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zure Bot Service 创建一个 Bot,往往意味着创建包含包括 App Service Plan、App Service、Bot Channels Registration/ App Bot 等在内的一系列资源。这些资源会被 Azure Bot Service 一同创建。如果选择 Bot 模板,则 App Service 创建之初就能提供模板描述的 Bot 功能,可以在 Bot Channels Registration/ App Bot 的 Test in Web Chat 菜单中实际体验。例如,选择 Echo Bot 模板,则数分钟后就能在 Test in Web Chat 中与该 Bot 对话并得到复述回答。
即使没有 App Studio,根据文档手动创建 App 的 manifest 也并不麻烦。但 App Studio 提供了更方便的管理功能,推荐使用。
即使没有 Teams Toolkit,也可以直接访问 Azure Bot Framework 站点并登录,在网站上创建 Bot 定义,并更新各类信息,或添加频道支持。Toolkit 自动生成的 Bot 逻辑也可以通过 Azure Bot Service 自动创建。
小结
综上,为了让 Teams 能够安装一个提供了 Bot 功能的 App,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准备 manifest.json 、 color.png、outline.png 并打包成 Zip 文档(可借助 App Studio )
创建 Bot 定义(经有 Azure Bot Service 或者 Azure Bot Framework),并将 Bot Id 填入 App manifest (可借助 Teams Toolkit)。Bot 定义中的 messaging api 需要指向一个实际可用的服务,如本文介绍的 Azure Bot Service 提供 App Service 的 messages API 接口
需要注意,Teams Bot 和 Azure Bot Service 的 Bot 功能有若干差异,在阅读文档时需要注意辨别。Bot Serivce 中的功能有时不一定能在 Teams 中正常工作。
以上便是基于 Azure Bot Service 的 Microsoft Teams Bot 开发上手指南。想必还没有实际开始,就能感受到这套框架的设计有多么地复杂与含糊。愿本文可以帮助对 Bot 开发感兴趣地读者节省一些时间,更愉快地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 Bot。
Keep thinking about life, of which the meaning I feel Keep questioning to myself, is that the fate to thank So weary my soul, drifting in the mist without you Though day and night, the sun and moon rise in the east Just lost in searching you, and wait there in the silence
Until awhile with me, you come and sit The moutains I can stand on, as I up raised by you The stormy seas to walk on, as I up raised by you The way I would pass through, as I up raised by you To more than I can be, as I up raised by you
如果类文件初始化错误,错误信息则如前文所提,为 NoClassDefFoundError: Could not initialize class {类名}。这通常由类的静态成员或静态初始化语句块引起。诸如 private static final MyClass val = new MyClass(); 或直接执行于 static {} 代码块中的语句抛出异常,都可能会引发 NoClassDefFoundError。针对第二种这种情况,可以在类的 static initializer 中增加 try catch 语句来捕获异常并输出日志,来了解具体错误内容。
顺便一提,官方产品名发音为 Xperia One Mark Two。虽说符合相机部门的命名传统,如 Alpha Seven Mark Two 或 RX-100 Mark Five,但距离大众接受流行渐行渐远。就算这次中文用户能省略 Xperia 1 这一品牌与型号名,单独施以爱称“马克兔”,明年的 Mark Three 又会如何呢(估计会和相机一样,被称为 X1M3 或 1M3 吧,笑)。
2020/10/17 更新
Xperia 1 II 和 Xperia 5 II 的大陆行货版本在比其他地区晚了5个月后终于姗姗来迟。型号为 XQ-AT72 的新版 Xperia 1 II 硬件上内存从8GB增加至12GB,新增镜面绿色。网络上国行 Xpeira 1 II 完整支持中国大陆三大运营商的 5G 网络并支持 5G/4G 双待(Xperia 5 II 支持除了中移动 NSA 外的其他 5G 网络)。系统上,国行新增了对微信指纹支付的支持。虽然从生态上来看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确实可以增加一些潜在的国内销量吧。港台版本的 Xperia 1 II 也同时新增了 12GB 内存的高性能版和镜面绿色配色。
致爱好者
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一边,价格亲民的中低端机型已经能很好的满足普通人基本的通信与娱乐需求,Andriod 发展初期低端机性能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改善。另一边,在屏幕与相机等方面积极采用高规格硬件的高端型号价格不断攀升,与中低端机型拉开更大差距。由于多种原因,在全球销量一路断崖式下跌的索尼移动,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最终从去年开始选择了主打高端型号,以满足小众发烧友和品牌粉丝的发展路线,推出 Xperia 1。今年的 Xperia 1 II 是该路线的延续,不但彻底解决前代大量体验问题,更进一步加大力度讨好目标用户。
先说结论。作为目标用户,不得不说,Xperia 1 II 深得我意。Xperia 1 II 是迄今为止 Xperia 系列最高峰,历代体验标杆。
不过, Xperia 1 II 最让自己心动的软件功能当属 Photography Pro(下称 Photo Pro)。
简言之,PhotoPro 提供了与 Alpha 或 RX-100 相机类似的手动设置界面,以及专为触摸屏优化的设置菜单。近期发布的首次搭载触摸屏的 Alpha 7s III 也使用了这套新菜单。
Photo Pro 允许用户在不离开取景界面的同时修改各类拍摄参数,还支持 Alpha 相机上的 AF-ON 与 AEL 等高级功能,让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
Photo Pro 大体提供了以下功能:
拍摄模式
Auto 自动模式(全自动调节参数)
P 编程自动模式(自动设定快门速度与 ISO)
S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速度,自动设置 ISO)
M 手动曝光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速度与 ISO 以控制曝光,用于烟火或星空等特殊场景
对焦功能
AF-C/S
手动对焦
AF-ON
人脸/眼部 AF ON / OFF
对焦提示音
对焦区域可视化
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
白平衡微调
AEL
DRO/ HDR
其他
低速/高速连拍与延迟拍摄
3:2 照片比例
RAW 格式保存(单张照片约24MB,无法与连拍/HDR 同时启用)
界面显示选项
直方图
水准仪等
熟悉索尼相机的用户相比可以很快上手,充分利用 Photo Pro 的各项功能。把 Photo Pro 设置为实体相机快门键长按启动的默认相机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而半按快门 AEL 则是其他厂商无法提供的便捷功能。
Photo Pro 之所以令人满意,是因为它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手动拍摄选项,还维持了高水准的性能。配合 Xperia 1 II 的高通骁龙 865 处理器,以及 UFS3.0 高速闪存,以及更好的软硬件搭配,无论何时,Photo Pro 都保证了小于一秒的冷启动速度、JPEG + DRO 模式下数百张无压力的连拍能力、可以忽略不计的照片保存时间。在忍受了 Xperia 1 时而需要数秒冷启动且保存速度堪忧的相机软件后,Xperia 1 II 总算做到了一款旗舰产品应有的拍照体验。在手机上用 Lightroom 编辑 RAW 格式照片并同步到 Adobe Creative Cloud 则让 RAW 后期处理列入拍摄设备的能力范围,即使没有 PC 也能在拍摄作品后立即对原片做复杂的调整和修复。
最后简单谈谈画质,虽然这反而或许是手机摄影相对不那么关键的部分。毕竟真的亟需优质画质的场合,手机绝不是最佳选项。对于 24mm 的标准镜头,在光线充足时,Xperia 1 II 的成像没有比前代明显提升,主要是 Photo Pro 的 HDR 模式明显改善了光线对比强烈时的曝光效果。在弱光环境下,Xperia 1 II 体现出了硬件优势,画面明显干净很多。作为卖点的蔡司镜头仍然会在画面边缘存在一定畸变和画质下降,不过畸变在没有参照物时并不容易被察觉,画质下降也只有在需要局部裁剪放大时才会成为一个问题。总的来讲,这颗主摄的成像效果对得起它的宣传,是 Xperia 相机画质的正常进步。
Xperia 1 II 的广角与长焦镜头则比较平庸,与标准镜头的画质差距明显,在弱光环境下画质下降严重,与动辄高倍光学变焦的竞争对手相比甚至变焦能力也无法同台竞争,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或许其他两颗镜头的画质会成为明年 Mark III 的重点提升方向吧。不知何日才能重新看到十多年前索尼爱立信曾经在手机上使用过的光学变焦镜头。
致电影录制爱好者
Xperia 1 II 的另一项特色软件是从前代延续的 Cinematography Pro(下称 Cinema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