源可以重现 22kHz 的高音,192kHz 的 HiRes 音源则可以将高音扩展至96kHz。 1bit可以还原6dB的动态范围,因此,16bit 的 CD 支持 96dB 的动态范围,24bit 的 HiRes 音源则可以覆盖约140dB。
简言之,HiRes 音源理论上可以表达约6.5倍于 CD 的声音信息,更好地还原高音域,并提供更为分明的声音轻响。
常见高质量音频格式简述
WAV 是线性PCM记录与 CD 压制的主流音频格式,非压缩且无法包含曲目信息。
FLAC 是一种可逆压缩格式,能够无损压缩/还原PCM音频。
DSD (DFF 或 DSDIFF)是用于压制 SACD 的格式。
DSD (DSF)是索尼为 VAIO 设计的 HiRes 音频格式。以该格式压制的 DVD 光盘可以在 SACD 播放器中播放。
AIFF 是苹果(Apple)公司开发的线性PCM记录格式。
ALAC 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可逆压缩格式,用于记录线性PCM。
在有了高清音源格式后,问题就是设备能否解码并还原音频。
S-Master HX,便是索尼提供的答案。
S-Master 是索尼开发的低功耗数字音频放大器,它能够在尽可能不引入信号噪音的同时放大音源,更好地还原高音细节,增强低音力度,展现具有“空气感”的逼真的乐器演奏效果。多年来,S-Master 都是 Walkman 等音频产品的音质保证,并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进化。最近的 S-Master HX 专为 Hi-Res 音源进行了优化,支持处理更加高解析度的音频信息。顺带一提,作为低功耗音频放大器,S-Master 也一直在努力平衡耗电和性能。今年 CES 最新发表的 Walkman ZX2 在硬件上作了一些(也许会让有些人感到遗憾的)妥协,猜测或许就是由于 S-Master HX 的性能极限所致。即使如此,Xperia 何时才能搭载 S-Master,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大概是关心音质的手机用户依然太少,以至于索尼不愿意以成本增加与续航时间缩短来换取音质的进一步提升吧。
具体谈谈 1ADAC 的音质。以下将是非常主观的内容,仅供参考。
自己过去在音频设备上的投入并不算多。尽管试听过一些耳机与播放器,但多在千元级水准徘徊,或者是音质受限的蓝牙无线耳机。1ADAC 轻松地超过了所有这些耳机。毫不夸张地说,1ADAC 甚至让自己重新认识了曲库里的很多乐曲。
1ADAC 演绎的低音十分清澈,但又具有厚重感,分量十足。人声的表现细致入微,歌手的换气、嗓音中沙哑,分毫俱现。高音部分立体而透明,甚至可以感觉到乐器在空气中的振动。
几个月下来,自己被 1ADAC 惯坏的耳朵,已经不太能接受包括 CD900ST 在内的其他几副耳机。出街和运动时自然还是入耳式或蓝牙耳机更为方便,在家中则完全没有理由不选择 1ADAC。
总结
作为初代产品,1ADAC 无疑是合格的。它并不完美,易用性上也有诸多不足,但却是立即大幅提升 Xperia、iPhone 等移动设备音乐回放效果的最佳方案。1A 的底配合 S-Master HX 的素质,简单解决了手机或中低端便携式播放器的性能瓶颈,并能提供相当出彩的音质。
由于并不打算在耳机和播放器上持续投入,1ADAC 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略高于普通用户的音质需求,想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主力耳机发挥作用。对 HiRes 音源有着很好的支持的 1ADAC 应该也很适合作为爱好者的第一副入门设备吧(笑)。
又到一年 CES。
这次索尼展出的产品没有特别吸引自己的,加上最近工作也比较忙(之前 A7II 的消息也没跟进),因此仅简单说几句感想。
索尼这次展出的主题是”激发全球各地的人的好奇心并给他们带去感动”,依然延续了依靠出色的娱乐体验来感动用户的主旨。
首先是搭载了 4K 处理器 X1 并内置 Android TV 的全新 BRAVIA 系列液晶电视。面板仅4.9mm厚的世界最薄 4K 电视 X9000C 系列是一大亮点。运动摄像机产品线也再次得到更新,推出了支持 4K 录制的 FDR-X1000V 。去年电视业务扭亏为盈,不知今后发展是否能继续顺利。
高解析度音源产品得到了大量更新,新的 Walkman 旗舰 NW-ZX2 大幅增加了电池续航,并改进了多处细节。不过前一阵入手的内置数字功率放大器耳机 MDR-1ADAC 的效果已经可以令自己满足,因此对这些新产品并不太在意。
耳挂式运动型播放器 Walkman W 系列在多次轻量化、增加防水功能、增加蓝牙功能后,又将新增运动检测功能,以名为 Smart B-Trainer 的可穿戴设备的形式新生。
比起 CES,每年的 MWC 是自己更为关心的展会。期待两个月后索尼移动发布的新品。
尽管移动部门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索尼依然如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它的最新旗舰 Xperia Z3。
仅看硬件参数,Z3 并没有比年初上市的 Xperia Z2 提升太多。不过,作为索尼首款支持双 SIM 卡的旗舰智能手机,Xperia Z3 的双卡版本 Xperia Z3 Dual 确实对自己有不小的吸引力。而在实际体验过 Z3 Dual 之后,各种细节的改进都让自己确认了它确实有资格作为 Z2 的后继机登场,入手 Z3 也变得顺理成章。
本文将从硬件角度简单介绍 Xperia Z3 Dual (下文中如无歧义,简称 Z3)的使用体验。过去的测评都没有涉及软件部分,这篇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软件质量一直是索尼的短板,至少与其出色的硬件水准不符。尽管对于智能手机来讲,用户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应用来完成各类日常操作,但厂商定制软件的水准显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使用体验。Xperia 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达到了基本令人满意的程度。最近索尼宣布从 Xperia Z 至今的所有 Z 系列智能手机都将获得 Android Lolipop 系统升级,那时或许是写一篇针对 Xperia 系列的软件测评的好时机。
外形与做工
Z3 继承了 Z 系列的精髓,具备双面玻璃、金属边框,及圆柱形电源键,同时进一步减小了边框的宽度,并引入了更为圆润适手的边框设计。
从参数上来看:
Xperia Z1 5.0寸 TFT-VA 液晶屏 高144.0mm 宽74.0mm 厚8.5mm 重171g 电池容量3000mAh
Xperia Z2 5.2寸 TFT-IPS 液晶屏 高146.8mm 宽73.3mm 厚8.2mm 重169g 电池容量3200mAh
Xperia Z3 5.2寸 TFT-IPS 液晶屏 高146mm 宽72mm 厚7.3mm 重152g 电池容量3100mAh
Z3 在 Z2 的基础上大幅轻量化。更为轻薄的体型,配合圆润的边框,使自己在第一次摸到 Z3 时便被打动,决定入手。事实上,毫无多余突起的 Z3 在当前国内外5寸级别旗舰智能手机中显得十分纤薄,实际持机时差异明显。
Xperia Z3 7.3mm
Samsung Galaxy S5 8.3mm
Meizu MX4 8.9mm
LG G3 8.9mm
HTC One(M8) 9.35mm
Z 系列的边框也在一代代改进,Z3 宽度仅为2mm的窄边框在如今5寸智能手机中位居前列。包括 iPhone 等在内的很多白色手机的前面板都不会严密包起屏幕,而是留出了1~2mm的边距,造成屏幕点亮时,白色边框内还嵌有一层黑色边框的“双层边框”效果。这类手机在屏幕关闭时看似边框很窄,其实不然。与之相对地,Z3 的内层黑框极窄,即使点亮屏幕,也不会出现碍眼的内层假边框。
至于做工,至少自己手头的这台 Z3 不存在有碍观瞻的问题。最近,网络空间中对索尼智能手机的批评从数年前的音量轻、Android 系统版本升级较晚、拍照质量不符合高端机型水准、边框宽度不够窄等又转移到了外壳接缝较大。目前最后这种指责的声音通常多在国内听到,国外鲜有耳闻,反而多以做工优秀作为 Z3 的优点,或许是因为这其实属于正常使用中难以察觉的问题,并不值得过分吹毛求疵吧。包括三星(Samsung) Galaxy 系列在内的其他智能手机也被发现边框接缝处缝隙宽度足以插入纸片,但恐怕大部分人不会认为这是做工问题。作为参考,自己这台 Z3 的边框贴合度与平整度都比 Z2 更进一步,背面顶部略有轻微的日常使用中不会察觉的高低差。当然,平心而论,苹果(Apple)的 iPhone 仍旧是目前做工最为优秀的智能手机,自己接触过的所有 iPhone 做工都近乎完美,即使是 Z3,也与它存在差距。期待 Xperia 系列的做工今后更上一层。
这次 Z3 为了改进易用性,取消了不少 Z2 上的优秀外形设计。例如,隐藏在上下边框的双扬声器容易被遮挡,且接听电话时听筒位置不自然,于是 Z3 回归了传统设计,用于信息提示的 LED 指示灯也从扬声器滤网下移动至了前面板左上角。此外,四角的塑胶材料使用也同样赞否两论。个人来讲,这些都是外形减分项。
顺便一提,支持双卡的 Z3 Dual 与单卡版的 Z3 在卡槽设计上略有差异,microSD 卡槽位置也相反,不过并没有设计风格上的区别。电源键、音量键与相机快门键的按键反馈力度进一步提升,手感更佳。
屏幕显示
Xperia Z2 的屏幕在包括颜色、对比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但亮度相对偏低。Z3 没有延续 Z2 的策略,如果以色温、色准、对比度等标准评价,这块屏幕并不优秀,但它却具有超过600尼特的超高亮度,领先目前大部分竞争对手。
以下是 Z3 (下/左)与 Z2(上/右)的对比,默认屏幕白平衡设置,最高亮度。条件所限,相机无法准确表现肉眼实际看到的画面, Z3 的部分多少有些过曝,不能完全以这些照片作为判断依据。侧面的照片则基本接近实际情况。
简单总结的话,Z3 亮度更高,色彩更透亮;侧视屏幕时的效果进一步改良;红色的表现不再像过去那样激进,更为自然。
从主观感受来讲,包括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 Z3 的显示效果优于上一代的 Z2 ,通透明亮,更加讨好眼睛;如果不考虑屏幕尺寸与精细度,Z3与 iPhone5s/6 的显示效果没有明显差别;专门找了 Galaxy S4/S5 比较,AMOLED 的饱和度和色域更佳,可惜仍旧不太自然,不符合自己的偏好;尽管色温严重偏冷,但并没有在日常使用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得到了一些朋友色彩更为自然逼真的好评;高亮度大幅改善了室外屏幕可见度,加分明显。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只需知道完全无需担心 Z3 的显示效果即可。
音质
坦率地说,自己没能察觉 Z3 与 Z2 在耳机音质上的差距,不过也依然保持了在手机中较高的素质。至于外方,同样采用了双扬声器设计的 Z3 在外放效果上比前代稍有提升,但并不显著,虽然仍然明显优于单扬声器的手机,但最大音量仅仅中等偏上。
从 Z2 系列开始支持的耳机降噪功能非常实用,是个人最中意的 Xperia 的特点,Z3 同样保留了这个功能。此外,Z3 新增了源于 Walkman 的 DSEE HX (Digital Sound Enhancement Engine) 音质增强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听感,当然,效果有限,更像是添加了某种较为合适的均衡器设置。
性能与续航
也许是厚度所限,Z3 的电池容量比 Z2 小了100mAh,为3100mAh。Z2 当时的电池续航令自己十分满意,几乎可以正常使用近2天。这次官方为 Z3 打出了2天使用时间的宣传,一些测评中 Z3 与其紧凑版 Z3 Compact 也得到了极为优秀的结果(例如根据 GSM Arena 的测试,Z3 Compact 是目前续航最强的旗舰智能手机,在他们的测试标准下甚至达到了 iPhone6 的两倍;Z3 也在该续航能力榜中名列前茅,领先绝大部分类似配置的竞争对手)。可惜的是,自己无法在 Z3 Dual 上确认这些。一方面,双卡双待明显增加了耗电速度。另一方面,(4G)LTE 网络的耗电远超(2G) GSM。LTE 网络覆盖尚不完全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从结果来看,日常使用中双卡双待(分别为 LTE 与 GSM)的 Z3 Dual 的续航能力落后于单卡(GSM)的 Z2。每天下班回家后的剩余电量从70%左右下降至了50%左右。不太清楚双卡双待与 LTE 网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续航,只能说全程 WLAN 环境下 Z3 和 Z2 的续航相当。所幸,即使如此 Z3 也可以确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后顾之忧地使用一整天。
Z3 在硬件上仅仅是将处理器升级为了 Snapdragon 801 2.5 GHz Qualcomm MSM8974AC,相比 Z2 的 MSM8974AB,性能差别主要体现在主频的小幅提升。在实际使用中,801AC 与 801AB 的差别很小,但与之前 Z1 系采用的 Snapdragon 800 已经有可以感受到的不同。Z3 在系统流畅性与响应速度等方面更胜一筹,可以提供非常顺畅的使用体验。不过,偶尔的卡顿依然没能被根除。有了 iOS 这个标杆之后,Android 系统的流畅性始终是一个弱项。Android 完成任务的时间并不一定会更长,但界面动画却不能始终保持流畅。
另外,据说 801AC 对功耗的控制更好,发热量更低。仅凭主观感受,Z3 很少出现 Z2 那样的发热情况,4K 视频录制等高负荷处理的持续时间也稍有延长,但依然发热明显。当然,通信、音乐、上网等简单应用时 Z3 只有轻微热感,不会影响持机舒适度。
摄像头效果
当时,Z2 的测评通过下面这段文字描述了它的拍照效果。
相比同样搭载了 1/2.3” 2070万象素 Exmor RS™ for mobile 传感器、明亮的 F2.0 G 镜头以及高速的 BIONZ™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器的 Z1 与 Z1 Compact,Xperia Z2 的拍照效果得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进步,整体响应速度、对焦成功率、细节纹理及白平衡都有显著提高。
如今,这段话可以原封不动地再用一次。
新增的趣味相机应用暂且不提(它们尚不完善,且属于软件范畴),Z3 在对焦速度、细节纹理、微光环境成像质量等方面更进一步。尤其是对焦速度,从 Z2 的弱光环境下约1.5秒提升至了多数情况下1秒内。在 DxOMark 等一些专业相机测评媒体的榜单上,Z3 与 Z2 分列 Android 智能手机拍照与视频质量的第二和第三(与第一名的三星 Galaxy S5 一样均为79分,差距在小数位)。不同媒体、不同测试方式/项目下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但 Z3 的摄像头在目前所有智能手机中排名前列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比较,并不是很专业的测试,仅供参考。
测试条件:所有设备均为手动模式、自动白平衡/曝光补偿等。Cyber-shot RX100 Mark II 和 SEL35F18 都使用了 F1.8,尽管增加了进光量但也带来了一些画质下降,因此并不能准确反映问题,仅作为一个参照。请主要关注 Z3 与 Z2 的对比。
以下样张没有经过任何后期调校,仅做了适当的缩放以方便浏览。
最后展示一下 Z3 最新支持的 ISO12800 下的成像效果。ISO12800 模式仅能在自动微光模式和手动高ISO 模式下实现。以下样张在自动模式下拍摄。
总体来讲,Z3 的成像质量进一步提升,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抓拍需求,且对后期的宽容度也更高。对于自己,拥有“口袋中最强画质”的 RX100M2 毕竟不可能全天候随身携带,Z3 是目前一个很好的补充。松下(Panasonic)在今年 photokina 上发表的 CM-1 智能相机证明了1英寸传感器与28mmF2.8镜头可以装入与智能手机相当的机身内(事实上,拥有目前旗舰智能手机性能的它被很多人认为就是一台如假包换的手机,只不过稍显厚重),十分期待今后的主流智能手机也可以拥有拥有这样的画质。
最后简单提一下摄像功能。由于过热保护功能的存在,Z3 依然只能在室温下录制数分钟的 4K 视频,与主流水准相当。Full HD 视频的图像稳定性比 Z2 更好,即使一边走动一边拍摄,画面也不会有过分剧烈的抖动,但恐怕不及一些搭载光学防抖的机型。
2014/10/28 更新
最近注意到,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拍摄大面积纯浅色物体时,画面中央会偏红,四周较暗。该问题在光线充足时很难察觉。虽然可能是新型广角镜头造成的问题,不过不排除可以通过软件方式修正的可能。期待索尼之后的软件升级。不过即使如此,在这几天的各种比较中,自己和其他很多人都一致认为 Z3 的拍照效果在几乎各种条件下都明显优于 iPhone5s,细节纹理、对比度、锐度、边缘画质及噪点控制都更胜一筹,令人满意。
小结
Xperia Z 系列的第四代,Xperia Z3 当之无愧是一台各方面表现优秀,无明显短板的旗舰智能手机。如果不对屏幕色温等普通用户几乎不会在意的问题吹毛求疵,Z3 几乎没有硬件上的缺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媒体一如既往地无视或轻视索尼,不过 Z3 在国外媒体的高出镜率和好评度都证明了它的优秀。从性能上来讲,Xperia Z3 不能说是目前最好的智能手机,但一定是目前最好的几台智能手机之一。
当然,Z3 并非十全十美。如果 Z3 的硬件能打9.5/10分,软件恐怕只能有8分。Xperia UI 进化至今,已经鲜有严重影响使用的软件问题,系统本身也足够精简轻量,但包括 Walkman 在内的多种索尼专有应用在性能和功能上依然不够完善,软硬件一短一长的局面不知何时才能得到改善。
智能手机产业以数倍于 PC 的速度完成了硬件竞赛,进入了商品化(commoditization)阶段,屏幕显示效果、拍照效果、电池续航等问题一个个被解决,高中低端产品在日常基本使用上的差距不断缩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制造出凌驾于他家的产品,消费主力也对性能越来越麻木。已经在 PC 上跌倒过一次的索尼会怎样应对同样的问题呢?靠 Galaxy 智能手机几年内异军突起的三星会怎样防守自己的阵地?来势汹汹的国产厂商们能否保持后劲?
时间将会回答。
一年一度的 IFA 如期在德国柏林开展。本文将简单介绍索尼在今年 IFA 2014 上展出的新品。
Xperia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Xperia Z3、Xperia Z3 Compact、Xperia Z3 Tablet Compact
Xperia Z3 是 Xperia 家族的正统旗舰,打出了“不止于优秀,更要求卓越(Don’t settle for good. Demand great.)”的标语,在上一代旗舰 Xperia Z2 的基础上全面优化。
Xperia Z3 机身更轻薄紧凑(146.5 x 72 x 7.3 mm),边框仅2mm宽。防水防尘能力提升至最高的 IP65/68 等级。摄像头成像效果进一步优化,高达12800的ISO使得夜间拍摄能力更强,并支持新的相机应用。有着美能达血统的新型索尼 G镜头™ 支持25mm的广角拍摄。除了传统的 TRILUMINOS™ for mobile、 X-Reality™ for mobile 与 Live Colour LED 技术,Xperia Z3 这块5.2寸全高清屏幕的亮度达到业界最高的600流明,红色与绿色的准确性较 Xperia Z2 进一步改善。来源于 Walkman 的 DSEE HX 数字音效增强技术有望改善压缩音频的回放质量,从 Xperia Z2 引入的数字降噪功能也依然健在——这恐怕足以使 Xperia Z3 成为音乐播放效果最佳的智能手机之一。支持作为屏幕与 DUALSHOCK®4 结合在家庭网络中遥控 PlayStation4 游戏主机。全新的 Ultra STAMINA 模式提供了更强的续航时间。尽管电池容量从3200mAh减少至3100mAh,但新的电池技术及软件优化使得日常使用时间不降反升,可达整整两天。最重要的是,Xperia Z3 将具有支持 GSM GPRS/EDGE (2G)、UMTS HSPA (3G) 及 LTE (4G) 网络双卡双待的版本 Xperia Z3 Dual。内存和处理器自然保持了旗舰水准。如果可以在中国大陆使用,自己很有可能会入手,在不放弃原有手机号码的同时摆脱中国移动的低速网络。
此外,Xperia Z3 舍弃了之前的紫色配色,而新增了薄荷绿(绿色)与琥珀黄(铜色)。
Xperia Z3 Compact 是 Xperia Z1 Compact 的后继机型,在机身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屏幕从4.3寸扩大为了4.6寸。虽然内存与分辨率并非顶级,却依然是当前同尺寸下性能最强的智能手机。
Xperia Z3 Tablet Compact 是索尼第一款8寸 Android 平板电脑。约270g的重量与6.4mm的厚度毫不意外地再次取得了世界最薄最轻量的称号。屏幕尺寸类似(稍大)的 iPad mini 比它重约22%,厚约17%。它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购物清单(笑)。
Xperia 智能手机 Xperia E3
Xperia E3 是 E 系列入门级智能手机的小改版,采用了与 Z3 类似的外形设计。此外之前推出的 Xperia M2 的防水型号 Xperia M2 Aqua 也新增了黄铜配色。索尼由于入门级智能手机销量不佳而再次表示考虑减少投入,不知 E 系列与 M 系列今后的命运将会如何。个人来讲,希望索尼今后把重心放在高端的 Z 系列。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
搭载 Google Android Wear 的 SmartWatch 3 放弃了积累了多年的自主平台,外形也不如前代。
采用曲面 E-Ink 屏幕的 SmartBand Talk 则是支持通话与语音指令的 SmartBand 升级版。
用于记录网球成绩的 Smart Tennis Sensor 在上半年已经展出,今年 IFA 依然亮相。
Cyber-shot 镜头相机 ILCE-QX1、DSC-QX30、DSC-QX10(铜色、粉色)
镜头相机产品线今年也得到了扩充。全新的 α QX1 搭载了一块 20MP APS-C CMOS 传感器与 BIONZ X 图像处理引擎,且支持所有 E 卡口镜头。RAW 格式、25点对焦/手动对焦、30-1/4000秒快门、内置闪光灯、4张/秒连拍等规格,让人感受到了索尼的诚意。
QX30 是去年 QX10 的升级版,提供了30倍光学变焦性能。此外,原有的 QX10 新增了铜色与粉色两种新色彩。
此外,索尼一同发表了 ActionCam 小型佩戴式摄像机 HDR-AZ1VR,更多类型的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以及包括新款 Walkman 与耳机在内的高清音源音频产品。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
前一阵,索尼例行推出了其中端无反相机 α5000 的升级版 α5100。
α5100 的传感器升级至了24.3MP 且与更高端的 α6000 一样搭载了相位差对焦系统。支持 50Mbps 的 1080/60p/24p 视频录制,使其视频性能在该定位的同类机型中有不错的竞争力。相比 α6000, α5100 去除了 EVF ,对焦速度(0.07秒对0.06秒)与连拍能力(6张/秒对10张/秒)也有所缩水,但支持180度向上翻转的3寸触摸屏显然更适合入门用户。不过, α6000 的这套相位差对焦系统的实际表现其实不如预期,对动态被摄体的捕捉与同门的 α77II 差距明显,之后有机会会再详细介绍 α6000 的使用感想。
索尼日本为 α5100 打出了“触及充满爱意的瞬间(愛しい瞬間にタッチしよう)”的双关宣传口号,以突出 α5100 新增的触摸功能。索尼中国则依然保持低水准的文案,使用了“时光,凝止这一刻”这样的毫无新意的平庸描述(倒是新闻稿的标题增加了“瞬间对焦”一句,提示了另一个卖点。可惜有多少人会阅读新闻稿呢)。索尼总部非常重视中国大陆这一新兴市场,近年新品发布甚至货源供应都优先考虑中国,但却忽视了营销,几乎所有重点产品的营销都既缺乏量,又没有质,实在可惜。
近期的另一件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商品自拍专用数码相机靓咔™KW1 也反映出了这个问题。
也许是受到了卡西欧(CASIO)所谓“自拍神器”(TR 系列可翻转数码相机)热卖的启示,索尼也跟风推出了这样一款专为女性设计的自拍相机。比 TR 系列更便宜、像素等一些规格更高、外形更别致,它显然是以卡西欧为假想敌。
老实说,这类方便自拍的低端数码相机可以在定价高于中端单反的情况下依然在中国热卖,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 KW1 (抱歉,始终觉得索尼中国转为 KW1 注册的靓咔™ 商标其实并不那么顺口)尚未发售前,国外不少摄影博客与论坛都因“这台相机将搭载曲面传感器”的传言而对其颇有兴趣。在得知该传言不实以及 KW1 的定价后,大部分人都表示无法理解索尼的意图,于是各国的“中国通”们纷纷发言解释这类适合自拍的相机在中国非常流行之类的云云。卡西欧的 TR 系列在当年推出伊始也并非专攻自拍,在日本本土也因销量不佳而早已停产。它在中国大陆的火爆,也许存在不少的运气成分,索尼的 KW1 能否搭车赚一笔,还是一个问号。更何况,KW1 发表至今,营销力度显然不够,在大流量的网站上报道力度不足,完全没能形成话题,后续的几个策划也都流露出浓浓的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风格,令人担心这款产品的命运。
据说在下周的 IFA2014 上,索尼将继续推出新型的镜头相机,无论这些产品最终是否能获得成功,索尼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依然值得尊敬。相比之下,其他几家传统影像大厂的动作显得更为保守。当然,这或许是追赶者才有的特权吧(笑)。
靓咔™KW1 新闻稿
靓咔™KW1 产品页面
本文图像版权属于相关版权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