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ony)混合型超极本 VAIO Duo 11 测评

去年初的 Sony Mobile Meeting 公布了概念图,到今年 IFA 2012 正式发表,索尼的混合型超极本 VAIO Duo 11 终于在今年10月随着 Windows 8 一起正式发售。

一直对这台可变形的混合型超极本很感兴趣,加上自己现在的笔电也已经较为老旧,于是在本月初入手了 Duo 11。本文对 Duo 11 作一个简单的测评。其中有部分内容(主要是其内部结构的设计理念)根据 Duo 11 的开发者访谈整理。

外形尺寸

Duo 11 正如其名,是一款采用了11.6寸屏幕的超极本,分辨率为1920*1080的全高清规格。由于同时具有平板模式,因而在屏幕外围有着较宽的边框。实际尺寸接近13寸超极本。Duo 11 的厚度为17.85mm,重量约1.3kg,属于超极本的典型规格。限于技术和成本,Duo 11 没能实现更高的便携性,与平板电脑还有较大差距。横屏状态下想要长时间单手把持是不可能的,即使双手也并不那么轻松。在竖屏状态下由于力矩大幅减小,单手使用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虽然长时间单手使用仍然不现实,但对于一般的成年男性来书坚持一阵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考虑到它毕竟是一台运行 Windows 8 的全功能笔记本电脑,这样的外形尺寸还是很令人满意的。Duo 11 的整体外形设计非常洗练,充满了科技感,体现了索尼的工业设计能力。

2012/12/20更新

L 字形的电源接头是自己非常中意的设计。
Windows 8 的登录界面。
Duo 11 和自己的旧笔电 VAIO SR45 相比轻薄很多。
但是由于较宽的边框,Duo 11 的面积并不比13寸的 SR45 小多少。
更是比9.4寸的 Sony Tablet S 明显大了很多。
Duo 11 滑盖打开后的状态。
Duo 11 滑盖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Duo 11 的底部相当薄,而屏幕反而较厚。
Duo 11 的厚度为17.85mm。
可收起的支架,作用是在使用以太网线的时候垫高机身。

做工

Duo 11 的做工非常优秀,屏幕正面的边框采用的是索尼惯用的高光釉质层(就像 PSP、PS3 以及其他很多索尼的产品一样)。屏幕背面边框和键盘面(C面)采用了金属材质,质感非常不错(但也带来了在冬天会表面冰凉的问题,这也是自己个人不太喜欢金属外壳的原因)。底部的D面则是磨砂处理的工程塑料,在平板模式下接触时的手感不错。

滑盖的机械结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稳固可靠,在滑盖开启状态下各接点的支撑也非常稳定。不足之处在于,虽然不清楚是不是个别现象,自己这台 Duo 11 在滑盖闭合时右上角的缝隙比其他几侧要略大1-2mm。尽管没有实际的影响平时也很难注意到,但确实算是做工上的一个瑕疵。

总的来说,Duo 11 的做工非常不错,没有让人失望。

2012/12/19更新

Duo 11 底面没有和其他高端 VAIO 机型一样采用镁铝合金而采用了磨砂质感的强化尼龙的原因是为了使 NFC 传感器达到良好的信号强度。屏幕部分则是使用了钢化玻璃和强化树脂以同时确保硬度和刚性。

2013/01/03更新

屏幕上下的边框是塑料材质,在使用中还是比较容易留下细纹,虽然不明显也没有实际影响,但对指纹和表面细纹在意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

滑盖

Duo 11 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滑盖设计(被命名为 Surf Slider),个人认为这是目前各大厂商的变形方案中最出色的。联想(Lenovo)的 IdeaPad Yoga 在将屏幕翻至背面后会裸露出键盘,优点是可以做得比较薄,缺点是键盘容易磨损;戴尔(Dell) XPS Duo 12 的转轴设计尽管接近传统形式但缺乏美感且会增加厚度;华硕(Asus)的太极(taichi)采用了正反两块屏幕,除了增加成本耗电与重量外很难理解有什么意义。不过 Duo 11 的问题在于滑盖开启后只有一种角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并不舒适。好在显示效果优秀的 IPS 屏幕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些弥补。实际使用中,固定角度也并没有带来多少不便。

Duo 11 滑盖的开启方式并不是从下方推起,而是从屏幕上方开始拉起。初次接触可能会找不到打开方式。Duo 11 的滑盖是半自动的,只要拉起至一定高度后内部的弹簧结构就会自动将滑盖完全打开,整个过程很利落。但是如果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打开 Duo 11 的滑盖,就可能会因为手的阻挡使弹簧没能将滑盖推至完全打开状态。正确的开启方式为,找到屏幕上方的凹槽后向上抬起屏幕。稍微压一下 Duo 11 底部边缘突出的部分,就能轻松打开滑盖。总之可能会需要几天的时间适应 Duo 11 的打开方式,一旦掌握之后,打开滑盖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Duo 11 滑盖的角度是固定的,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会有什么不便。
由于有两套触控系统,且为了收纳转轴,所以屏幕较厚。
滑盖开启后的背部挡板,其作用不只是为了展示 VAIO Logo,更是为了连接左右两侧的转轴以确保滑盖开启的稳定。

2012/12/16更新

Duo 11 的屏幕边框较宽的原因有二。其一为方便平板模式下的手持使用。适当的边框避免了手指对屏幕的误操作。其二是为了收纳滑盖转轴。索尼的工程师为了实现 Duo 11 的滑盖设计花了相当多的心思。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控制厚度。因特尔(Intel)对超极本的定义中认为18mm是超极本厚度的最大值,对于可变式超极本,则允许再增加2mm的厚度。而索尼对厚度的执着最终使 Duo 11 的厚度被控制在了17.85mm。转轴装置是相当占体积的部分,对此 Duo 11 的解决方式是将屏幕两侧和主板两侧的空间全都留给转轴,以争取哪怕1mm的厚度。

最初的设计中 Duo 11 的屏幕后方仅有左右两根转轴(两根转轴才能避免屏幕左右不稳定的问题)。然而这样引发的新问题是两个转轴的运动可能会不同步,使得滑盖的开启与闭合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倾斜。于是才有了现在最终成品中屏幕背后这块印有 VAIO Logo 的挡板——它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保证滑盖的稳定。

屏幕

Duo 11 采用了一块11.6寸的 IPS 屏幕,分辨率为超极本中少有的全高清级别(1920*1080)。其色彩、亮度和可视角度都非常优秀。小尺寸与高分辨率的组合使得像素密度非常高,显示效果非常精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适当调节系统的 DPI 至1.25倍甚至1.5倍,不然较小的文字与图标尺寸可能造成阅读上的不便。

2012/12/16更新

Duo 11 的屏幕水准被索尼定义为“VAIO Display Plus”,理论上来说应该稍逊于覆盖 sRGB 范围的 “VAIO Display Premier”标准。但由于采用了 IPS 材质的屏幕,因此实际表现和 VAIO Z 系列等采用了 “VAIO Display Premier”标准的屏幕的机型不分伯仲。可以说 Duo 11 的屏幕显示效果是移动设备中第一级的。

2013/01/01更新

发现 Duo 11 的这块屏幕在中等亮度下显示大面积灰色时会产生人眼可以观测到的抖动,实在是令人遗憾。在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时倒是难以被察觉。查找原因,似乎是驱动的问题,已经联系了索尼,待解决。

2013/02/21更新

有些遗憾的是,这块 IPS 面板的屏幕也存在有图像残留的问题。长期显示静止画面后会留有较浅的印记。不过似乎不是永久性的问题。降低屏幕亮度可以缓解该情况。也不知道和冬季气温较低是否有关。

2015/8/22 更新

如果 Duo 11 遇到屏幕左上角误触的问题,请下载安装官方补丁:http://dlv.update.sony.net/pub/vaio/download/zpa/Panel_calibration_tool.exe

注意,在解压安装过程中,不得触摸屏幕,否则会影响矫正结果。

键盘

VAIO 的悬浮式键盘一直有着较为合适的键程与舒适的反馈力度,Duo 11 也没有让人失望。不过受限于尺寸,键盘布局还是相对较为紧凑并且和大尺寸机型有些差异。比如右 Shift 键为了给方向键提供空间而变得较为短小,对于自己这样习惯于使用右 Shift 键的人来说是一种麻烦。好在几天的适应之后情况稍有改善。任何东西习惯之后都将会是最好用的,Duo 11 的键盘手感较好,所以在习惯了新布局之后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和这几年的 VAIO 机型一样,Duo 11 采用的是背光键盘,可以自定义点灯策略,基本没什么可以挑剔之处。

在近几年的 VAIO 中常见的背光键盘。
键盘左部附近依然有 VAIO 的 Logo。
键盘右部为了布置方向键而显得有些拥挤。右侧 Shift 与 Ctrl 的位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而额外的 Fn 键则是方便了单手翻页操作。

定位设备

Duo 11 受限于尺寸而没有提供触摸板。它也没有采用传统的指点杆,而是在指点杆的位置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触摸区域作为定位设备,同时在键盘下方提供了左右键和滚动键。这样的设计只能说是一种妥协。对于惯用触摸板的自己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不便。在最初的几天里发生了非常多误操作,鼠标指针的移动也非常不顺利。尝试对其设定做了多次调整,发现关闭定位设备的单击功能后误操作的频率大幅下降,而提高光标的移动速度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触摸区域面积狭小的问题。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操作方式。不过这样设置导致了鼠标的左键单击操作只能通过单独的按键实现,果然比起过去使用触摸板的时候还是在操作效率上有所下降,至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必须要使用两只手才能完成过去右手单手可以执行的操作了。也尝试过在移动光标后仍然用右手单击左键,不过一方面这样较为麻烦,另一方面左右键采用的是反馈力度较强的金属导电片式按钮(即那种按下时会发出“咔嗒”音的按钮),需要的按下力度较大,所以也并不是很方便。总结,Duo 11 的定位设备使用体验和传统的触摸板有较大差距,要适应并达到较高的操作效率需要时间。不过如果是惯用鼠标的人的话这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2013/05/14更新

由韩国 CrucialTec 公司提供的这一光学定位设备的驱动稳定性不够,偶尔会有配置失灵的情况,例如自动被禁用,或是被禁用的点击功能自动开启等。需要重新在控制面板中更改设置。虽然频率说不上太高,但也让人心烦。

在掌握了技巧之后,Duo 11 的定位设备还是较为易用的。自己的适应期大约是10天。

散热

采用了英特尔(Intel)第三代酷睿i系列低电压版处理器(ivy bridge)的 Duo 11 在散热上做的非常出色。在低强度使用下几乎不会产生多少热量,而即使是全负荷运行,发热量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何况 Duo 11 的散热口在底部的后方,正常使用时根本接触不到,所以完全不存在托盘烫手的问题。可以说整个键盘都不存在发热问题。在超极本模式下立起的屏幕为发热部位的空气流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平板模式下散热性能会有所下降,但发热部位仍然仅限于出风口周围。总结,Duo 11 的散热非常令人满意。

噪音

只要不是连续高负荷运行使得风扇转速保持最高状态,Duo 11 很难产生让人可以感受到的噪音。除非是凑近后部的散热口,通常状态下环境底噪总是会盖过 Duo 11 的风扇音。Duo 11 继承了 VAIO 一贯的优良传统,即使在深夜也很难听到恼人的噪音。不过 Duo 11 似乎在调解处理器频率时(主要是超频时)会发出轻微的噪音,在安静环境下还是能够听见。

2012/12/21更新

前一阵的日常应用中 CPU 的负荷都较低所以风扇转速也低。实际上,在进行视频转换等一些高处理器负荷的工作时,Duo 11 的风扇音还是明显可以听到的。当然和平均水平相比,其噪音已属控制得很好了。如有需要,可以手动调节 Duo 11 的风扇策略。在设置为静音模式时,将会降低处理器性能以换取安静的运行状态 。

接口

Duo 11 的接口有以下这些。左侧:VGA视频输出口*1、SD/Memory Stick卡槽*1、3.5mm耳机插口*1。右侧:HDMI 视频输出口*1、USB 3.0接口*2。后部:电源接口*1、以太网接口*1。这样的接口配置即使在超极本中也属全面,没有什么可不满的。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个USB接口的距离不够远,虽然同时连接两根USB延长线不成问题,但基本也就只能支持两个标准外形的U盘同时使用,如果要连接较为大型的USB设备恐怕会发生冲突。这是 VAIO 便携机型的一个通病,以便携为由不考虑USB口之间的距离。有一些厂商反而是一直执着于避免这一问题。好在对于USB设备只有U盘,平时也不用鼠标的自己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总结,Duo 11 的接口非常全面,USB口的距离问题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使用USB分线器也是一种聊胜于无的解决方案。

左侧分别为 VGA 视频输出接口、SD 卡/ Memory Stick 插糟和耳机接口。
右侧分别为两个 USB 3.0 接口、HDMI 视频输出接口和电源按钮。
后部有电源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Duo 11 设有电源、充电、硬盘和网络四个状态指示灯,其颜色也是 VAIO 传统的绿、橙红、橙黄、浅绿。

 

按钮

Duo 11 在右侧有一个电源按钮,低于表面的设计保证了不会被误按。在前侧下方有音量+/-、屏幕方向锁定键和 VAIO 系列的 ASSIST 按钮。音量键和屏幕方向锁定键在平板模式下非常实用。而作为 VAIO 内置系统诊断软件 VAIO Care 的快捷启动方式的 ASSIST 键对自己来说就只是可有可无的了。

底部前方的音量键、屏幕旋转锁定键以及 ASSIST 键。前两者在平板模式下很实用,而在启动 Windows 时按住 ASSIST 键就能进入 BIOS。

这里稍微扯开说些。得益于还算良好的使用习惯(不使用盗版软件,不下载来路不明的文件,仅安装作业所需的最基本的程序等),自己的电脑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问题。除了之前为上一台笔电更换 SSD 外没有重新安装过系统。自己对 PC 和智能手机的理解是帮助自己实现更高效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玩具,所以对它们的使用方式其实更接近于使用家电。在购机之初安装了自己所必需的软件之后就几乎不会再为其添加新程序——除非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相对来说在使用上也就很难出现问题。当然了,对于喜欢折腾(这里是褒义)的人来说,Windows 或是 Android 这样的系统提供了很高的可玩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其定制为只属于自己的设备,这一各种更改系统配置各种安装软件的过程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呢。

触摸屏

Duo 11 的触摸屏采用了两套独立的感应系统。一套是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另一套是供专用手写笔使用的电磁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最大支持10点触摸,反应良好。手写笔支持256级压感,在笔尖接近屏幕时就能够被识别。在关闭了手写笔手势操作(即通过以某个方向快速划过屏幕来开启如前进后退复制粘贴等快捷操作)之后,反应速度基本令人满意,在书写时不再有可感受到的延迟。手写笔使用1节9号电池,标称每天4小时的使用强度下能连续使用18个月。手写笔的重量也很恰当,并和其他手写笔一样在笔杆上提供了两个可自定义操作的按钮。由于驱动问题,不少图形处理软件还不能很好地支持 Duo 11 的触控笔的压感。不过内置的 FreshPaint 以及微软(Microsoft)Office 中的 OneNote 可以完美支持这支触控笔(插一句,OneNote 的手写文字识别效果非常赞)。此外屏幕采用了具有相当高强度的钢化玻璃,所以只要使用方式得当,就不需要担心屏幕划伤的问题。

2012/12/15更新

Duo 11 所采用的手写笔和 Surface Pro 等一些 Windows 8 平板电脑一样,是由以色列的 n-trig 公司提供的电磁感应式手写笔,支持256级压感。相对于 wacom 来说,支持 n-trig 的手写笔驱动的软件并不多,而这就是包括 Photoshop 等在内的很多绘图软件不支持 Duo 11 的手写笔的原因。同时256级压感和1024级的会在压感精度上存在一定差距,请务必注意。

以下是目前已知的一些平板电脑所采用的手写笔的情况:

wacom:
samsung ATIVpro
lenovo helix
lenovo ThinkPadTablet2
asus VivoTab
DELL Latitude 10

n-trig:
sony VAIO Duo 11
asus taichi
MS Surface Pro
富士通 STYLISTIC

2012/12/16更新

目前直接能够支持 Duo 11 所采用的 n-trig 手写笔的绘图软件中较为有名的是日本 Celsys 公司的 IllustStudio/ ComicStudio 以及其后继者 CLIP STUDIO 系列。关于手写笔的驱动,详细来说分为两类,WinTab API 以及 TabletPC API。wacom 的设备为前一种,而 n-trig 的则为后一种。将 IllustStudio 等软件设置为使用 TabletPC API 之后就能很好地支持手写笔的压感功能了。不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使用 TabletPC API 情况下需要按住空格键才能够通过手指对画面进行缩放与平移。因此在 Duo 11 的平板模式下将无法使用。希望能在将来的版本中解决这一问题。

2012/12/19更新

Duo 11 不采用 wacom 的“Wacom feel IT technologies”无源手写笔技术的原因是那样将不得不使用更厚的手写笔定位传感器,从而增加了机身厚度。

2012/12/20更新

Duo 11 的手写笔可以很好地支持 CLIP STUDIO PAINT 的压感功能,而且笔尖反应十分流畅。

2013/02/01更新

Duo 11 的这支触控笔偶尔会发生失去响应的情况,需要将电池取出重装后才能恢复。虽然发生概率并不高,不过确实令人失望。希望只是软件问题,能在今后的更新中被修复就好了。

2013/03/05更新

同时,在大角度倾斜(非水平)放置的状态下,这支电磁笔可能会发生判断偏移或是连击的情况。

2013/06/19更新

最近,Duo 11 出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触摸屏误操作现象。每隔数秒至数分钟,就会发生屏幕左上角的点击操作。花了很长时间寻找原因,最终确定了是 n-trig 的驱动问题。更新驱动后问题得以解决。

传感器

Duo 11 的加速度传感器非常灵敏,在切换屏幕方向时反应良好。GPS和NFC尚没有机会实际使用过所以还不清楚效果。前后各一的 Exmor R for PC 摄像头在微光环境下效果惨不忍睹,噪点严重。特别是白平衡偏差明显。同样是冠以 Exmor R 之名,相机和手机(for Mobile)和 PC 上使用的根本不使用一种东西。不过和同类相比,Duo 11 的摄像头作为 PC 用摄像头来说效果还算不错了。虽然噪点偏色明显,不过总算能在夜里拍出东西。比之前的 VAIO SR45 效果稍好也是事实。说到底还是成本和定位决定了一台超极本不会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摄像头了吧。总之 Duo 11 的摄像头是聊胜于无,不要过分期待。

底面的 NFC 传感器标识。
背面不起眼的摄像头,效果不必期待。

性能

自己这台 Duo 11 的配置是i7-3667U处理器、4GB DDR3内存、256GB SSD。显卡则是现在超极本所共通的 Inter HD Graphics 4000。由于不用 PC 玩游戏,所以不清楚这块显卡的性能。Windows 体验指数分别为:处理器 7.2,内存 5.9,Windows 图形 5.5,游戏图形 6.4,硬盘 8.1。得益于SSD的高性能,实际使用感受很好。约8秒的冷启动时间,Visual Studio 以及 Eclipse 等大型 IDE 或是一些图形处理软件的响应速度也不错,日常使用更是基本没有延迟感。作为一台超极本,这样的性能已经足够。在SSD技术的成熟使得硬盘不再是一个系统的性能瓶颈之后,处理器对性能的决定作用也越来越小,可以想象一两年内绝大部分的笔电就会都以SSD作为标配了吧。

VAIO 独有的 Rapid Wake + Eco 技术使得进入和离开休眠模式的速度大幅提高。自己过去就很少关闭 Windows 而是使用休眠模式,但是约十秒的准备时间仍然较为漫长。Duo 11 可以在2-3秒的时间内在运行状态和休眠模式之间切换,已经和平板电脑无甚差距,效果令人满意。

Duo 11 性能上的短板反而是内存和硬盘容量。4GB的内存在开启了 IDE 和模拟器之后就捉襟见肘,但是256GB SSD版本又不提供8GB内存选项,实在可惜。如果希望有256GB SSD的同时能有8GB的内存,就只能通过索尼的在线商城进行定制了。定制有一个额外的优惠是外接电池底座可以以399元的价格获得(原价999元,现在优惠期间随 Duo 11 一起购买的话则是799元)。至于硬盘,由于不下载电影游戏之类的,所以对于过去128GB的硬盘也完全没问题的自己来说,现在256GB的容量简直大的奢侈,想必在更换新电脑之前都不会有问题了。

音质

Duo 11 在 VGP 2013 (日本最权威的音视频设备评委会)上获得了适合于播放音乐的SSD PC金奖。 恐怕是这么几个原因:

源于 Walkman 的 S-Master 音频处理技术。直到去年 S-Master 技术都是 Walkman 实现高音质的一个核心因素。简单说,S-Master 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信号处理过程中的模拟部分,以减少信号失真(现在 Walkman 所采用的 S-Master MX 则是进一步减少了信号处理环节以减少信号损失)。而同样源于 Walkman 的 Clear Phase 和 xLoud 技术则是对扬声器发音效果做了一定的调整以提供更好的听感。实际体验下来,Duo 11 的外放效果是自己听过的设备中最好的。自己单扬声器的 Xperia S 自然不必说,去年同样采用了 xLoud 等技术的 Sony Tablet S 在实际表现上与 Duo 11 也有很明显的差距。不过很可惜的是,Duo 11 终究没有搭载 DSEE、Clear Stereo、Clear Bass 和 VPT 这些 Walkman 上所采用的能够大幅提高最终听感的技术,而推力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所以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音质较高的 PC 而已。

Duo 11 标配了降噪耳机 NC-033,和 Walkman 中高端系列所配的耳机一致。比起自己一直在听的 EX500,低音厚实很多,中频也要圆润一些。果然比起监听系列还是有音染的耳机更讨好耳朵。有多年降噪经验的索尼这次同样保持了一贯的降噪性能。非要说不足的话,也许是个别情况,虽然并没有什么大影响,不过自己这台 Duo 11 的耳机插口有点松,感觉不是很舒服。

2012/12/16更新

要实现较好的外放音质,就必须为扬声器提供一定的空间,而这对于超极本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虽然现在一般的用户在购买 PC 时完全不会考虑音质,但索尼仍然没有对此作出妥协。Duo 11 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机身和桌面的空间来提供良好的回放效果,而将扬声器设计在了机身底部。因此,前文所说的优秀的外放效果在将 Duo 11 拿起,离开桌面之后就会大幅缩水。

至于 S-Master 也绝不仅仅是一种营销上的手段。只有通过了索尼的独立部门 S-Master 认证委员会的认定之后才能使用该标签。对于 Duo 11 来说,是在其音频输出部分使用了专门的电路才实现了 S-Master 级别的音质。

电池续航

飞行模式下屏幕亮度最低,连续使用 Word 进行文档编辑,Duo 11 可以坚持大约5小时。屏幕亮度较高,开启 WiFi 并以较高负荷运行时,这一数字降低到约2.5小时。配合约345g的外接电池底座,使用时间可以提高一倍。搭载了快速充电技术的 Duo 11,一小时可以充电约80%,10分钟的充电约可以使用1小时,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在低负荷使用下才能达到的。日版的 Duo 11 标称7小时的电池时间是根据JEITA的标准来判定的:在一定屏幕亮度下连续无声播放QVGA视频的时间和关闭屏幕背光情况下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这样的数据在实际中没有意义。国行版以JEITA(a)的标准测定电池时间,即仅计前一种方式的结果,得到了标称4.5小时的数值。在屏幕亮度较低的情况下算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总结,作为超极本,Duo 11 的电池续航能力勉强及格,如果不使用外接电池,无法保证一整天的连续工作。被 iPad 或是其他一些平板电脑“宠坏”了的人应该是无法接受作为平板电脑时 Duo 11 的电池续航能力的吧(笑)。

外接电池的接口以及其保护盖。

2012/12/16更新

Duo 11 的电池位于键盘下方。事实上,其电池占据了整个键盘下方的空间。这是 Duo 11 在这样的厚度下也能够达到尚可的电池续航能力的原因,也是 Duo 11 的键盘部分在全负荷运行时也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发热的原因。

2012/12/18更新

Duo 11 的电池选择策略为:在连接外接电池时,如果不连接外部电源,则优先使用外接电池。如果连接外部电源,则优先给内置电池充电。

配件

和其他一些 VAIO 机型一样,Duo 11 也支持外接电池底座。345g的重量并不算过分,而能够提供两倍的使用时间。同时底座上设计了手写笔插槽,解决了 Duo 11 本体上无法固定手写笔的问题。

外接电池的厚度与重量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连接外接电池时,可以将机身的接口保护盖收纳在电池上以免不慎丢失。两侧凹陷的空间是为了在连接时帮助机身散热。
可以对外接电池单独充电。
外接电池的左中右三重卡扣确保了与机身的稳固连接。
外接电池可以收纳手写笔。

手写笔本身有笔盖用于保护笔尖,如果是插入底座,则不需要也不能使用笔盖。采用较大的手写笔的原因是 Duo 11 的手写笔是使用电池的。尽管是较小型的9号电池(AAAA型),但仍然限制了笔杆的直径。优点则是和日常使用的笔具相同的尺寸提供了很好的握笔手感。

国行版 Duo 11 在初期销售中会赠送一个内胆包。设计简约大方且做工尚可。在侧身设计了容纳手写笔的插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插袋仍然是供不带笔盖的手写笔设计的,在盖有笔盖的情况下强行插入可能会导致损坏。

内胆包的侧面可以收纳一支手写笔。

表面之下

2012/12/16更新

前文已经提到,Duo 11 键盘之下空间被电池所占据;Duo 11 两侧空间比设计为用于收纳转轴之家和弹簧结构。其结果就是,Duo 11 的主板被装进了屏幕背后仅有的一小块空间中。

和之前的 VAIO X 与 VAIO P 系列一样,为了实现最小的体积,Duo 11 也采用了成本较高的分离式主板的设计。这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实现了双通道内存。在如此小型的主板上实现双通道内存的布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分离式主板的结构使之成为可能。条件所限,采用了两条板载内存的 Duo 11 无法自行更换内存。根据所选配置,分别有2+2GB、2+4GB和4+4GB三种内存方案。

行货版本的 Duo 11 搭载了支持 Wi-Fi/Bluetooth 4.0 的 Intel Centrino Advanced-N 6235 无线网络适配器。而在 WiMax 已经相当普及的日本则可选择另一种支持 Wi-Fi/WiMAX 的 Intel Centrino Advanced-N+WiMAX 6150,同时在另一块子主板中搭载另外的蓝牙模块。

 

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 Android 4.0系统升级简单测评

比美国等一些地区晚了近一个月,日版的 Sony Tablet 系列也终于获得了 Android 4(4.0.3)版本的系统升级。第一时间进行了升级并使用了两天之后,简单说说感想。

这次日版升级推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名为「レコプラ(recopla)」相关应用程序的完成延期所致。这是一款遥控索尼自家录像机并可以无线播放录像机硬盘中存储的视频的程序。由于大陆市场根本还没有引进蓝光录像机,因此无法使用。看到不少日文测评中表示这一应用非常实用,可以在床上惬意地观看自己录制的电视节目。

升级包有两三百兆的体积,下载完成后的升级过程只需几分钟,原有的应用程序和系统设置也都会被保存。这次系统升级后,Tablet S就像是得到了新生。之前版本的软件测评可以参考过去的文章

首先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体反应速度的提升。Tablet S原本的流畅程度属于“基本流畅,无令人烦躁感”,而升级后系统速度则是能被人感觉到的进一步加快。对于Tegra 2这样的芯片来说已经接近性能极限了吧。

除了Android 4.0本身的一些变更之外,软件功能上主要有两点注目之处。

其一是图库中增加了图片的编辑功能,可以对色彩等进行简单的修正。具体有:明暗、强调、阴影、自动对比度调整;包括LOMO、油画、鱼眼镜头等在内的7种特效;包括冷暖、彩度、色相等在内的7种色彩调整,以及涂鸦功能;包括红眼减轻、肤色调整、画面锐化、画面切割、方向调整等画面整体编辑功能。涵盖了基本的照片编辑需求。

另一功能则是「スモールアプリ(Small App)」,可以同时在屏幕上运行显示另一程序。目前只支持遥控器、计算器和浏览器,今后索尼或许会发布相关的SDK以供开发者开发更多的小程序吧。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不便,系统速度并未有明显的下降,主要程序和小屏幕程序之间的切换也很自然快速。小程序窗口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浏览器小程序更是可以随意修改窗口大小或是最大化为全功能浏览器模式。(而P系列有两块屏幕,因此有更好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了双屏的特性。)

其他的话,支持直接读取SD卡内容也是一大改进。原本将SD卡作为完全的外部存储器的设计实在不方便。而支持全景照片拍摄则属于Android系统本身的新增功能了。

总的来说,这次升级令人满意,有一种Tablet S再次进化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

  • 由于Android 4.0的UI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Tablet S不再支持在应用程序列表中对程序进行自定义排列/分组。程序只能以名称顺序或是安装日期顺序排列。看起来非常混乱。希望今后会有更新提供自定义分类功能。
  • 一部分视频格式所支持的最大码率下降:H.264/AVC:从18Mbps下降至10Mbps;WMV:从20Mbps下降至10Mbps。官方使用的是“变更”这样的中性词来描述码率的下降,仔细一想也算是有些道理。在之前的硬件测评中也提到了,Tegra 2芯片对于高码率视频的解码很无力,即使支持高码率视频的播放,效果也差强人意。与其空有高码率上限,不如调整为实际能够播放的级别。
  • 由于Android 4.0自身的原因,现在如果要使用VPN,就必须设置屏幕锁定(9点轨迹或密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烦。同时不再支持L2TP非IPSec方式的VPN也让自己不得不修改VPS的配置。简单说就是安全性提高的代价就是使用上变得繁琐了。这也是国内网络的特殊性了吧。

如今的 Sony Tablet 已经有了相当的完成度,价格经多次调整也已可以接受。除去主观的外观问题和Tegra 2的处理能力限制,在同类产品中属于优秀水平。在国内这样连Google服务都完全无法使用的环境下自然魅力大减,但是在日本、美国、欧洲等索尼的主攻市场,凭借整合了各种索尼提供的软件服务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当然索尼的软件服务问题仍然很多,比如需要多个不同类型的帐号才能完整使用全部索尼服务之类的问题。相比苹果(Apple),索尼在在线内容方面还要更加努力。

2012/12/20更新

今天日版的 Sony Tablet S 终于收到了 Android 4.0.3 release5a 的升级。

增加功能:

  • 访客模式
  • WALKMAN、MOVIE和ALBUM应用
  • 无人值守无线传送功能
  • 新的 small app ——计时器和录音器
  • Xperia Link
  • 遥控器新增宏功能
  • 新的桌面插件
  • Socialife
  • 新的内置输入法
  • 遥控器以及 Small app 的 SDK 支持

设计变更:

  • 索尼自有应用的图标变更
  • 一些应用名称的变更
  • 界面细节变更

删除功能:

  • 收藏功能
  • 视频播放器和音乐播放器(由 MOVIE 和 WALKMAN 继承)
  • DLNA程序
  • 图库(由 ALBUM 继承)

改善功能:

  • 对 SDXC卡的读取

 

索尼(Sony)Xperia S测评——硬件篇

这几天入手了索尼今年的 Xperia 旗舰机型 Xperia S(LT26i),简单地写些感想。这一篇中主要是一些自己拍的照片和对硬件的实际感受。在使用一阵之后会补充软件测评。

首先是照片。拍摄工具是原先使用的Xperia X10,在室内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是在学校寝室,场景也不合适,有些可惜。

 

Xperia S和陪伴了自己三年的VAIO SR的合影。具有灯光效果的透明条是索尼2012年机型的特征。

屏幕点亮时的感觉。

Xperia S和Tablet S的合影。左侧只有microUSB接口的保护盖。

机身上方只有电源键/解锁键和3.5mm耳机插孔。Xperia S是第一部以“SONY”为商标的Xperia智能手机。

右侧依次为二段式相机快门、音量调节键和HDMI接口保护盖。背面则很简洁,只有从索尼爱立信时代继承而来的小绿球Logo和LED灯/摄像头。

底部则是麦克风和一如既往的挂机绳孔设计。

三枚触控按键位于透明带上方,有银色的圆点标示。而透明带仅有发光效果。

以及其他一些角度的照片。

说说自己对Xperia S的外观、硬件方面的感受。

外形方面。这样见仁见智的事情实在很难说,自己是很喜欢Xperia S的设计,但也会有人觉得不好看的吧。实际拿到手中才发现,机身的厚度比自己想象的要薄很多,明显比X10薄,算是一个惊喜。Xperia S并没有对厚度进行宣传,从效果图上也并不觉得很薄。但是实际的厚度令人满意。

做工方面,延续了索尼产品一贯的优秀,无可挑剔。有一种精致的感觉。后盖上方可能是由某些考虑,有约1mm的缝隙。似乎是有意为之,并不是个例。不过日常使用中根本不会注意到这点,即使看背面也不会觉得有损美观。

由于屏幕采用了TruBlack技术,因此在不显示画面时的黑度很高。从上面的图片中也可以看出正面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镜面,看不出有边框。4.3英寸的1280×720分辨率效果惊异。无论是实际像素数还是屏幕密度,都优于打出Retina Display的iPhone4/4S(Xperia S为342ppi,iPhone4为960×640分辨率,326ppi)。这也是索尼/索尼爱立信继08年发售的针对日本市场的Cyber-shot手机SO905iCS之后又一次达到了如此高的屏幕密度。同时2011年机型中被广泛采用的Mobile BRIVIA ENGINE也自然没有缺席,在和其他一些设备的比较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更好的色彩和对比度。锐度和消噪优化则不太明显,可能也有屏幕过于精细的原因吧。由于手头没有合适的器材可以表现出Xperia S的屏幕效果,所以只能通过文字描述。相比OLED屏幕的艳丽色彩,Xperia S的色彩较为清淡自然,同时色域和色彩过渡很不错。可视角度也令人满意。

这里不得不提到Xperia S的一个致命缺陷,屏幕发黄的问题。早期批次的机器有在高温下屏幕出现淡黄色色块的问题,温度下降后也有一定可能性不会消失。猜想原因可能是屏幕在高温下迅速老化所致,因为自己的笔电屏幕经过一两年的使用后在边缘处也有泛白问题。据说从4月起出厂的型号(后盖打开后标签上的批次为12w15及以后)通过更换屏幕材质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相应的屏幕较之前的版本偏黄。也有反映新屏幕有边缘轻微泛黄的问题。自己的这台在低亮度(30%一下)显示纯白画面时屏幕底部能感受到泛黄的情况,虽然说不上严重,但确实能感受得到。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发现了这一情况后,自己的心情确实不好受。但是在几天实际的使用中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一方面中等亮度以及高亮度时这一泛黄现象难以察觉,另一方面显示纯白画面的情况并不多,在深色画面下,泛黄现象几乎无法被观察到。总的来说,这是和Xperia arc/arc S的屏幕脱胶问题一样,令人遗憾的硬件问题。虽然行货手机如果出现黄色色块可以免费去服务中心更换屏幕,但也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不过这类问题通常也没有网上所传说的那么严重。网络上大多是遇到问题者才会发出批评,当几个人聚集到一起时,就会给人以问题非常严重的错觉。就好象之前很多人抱怨PS Vita的屏幕有黑斑,在论坛中传的人心惶惶。自己实际入手后才发现根本是可以忽略的问题(仅在周围没有光源且显示纯黑画面时才能被察觉)。所以Xperia S的屏幕问题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就好。

关于触摸屏。感应准确灵敏,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明之处。

屏幕上方有LED指示灯,光线传感器和前置摄像头。LED指示灯可以通过多种颜色提示包括消息、充电等多种手机当前状态,这也是索尼/索尼爱立信制品的经典设计。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没有给人任何惊喜,和其他品牌、索尼的其他产品的前置摄像头一样,在微光条件下效果惨不忍睹,聊胜于无。在光线充足时效果尚可。

背面的1200万象素搭载了Exmor R for Mobile的摄像头也是Xperia S的卖点之一,在微光条件下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成像质量。虽然这样的规格对于日系手机来说只能算是二流水准,不过表现在当前的移动设备中仍然可圈可点(日系手机的拍照性能不得不说领先世界,当然诺基亚那台4100万像素的怪物不在讨论之列(笑))。简单来说,相机的启动速度和拍摄速度非常快,得益于机能的提升,对焦速度和准确率也更上一层。具体的效果今后会拍摄一些样张展示。

关于处理器,高通的1.5GHz双核处理器性能确实不俗,Xperia S的整体性能非常优秀,界面与程序运行流畅,视频网站的Flash也能基本流畅观看。不过因此发热量也较大,和使用了性能较弱的处理器的手机相比,Xperia S在进行高清视频播放、网页Flash视频播放等情况下能感觉到明显热量。连续运行大型程序,后盖温度会上升得很快,达到较难接受的程度。有看到过长时间玩大型游戏倒是温度过高死机的报告。虽然Xperia S有温度监控功能(作为系统服务),但似乎也非万全。这个问题不是索尼所能解决的(同样发热量的条件下,手机的尺寸决定了散热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使用更高效的散热材料会提升成本,而结构设计能做的改善也有限。),只能继续等待今后的技术进步了。

硬件方面暂且就是这些,今后也会视情况进行更新与补充。

最后是 Xperia 大家族的几张照片。

最新入手的 Xperia S。

服役了两年的 Xperia X10。作为Xperia系列的第一台Android手机,存在着不少的缺憾。09年公布之初的傲视群雄和迟迟发售后已不再是绝对机皇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发色数较低以及音量偏轻的问题也成为了2011年机型的主要改良点之一。

朋友 Jemmy 友情提供的 Xperia neo(MT15i),2011年的高性价比中端机型,似乎也是 Xperia 系列中销量最好的一部。之后还推出了规格小幅下降进一步提高性价比的 Xperia neo v(MT11i)。最近针对中国市场则另有硬件小幅提升的 Xperia neo L(MT25i)。

好友 Chaim 友情提供的 Xperia ray(ST18i) 。小巧而又在硬件规格上没有妥协的2011年中端机型,已经获得了 Android 4.0的升级。唯一的不足大约就是手指较大的人很容易发生误操作了吧。

Riddel 提供的 Xperia arc S (LT18i),2011 年索尼爱立信最后的旗舰机型,以独特的弧形外观博得了大人气。实际的界面流畅程度也完全不亚于 Xperia S。

索尼(SONY)PlayStation Vita 文字测评

终于入手了索尼最新型的掌上游戏机PlayStation Vita(下称PS Vita),在体验了一段时间之后,简单地谈谈感想。因为在去年12月17日发售后的这两个月里各种类型的测评已经有了很多,所以本文就略去外观方面的图片和其他一些客观内容的说明,主要讲讲自己的主观感受。

入手的PS Vita是日版的3G/Wifi版,同时购入的还有一张32GB的记忆卡。还没有买游戏,一来是自己之前在PSP上还有好几款游戏没有通关,可以先在PS Vita上用来过渡,二来是目前还没有特别中意的游戏想买。

PS Vita的包装风格给人的感受不如前代产品PSP,不够简洁,显得平庸。而记忆卡的包装则是简略到了仅仅为一张用单面胶封住开口的卡纸。记忆卡本身和MicroSD卡或是M2卡之类的微型闪存卡差不多,这次PS Vita使用专门规格的记忆卡,不管怎么想都是为了收回PS Vita的成本而已,毕竟PS Vita的定价确实是与其硬件规格不相称地低了些。

PS Vita的外形设计不去说,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只是游戏机,却散发有着一种高级感。机身上并没有使用金属元素,不过就像之前在Tablet S测评中所说的,自己倒是一直不觉得金属外壳有什么体现出高级感的地方,反而有着较重、冬季很凉等不少缺点。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虽然自己也是更喜欢PSP/PS3的XMB界面,不过用惯了PS Vita的系统界面后,认为这个界面的易用性还是很不错的。不过PS Vita的系统界面只支持触摸操作,如果同时也支持按键操作的话就更好了。得益于4核心处理器以及512MB的内存/128MB的显存,PS Vita的界面流畅度相当出色,完全不输于iOS,对于多任务的支持也很完美,可以同时在数个应用中切换。一边玩游戏一边播放音乐也得以实现(不过还不清楚是否所有游戏都支持这一特性)。不过3D的系统界面下可以看出图标具有锯齿,算是一点小小的遗憾。这应该是出于性能和耗电的考虑,所幸事实上不算明显。

5英寸qHD分辨率(960×544像素)的OLED屏幕显示效果非常出色,相比使用TFT屏幕的PSP来说,对于色彩的表现力提高了一个等级,也几乎不存在拖影等问题。之前在网上看到说关于OLED屏幕黑斑的问题,自己是完全没有感觉到。似乎那本来就是在特定色彩画面下才能被发现的情况,在一般的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被感觉到。说几句题外话。网络上一直容易把问题夸大,记得当初PSP-3000型推出后网络上也有很多说3000型使用了特殊的屏幕导致显示效果下降的消息,最后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确实3000型的屏幕和1000/2000型相比颗粒感略明显,不过更好的色域范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使得3000型的显示效果明显要更好。其实如果没有对比,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总之,OLED的黑斑问题可以说是完全不必在意的。在用PS Vita玩PSP游戏的时候,得益于OLED屏幕出色的显示效果,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

关于PS Vita对PSP游戏的兼容性。之前推出了PSN下载版的PSP游戏基本都能直接在PS Vita上运行,不过一些试玩版似乎不行,比如最终幻想零式(FINAL FANTASY 零式)的体验版无法下载到PS Vita中运行,但又有一些试玩版是可以运行的。猜想可能是游戏发行商的考虑。在PS Vita的屏幕上能够真切的感受到PSP性能的孱弱和屏幕分辨率的低下——作为04年发布的硬件。由于PS Vita的分辨率直接是PSP的4倍,因此模拟起来不会有屏幕比例的问题。题外话,由于PS Vita和PSP的处理器架构完全不同,这次采用的是ARM® Cortex-A9 core (4 core)处理器,而非MIPS架构的(PSP为MIPS R4000 32bit、PS为MIPS R3000A、PS2也是基于MIPS的处理器),所以对于PSP游戏的支持基本上是通过软件模拟。在运行PSP游戏时,可以启用双线性过滤以及右摇杆模拟等优化功能。前者可以降低2D贴图的锯齿(对3D模型无效,不过3D的模型由于分辨率的提高质量也有小幅的改善)、后者则可以将方向键等映射到PS Vita的右摇杆上,对于怪物猎人(Monster Hunter Protable)系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便利。不过即使画质经过了优化,PSP游戏那480×272的低分辨率拉伸至5英寸之后效果依然不怎么样,有一种和时代脱节的感觉。当然了,游戏的画面分辨率和游戏的有趣程度无关,这从DS系列主机上也能很好的看出来(笑)。

系统自带的软件方面依然是聊胜于无的程度。音乐/视频播放、浏览器、Google地图等功能仅仅是“能用”的程度,摄像头效果也意料中的惨淡。3G版内置了GPS模块,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考虑到PS Vita作为游戏主机的定位及其较低的价格,这些不足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令人批评的,手头的智能手机能够更方便更好地完成这些事。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PS Vita的音质出乎自己的意料,相当地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推力很足,和PSP也好,手机也好的软绵绵的推力相比,PS Vita有着较大的输出功率,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耳机的实力。虽然还不能和专业的播放器相比,不过能算是索尼给出的一个惊喜。

出于某些原因(可能是防止破解),索尼对PS Vita使用了全新的文件管理方式。倒说不上很繁琐,但是目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传输速度相当慢。也不清楚是记忆卡的规格问题还是别的什么理由,大约只有2MB/s左右的传输速度。于是文件传输的体验相当糟糕,不得不耐下性子等待很久。

关于PS Vita的新功能。内置了一个Welcome Park的小游戏以供熟悉包括前后触摸屏和重力感应等在内的传感器。Party功能并没有使用过所以还不清楚。而LBS类型的near功能算是挺有趣,试了下,发现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就有6个人在玩神秘海域(Uncharted)系列在PS Vita上的新作。这次PS Vita还支持应用程序的安装(事实上PS Vita的游戏也在系统中被称为是应用程序了),包括LiveTweet for PlayStation Vita(Twitter客户端)、ニコニコ(视频网站niconico的客户端)等,效果尚可,而且也能够期待今后的升级。

游戏方面目前下载了PS主机传统的以多罗为主题的小游戏みんなといっしょ。这次PS Vita版以社交网络为特征,可以通过游戏结识到新朋友,也有和Twitter联动的要素,富有新意。其他则是仙境奥德赛(Ragnarok Odyssey)、重力的摄动(GRAVITY DAZE)、神秘海域(アンチャーテッド)和真三国无双 NEXT的体验版,就都只随便说说感想。一直很喜欢RO所以也就对仙境奥德赛比较关注。虽说早就知道这只是一款仙境世界观的中规中距的动作游戏,不过在实际发现确实只能说中规中距时还是有些遗憾的,应该不会入手。重力的摄动有着操纵重力这一富有新意的设定,之前就看到好评不断,实际的体验版中也能感觉的制作组满满的诚意,应该会去入手。真三国无双系列是自己完全不知道乐趣在哪里的游戏,只能说画面做的不错,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PS Vita的性能。而神秘海域则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良作,各种的评论也已经有很多了。

最后说一下对PS Vita的电池续航能力的感受,视具体情况连续游戏时间约3-5小时,而充电则是两小时多,应该说是很能接受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在快速指南中有说明充电接口需要将PS Logo向上插入,但是在网上还是有看到因为将接口插反而导致PS Vita死机的。其他一些奇怪的死机情况自己并没有遇到过,不过索尼在软件方面实力并不是特别强这一点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所以现在初期的PS Vita系统有不少潜在的Bug也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升级中这些问题应该都会被逐一解决。所幸致命的问题似乎是没有就是了。

总结来说,PS Vita作为PSP的正是后续机种,被倾注了索尼大量的想法。以高机能和多种传感器为特性,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不过好的游戏才是最重要的,期待着PS Vita上能够诞生很多优秀的作品。3DS的裸眼3D屏幕不去说,它上面数量众多的任天堂及其他一些游戏厂商的充满了吸引力的游戏才是其真正的杀手锏。PS Vita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重视游戏内容,好在现在硬件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剩下的只需拭目以待。

对PS Vita的文字测评就先到这里,如果今后有什么想到要补充的也会进行更新。

2012-02-28 更新

关于按键手感

PS Vita的L\R键采用了和PSP不同的设计,在手感上更胜一筹。不过方向键和控制键的尺寸比PSP还要更小一些,而且按键的反馈较硬,这一点有些不适应。按键的尺寸虽然也并不是小到会按错的程度,不过对于手较大的人来说,总有种说不出的遗憾。如果以10分为满分的话,只能得6-7分,即,按键手感确实不能说是很好,但也没有到了因此而放弃选择PS Vita的程度。对于不需要激烈按键操作的游戏应该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格斗、动作类游戏时恐怕会有些难受。相比家用主机的手柄,掌机的按键手感一直做得不算太好,PS Vita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这或许是一种无奈了吧。

关于系统易用性

看到不少人抱怨PS Vita通过PS键来切换程序的设计很不人性化。一方面从触摸操作转换到实体按键操作并不自然,另一方面PS键/Select键/Start键的手感做得也不是很好。不过自己的感觉是这样的设计还挺不错的,PS键起到了智能手机上Home键的功能,很容易理解,实际使用中也并没有什么不便。毕竟众口难调,PS Vita现在的系统设计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不适应,但是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硬伤,其流畅程度也相当令人满意。至于那些功能上的不足上文也说了并不是PS Vita的主要功能,自己是觉得真没必要对一台游戏机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如果需要的是功能全面而强大,同时又能玩些游戏的设备,智能手机是更为合适的产品。PS Vita最初的定位就是“能提供最高的游戏体验的移动设备”而已。

2012-02-29 更新

关于OLED屏幕的黑斑现象

很早就听说OLED屏幕由于自身特性会有黑斑现象,在入手PS Vita之后也一直没有发现。不过今天在没有灯光源的地方玩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点。OLED屏幕在暗处显示纯黑色画面(比如游戏的场景切换)时会有明显可变的深浅较为不同的黑色块,在看到时感到不快确实是有一些,不过毕竟只是在画面全黑时才有的深浅有所差异的黑色,而且仅在周围没有光源时才能比较容易地被发现,所以倒也不觉得是严重的问题。

2012-03-04 更新

关于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问题

PS Vita在待机状态下仍会继续进行网络连接等操作,因而消耗电力。当电力较低时,如果将PS Vita置于待机状态,可能会因电力耗尽而转入完全关机状态。所以在不需要的时候将PS Vita切换至不使用无线电的飞行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关于电源指示灯

这是在之前1.60系统升级中新增的特性。PS Vita的PS键兼有状态指示灯的功能。蓝色点灯状态表示正在运行。蓝色闪烁状态标识正在准备待机。橙色点灯状态表示正在充电(且处于待机或是关机状态)。橙色闪烁状态表示正在充电(但是由于电量过低暂时还无法启动,需要等待转为橙色点灯状态后方可启动)。老实说,PS Vita采用的蓝色的主题色并不是很喜欢。过去索尼的产品上所统一使用的绿色/橙色指示灯系统更为漂亮。蓝色虽然能体现出科技感,但是也总有种说不出的冰凉感。

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测评——软件篇

最近一直在忙,今天终于有足够整段的时间来写写Tablet S的软件。关于Sony Tablet S的硬件,可以参见之前的《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测评——硬件篇》。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Tablet S中索尼自己的软件以及索尼对Tablet S所搭载的Android系统的定制等。虽然也会谈及,不过并不会涉及太多Android系统通用的内容。

首先对Tablet S的系统做一个整体的介绍。Tablet S在发售之初搭载了Android 3.1系统,在之后不久便升级到了Android 3.2,并在今日升级到了Android 3.2.1。关于今后Android 4.0(代号Ice Cream Sandwich,下称ICS)的升级索尼并没有提及,不过从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的表现来看,Sony Tablet S/P两机今后升级到ICS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Tablet S整体流畅度很好,特别是系统界面,操作感很流畅。在向左或是向右切换屏幕方向时反应速度也不错。这归功于索尼对Tablet S的触摸屏制作工艺下了很大功夫,增加了静电去除等工序。这方面Tablet S的表现在Android平板中处于前列。

事实上这次索尼对于Tablet S的定制程度并不高,这应该是吸取了之前Xperia X10(下称X10)的教训(作为索尼爱立信的第一部Android手机,X10在初期系统经过了深度的定制。虽然得以拥有独特的界面风格而区别于其他Android手机,但也因此使得之后的Android系统升级周期加长。之后索尼爱立信的Android手机都只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定制。)Tablet S的定制内容大致分为:

  • 启动Logo与动画
  • 应用程序启动器(Application Launcher)
  • 桌面(Home)
  • 包括音乐播放器、浏览器等在内的索尼定制应用

启动Logo与动画

启动Logo自然是“SONY”字样,而启动动画则相当华丽,是在黑色的背景中流动的金星。具体的效果之后将拍摄并上传。自己是非常喜欢这一设计。

应用程序启动器

索尼对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启动器进行了定制。具有A至Z字母顺序排列、安装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及自定义排列。

应用程序启动器的反应相当流畅,有种“贴着手指滑动”的感觉,这一点非常令人满意。

系统的解锁界面:

解锁与应用程序启动器的视频:

 桌面

索尼对Tablet S的桌面没有作过多的定制。除了提供了专有的桌面背景外,主要是在上方增加了一个快捷方式栏:

索尼定制应用

音乐播放器

索尼对音乐播放器进行了深度的定制(索尼即将推出的搭载了Android系统的Walkman Z系列也使用了同样的定制播放器)。播放器主要分为三种浏览模式:专辑封面选择、SenseMe Channel和媒体库。媒体库模式是通过各个项(例如专辑、艺术家等)来浏览Tablet S内的音乐。而专辑封面选择模式和SenseMe Channel模式则是一大特色:

专辑封面选择模式顾名思义,是可以通过选择专辑封面来播放所选专辑中的曲目。这一模式的界面非常漂亮,程序反应也很流畅。而SenseMe Channel,熟悉索尼的话一定不会陌生,这是根据索尼的12 Tones算法而开发的新型程序分类模式。通过对曲目的节奏旋律的解析,以曲目的风格为其分类。在索尼的Walkman、VAIO、PSP、PS3,索尼爱立信的部分手机中搭载了这一机能。

音乐播放器具有各种循环、随机播放模式。点击左上角的专辑封面后进入详细信息模式。左右滑动放大后的专辑封面可以在播放列表/专辑封面/歌词显示/曲目详细信息之间切换。

在设置选项中,均衡器、xLOUD和Clear Phase等选项一应俱全。Tablet S的外方表现也如之前的硬件篇中所说相当出色。

除了MP3、AAC等格式外,Tablet S还支持flac和ogg等无损压缩格式。使用耳机时的音质也算是令人满意。只要不是音乐发烧友,应该不会对Tablet S的音质有所不满。

音乐播放器的具体效果如下:


视频播放器

Tablet S的视频播放器使用了和音乐播放器相同的界面风格。此外还有列表模式和缩略图模式等。此外在PSP和PS3上所具有的视频快速定位功能也得以保留。

同样由于xLOUD机能的加持,Tablet S外放时的效果非常理想。

不过Tablet S所采用的Tegra 2处理器因为没有使用Neon指令集,所以高清视频解码等视频计算能力是比较弱的。在之前的硬件篇中的更新里也有提及。Tablet S所用的Tegra 2处理器虽然声称可以解码1080p的视频,实际上对于MP4格式仅仅支持Baseline Profile的1080p视频。对于Main Profile或是High Profile则是连720P视频都无法流畅播放。

这里需要客观地说,实际能接触到的MP4视频大都是经过压缩的(试想高画质下40GB以上的1080p电影被压缩至仅仅数GB的大小),常常会使用Baseline Profile,因此很多时候上面所说的问题不算是太大的问题。自己并不下载盗版视频,PS3上所保存的PV之类大多是Main Profile的MP4格式,于是都无法流畅播放…不过Youtube上的视频都是采用Baseline Profile,因此Tablet S播放Youtube上的高清视频可说是毫无压力。

具体的使用效果如下:


日历

索尼对Android自带的日历也进行了定制,相当好用。不过日历也并没有过多可以介绍的地方,总之看一下视频效果:

浏览器

Tablet S的浏览器是索尼宣传的重点之一。大陆行货版本还为此使用了“快触 快览”的宣传口号。实际上这一浏览器的效果如何呢?

差强人意。所谓的“快览”是指Tablet S的浏览器会预先载入并显示文本等非图像内容,使得可以更早地看到网页内容。不过这一功能将同时推后对于链接的载入,很多时候文字链接的文字部分已经显示出来了,但是链接还没有载入。这个时候如果过早的选中链接,就会发生无法打开且该链接失效的Bug。

另外该浏览器也存在一些CSS错误和排版问题。Word Press的后台提示浏览器版本过低,而事实上确实对Word Press后台的现实又有一些细小的Bug。但是自己的使用Android 2.3.3系统的手机却能正常显示,可见应该是索尼定制而产生的问题。

说到浏览器就不得不提一下Flash播放。正巧今天Adobe刚刚宣布将不再开发新版本的移动版Flash,在想Flash的末期也快了吧。作为一种较为落后的媒体形式,最终是会被淘汰的。说回浏览器。同样地,由于处理器的关系,对于Flash这类对运算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Tegra 2并不能很完美的胜任。较为简单的Flash尚无问题,但是要用Tegra 2来看在线视频等,效果就不够理想了。对于像优酷这样的对移动设备强行使用低清画质的网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其他一些视频网站由于只支持较低清的视频(即使它们号称高清,事实上仍然分辨率很低),所以也不存在问题。但是有少数支持720p甚至1080p在线Flash视频的网站,Tablet S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其实这类网站的高清Flash视频对于不少桌面级处理器来说压力也并不小,会占用相当多的处理器资源)。不过说到底这样的视频网站数量并不多。大陆主流的优酷或是土豆等视频网站没有问题的话,大部分人也就没有怨言了吧。而Youtube的话则由于有专门的应用,即使是清晰度较高的视频也能流畅的播放(另外Youtube上很多视频也都开始使用HTML5而非Flash了)。

浏览器的实际效果:

Video Unlimited

Video Unlimited仅在部分地区可用,大陆行货并不支持。这是索尼推出的视频服务,可以租借或是购买高清或是标清的电影、动画、MV等各类视频。租借的话在第一次播放前有30日的期限,一旦播放则变为3日,价格通常为200-300日元。它其实和PlayStation Network的帐号是通用的,PlayStation Store中的视频分类与其共通。目前里面的视频数量并不算很多,不过由于每周都在增加新的视频,也不能说是很少。自己偶尔也会使用这个服务,需要日本IP以及PSN账户余额(可通过信用卡或是PSN点卡支付/充值)。说起来后天在Video Unlimited(即PlayStation Store)将预先公布高达独角兽的第四话,到时候会租借了看。

Video Unlimited的具体效果: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Store也是当初索尼宣传的一大重点。同样的,这一功能在中国大陆并不被支持。

索尼今年初公布了PlayStation Certified游戏平台,除了支持专有游戏外还将支持初代PS游戏。只要支持PlayStation Certified平台的设备都能得到类似的游戏体验。目前有索尼爱立信Xperia PLAY、索尼Tablet S/P支持这一平台(此外日本地区的索尼爱立信Xperia arc、Xperia acro、Xperia ray等也支持PlayStation Certified平台)。即将发售的PlayStation Vita也支持这一平台。

目前PlayStation Certified平台上能玩到的PS游戏还很少(仅18款),不过将来一定会逐步丰富的。但是这和现有的PSP和PS3上所能玩到的PS游戏并不通用,老实说是一大遗憾。

PlayStation Store应用具体的效果如下:

Tablet S在出厂时预置了「みんなのゴルフ2」(大众高尔夫2)这一PS游戏。操作感良好。按键的位置等也可以自定义,还能即时存档。在之后将添加实机游戏演示视频。

Reader

Reader本是索尼的电子书品牌,在Tablet S上也有相应的应用。作为一个Android应用的Reader除了可以查看PDF、ePub等格式的文档外,还能阅读从Sony Reader Store上购买/下载的版权电子书。需要说明的是,大陆行货版的Reader应用并不支持购买书籍的功能,仅仅作为一个PDF阅读器。

Reader应用能自动同步在Reader Store中购买/下载的书籍。在上个月索尼开始了Reader Store的杂志销售,Tablet S/P是目前唯一能阅读这些杂志的设备。自己的Reader PRS-650对于自己通过N1考试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它毕竟有着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和需要外源灯光等不足,而Tablet S弥补了这一问题。借助Tablet S效果优异的屏幕,阅读电子书也成了一种享受。

只是现在离“享受”的距离还很远。目前Reader应用存在着大量的Bug和问题。比如进入程序需要约1分钟(似乎并不是普遍的问题,但是自己确实遇到了,清空程序数据等方法也无效,应该是同步造成的。)、程序菜单反应很慢,各种操作不流畅,容易引起误操作、漫画类别的内容在一次阅读后会被错误地归为书籍、内容选中功能反应很慢,等等等等。问题如此之严重连索尼官方都发表通知表示将修复问题。已经过去了两周还没有消息,看来是打算把这些问题一并解决之后再发布升级版本了吧。

以下是Reader应用的一些截图:

Social Feed

Social Feed是索尼定制的SNS阅读器。目前只支持Facebook和Twitter两种SNS。大陆行货版本似乎是没有包含这一应用。

Social Feed的易用性一般,并不是特别实用。不过在Facebook和Twitter官方客户端在Android平板上的表现也普普通通之时,倒也算是可选的选择之一。

以下是Social Feed的截图(对用户ID进行了处理):

目前已知存在的问题

一如既往的,日本厂商的产品有着优秀的硬件,和差强人意的软件。目前使用过程中发现的Tablet S的问题至少有以下这些:

  • 音乐播放器的Bug。偶尔会出现音乐播放终止的同时通知栏的音乐控制图标无法消除的Bug。
  • Wifi连接Bug。无论Wifi节能策略如何,在屏幕关闭后都会切断Wifi连接。之前Tablet S存在索尼的Account Manager程序会始终阻止设备进入休眠状态的问题(使得耗电量增加)而另屏幕关闭时的待机时间缩短,在程序更新之后解决了问题,但又发现有Wifi连接的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似乎在连接USB和连接电源时不会发生,应该是休眠策略的问题。
  • 上文提到的Reader应用的种种问题。
  • 上文提到的浏览器的问题。

所幸总算都是些可以通过更新解决的问题,期待索尼下一次的更新。

对于Tablet S的测评到此基本结束,今后如有新情况将再进行更新。

2011/12/13更新

时隔一个多月Reader(日本語版)终于提供了2.0.1的更新,修复了大量Bug并提高了程序性能。经测试,包括启动速度缓慢、关闭屏幕后页码重置等大量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浏览时的翻页速度也有提升。此外Account Manager、PS Store和Video Unlimited等索尼原生程序也都获得了一次更新,修复了一些问题或是改善了性能。希望今后索尼能继续保持对Sony Tablet的软件支持。

2012/04/25更新

今天 Reader(日本語版)得到了更新,改名为 Reader by Sony,修复了一部分的Bug并提高了程序性能。ePub3 格式的电子杂志的性能明显提高。对于 Tablet P 则还增加了翻页的动画效果。同时 Personal Space 也更名为 PlayMemories Online。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相册服务,提供了 5GB 的存储空间,可以方便地存储、共享图片与视频。PlayMemories 是索尼推出的一项网络服务,意在将其数码相机、数码单反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BRAVIA电视、数码相框以及 PlayStation3 的图像/视频功能相整合,实现拍摄、传送、保存、欣赏、共享的一体化。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和其他一些网络相册相比也没有特别的优势。不过对于索尼产品的用户来说确实是又一种不错的选择。

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测评——硬件篇

Tablet S距离完成上一篇的开箱篇已经经过了两天,对于Tablet S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得不说Tablet S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篇里,首先谈谈Tablet S的硬件。

在谈感想之前,先是Tablet S的一些实机照片

正面,除了上方的摄像头外没有多余的元素:

背面,上方是搭载了Exmor for mobile传感器的摄像头,四角处有防滑垫。左下角是SONY的Logo,右下角是PlayStation Certified的Logo。整个背面有防滑的磨砂处理:

和B5尺寸笔记本的大小比较,屏幕面积和B5尺寸相当,加上边框后略大:

左侧,有3.5mm的耳机插口和保护盖。保护盖内是MicroUSB接口和SD卡插槽:

右侧,内藏了电源键、音量键+-、和Reset孔:

厚度与1元硬币的比较,Tablet S最薄处10.1mm,最厚处约20.6mm:

斜侧:

电源接口和挂绳孔。为了能使Tablet S方便地和底座配合使用而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电源接口。挂绳孔上方的是左扬声器:

SONY的Logo和右扬声器:

背面左侧以及按键特写。在电源键和音量+之间的是电源指示灯。和索尼的其他产品类似,充电时为橙黄色指示:

背面摄像头特写。Exmor for Mobile传感器使得Tablet S在夜间微光环境下的拍摄效果令人满意。虽然或许和Exmor R传感器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自己现在用的Xperia X10等手机或是其他平板电脑上所采用的摄像头相比较的话绝对是大幅领先:

底座特写。Tablet S的正面没有SONY的Logo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底座上的这个Logo吧。底座的背面设计简约。底部则有电源接口(和Tablet S本体的电源接口相同)和产品信息,依然是中国制造:

底座实际使用效果。该底座具有15度、25度两种角度可调节:

照片之后,具体谈谈几点。

关于厚度与外形设计:

索尼这次做了很大胆的尝试——不是“平板”的平板电脑。就和最初预料的一样,这一创新同时得到了称赞和批评。但不可置疑的是,这种设计使得Tablet S在众多平板之中显得异类。

外观本是见仁见智的事,自己会觉得iPhone 4之前的iPhone以及iPod Touch都很丑,同时觉得iPhone 4就很不错。会觉得无论是iPad还是东芝(TOSHIBA)和三星(SAMSUNG)的每一款平板都是那么死板和呆滞,而Tablet S就简约不俗。

所以这里抛开这些主观因素,来谈谈这种设计本身。根据对Tablet S的设计师的访谈(可以在索尼日本的Facebook主页上找到),Tablet S采用了厚度不一的偏重心设计并非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从更为根本的角度出发——使用者的舒适性。

平板电脑在很多场合下都需要单手把持,长时间的情况下对于手臂手腕是个不小的负担。Tablet S 598g的重量和iPad2等主流的平板电脑相当,那么如何改善这一问题?缩短力矩。

不对称的设计使得Tablet S的重心偏向于较厚的一端,于是重力的力矩缩短,手实际感受到的压力也就相应减小了。最终的结果就是,Tablet S实际使用时比预料中的要轻不少。这也是自己对该设计的最大的满意之处。

一端较厚的设计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更好的把持手感。公正地说,流线型而贴合手掌的厚部的把持手感要好于其他那些一味追求超薄的平板电脑。我认为2cm的厚度换来手感的提升是值得的事,这也并不会带来太多便携性上的损失,至少对于自己来说如此。

关于做工和材质:

Tablet S的做工非常出色,保持了索尼一贯的高水准。而对于其塑料的外壳材质,确是有不少遗憾之声。自己本身对于外壳材质从不关心,倒是常常见到不少各类测评文章里会提一句“塑料材质降低了其质感”或是“金属材质提升了其质感”,对此我始终无法理解。

对于Tablet S来说,自己无法想象其外壳换用金属之后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或者说,想象的结果是只会降低使用感受。现在采用的磨砂的背面设计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效果,如果不是对于金属外壳有着特殊的嗜好的话,应该可以不必对此介怀。

关于屏幕:

Tablet S使用了一块9.4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为1280×800像素。由于采用了索尼近年来在高端产品上使用的TruBlack技术,这块屏幕的对比度十分不错,色彩表现也很自然。Tablet S的屏幕表现可说无可挑剔。

关于扬声器:

Tablet S具有左右立体声扬声器。实际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音场宽广、低音有力而不混浊。

实际上,这是由于Tablet S所搭载的xLOUD和Clear Phase技术的加持。xLOUD是在最近索尼和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的产品中被使用的技术,可以“提升设备内置扬声器的迫力”。感觉上应该是在提高音量的同时进行了一些例如防止破音等的相应的处理的算法。而Clear Phase则是保持了声音的通透。

当然,Tablet S的外方效果和专业的音响器材还是无法相比的。只能说和同类产品相比优势明显。

关于按键和接口:

电源键和音量键陷于右侧机身凹陷处内,不易发生误操作。按键的硬度适中,无可责难。很特别的提供了Reset孔,不知是有什么意图?是对于Android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信心么……

左侧则是3.5mm的耳机插孔和保护盖。可惜的是,不知是否是个别问题,耳机插孔和保护盖都偏紧。耳机的插拔相当不易,而保护盖的开启也不能用轻松来形容。撇去这点,自己一直对索尼各种产品上的保护盖设计很喜欢,VAIO的网线保护盖、PSP的记忆棒保护盖、X10的USB接口保护盖,和这次Tablet S的USB/SD口保护盖。不让冷冰冰的接口或插槽裸露在外,是索尼的一种理念。

关于音质:

Tablet S一改常态,支持了包括flac在内的大量音频格式。实际的音质中规中距,推力足够。关于音质,说到底就是音源质量+设备解码性能+播放器软件算法+耳机还原能力。而自己有并不特别喜欢过分的音染,于是很多情况下对播放设备的音质并没有太多可说,因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耳机而已。自己的EX500在Tablet S上依然有少数高音部分有齿音的现象,此外低音下潜得够深、声场较宽、声音的分离度较好等说到底是耳机的能力高低。总之Tablet S的音质就是这样,如果耳机够好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则不行。

关于视频解码性能:

这一点无需详述,和其他Tegra 2平台的Android平板电脑一样,某些格式下对于播放直至1080p分辨率的视频都没有压力。

关于触控手感和系统流畅度:

索尼甚至对Tablet S的屏幕进行了特殊的除静电处理以确保Tablet S的系统界面能有“贴着手指移动”的感受。事实上Tablet S做到了。系统界面的流畅度相当高。还没能和iPad2做比较,不过能够确定的是不在iPhone 4和iPod Touch 4之下。更早的初代iPad自然是没有可比性——当然从发售时间上来说也不应该做这种不恰当的比较。大部分的应用,也处于了很高的流畅程度,这一点在下一篇的软件篇中将更为具体地说明。在两天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的等待仅仅是因为网络速度的限制而已。因为系统不够流畅而产生的烦躁感相当少,或许就和很多其他测评文章的结果一样——“和平板电脑的标杆iPad2尚有差距,但是优于其他现有的Android 系统平板电脑”。

关于电池续航能力:

并没有做专门的测试。其他来源的测试结果有最大亮度下开启Wifi浏览网页6-8小时的结果。实际使用的情况是,昨天早晨6:20分断开电源,中等强度的使用(包括听音乐、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通过Gtalk聊天、看电子书等),直到晚上7点左右电池接近耗尽。之前也已经知道,Tablet S的电池续航能力高出平均水平,但是和iPad2,和三星的Galaxy Tab 10.1等接近10小时的使用时间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平板电脑的标杆是iPad2而Android系统平板电脑的标杆是Galaxy Tab么……)

其他:

尽管也许是应该在软件篇中才说的,不过这里不得不提一些Tablet S目前的不足。其一在浏览网页时音乐播放有时会卡顿,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错,Flash Player。Android上的Flash Player还很有待改进,目前并不能提供很好的效果,和PC上有着相当的差距(虽然PC上的Flash Player也并不是很完美的东西就是了)。其二是部分索尼自制的软件并不那么好用。日本的软件设计质量不高是众人皆知的,索尼开发的不少软件已经在其中属于高质量的了,但还是难免会有些问题,特别是对于Android还不是那么熟悉之时。Tablet S上的问题有比如Account Manager将阻止设备完全休眠(而缩短待机时间)、Reader的反应速度较慢等。不过确实也说不上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信会随着软件的版本升级而解决(从初次开机至今大部分的索尼自制的软件就得到了一到两次的升级、系统也从Android 3.1升级到了3.2。)

总结:

Tablet S并不完美,和那些标杆比起来也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但是作为索尼的第一款平板产品,能体会到索尼的用心。两天下来,Tablet S给人的感觉就是“用起来很舒服”,那些在别的Android平板电脑上常常会出现的麻烦在Tablet S很少有。

不过说到底,采用了Tegra 2平台就决定了Tablet S和其他同类平板在硬件上不存在根本性的差距。而Tablet S支持的软件和服务才是真正区别它于其他平板电脑之所在。

索尼的电子书服务Reader Store的内置支持、PlayStation Certified游戏平台、Video Unlimited视频服务、基于红外线的家电遥控功能等,将索尼自身的内容资源都整合到了Tablet S之上。Tablet S的Reader功能是自己的Reader PRE-650的一个补充。PlayStation Certified的吸引力倒不大,目前只有一些过时的初代PS游戏,和自己过去在PlayStation Store上购买的PS游戏也并不通用。游戏果然还是交给专用的游戏主机比较好。Video Unlimited服务和PlayStation Store其实是连通的,所以之前在PlayStation Store的Video类别中购买的MV和电影等可以直接在Tablet S上观看。

以上这些功能国内行货统统不支持。国内行货连Google的相关服务也不支持。取而代之国内行货预装了包括百度搜索新浪微博在内的很多本土化服务。我能理解这么做的理由,不过这也使得我不考虑购买行货的Tablet S。

总之,更多的内容将在接下来的软件篇说明,敬请期待。

2011/11/02更新

使用几天下来对于Tablet S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其中索尼自家的软件也有了很深的怨念……不过这里先补充一些关于硬件的内容:

关于厚度和外形设计

实际使用下来偏重心的设计确实令人满意,单手持机非常顺手。不过在双手横向持机时,独特的造型反而带来不够舒适的把持感受。

关于做工和材质

这里想说的是底座。底座应避免和硬物摩擦,不然最外层的细磨砂容易被刮去。虽然下层也是黑色,但是仔细看仍能看出区别……不过底座和Tablet S本体的连接设计确实方便,这也是Tablet S采用专用充电接口的原因。

关于屏幕

和iPad2相比,同样采用了IPS材质屏幕的Tablet S色彩偏黄(或者说iPad偏白?自己个人是更喜欢Tablet S的色彩风格)。同时Tablet S的屏幕可视角度相当优秀,在大角度下色彩偏差也很小。

关于接口

之前提到过Tablet S的耳机插孔和接口保护盖偏紧(虽然不清楚是否是个别现象),现在发现布局也有些问题——插着耳机时几乎是不可能打开保护盖的。两者的位置过于靠近使得无法用力。这个问题就和部分VAIO机型USB接口过于靠近一样难受。

关于视频播放

受限于Tegra2芯片的运算能力,Tablet S对于所播放视频的码率还是有所限制的,过高的码率将无法流畅播放甚至无法播放。之前的说法有些问题。中低码率1080p的AVC Baseline Profile视频尚可轻松应对,而较高码率的AVC Main Profile或是AVC High Profile视频就比较吃力甚至无力了,这时即使只是720P分辨率也可能难以流畅播放。

最近事情也比较多,更多的测评可能要需要一段时间。Tablet S在软件方面可说是喜忧参半,具体内容将在之后的软件篇中详述。

2011/11/04更新

关于电源指示灯和通知灯

Tablet S除了在电源键和音量+键之间的电源指示灯之外,在机身右侧上部还设计了隐藏式的绿色通知灯。平时通知灯是不可见的,但在收到消息(例如新邮件)时,如同索尼或索尼爱立信的其他产品,该通知灯会不断闪烁提示用户。使用手机拍摄了通知灯的效果,不过由于是夜间以及手机的摄像头能力问题,效果不好还请见谅 :)

2011/11/05更新

关于电池续航能力

今天作了一下Tablet S电池续航能力的测试。

测试条件为:屏幕亮度最大,启用Wifi,启动背景数据和自动同步,使用VPN(虽然会增加耗电量但是能确保在大陆也和Google服务器正常同步),连续播放幻灯片。幻灯片内容为Tablet S内预置的图片。

测试结果为:从100%满电状态起测试,直至没电自动关机,续航时间约为4小时36分。

对于这个结果的一点分析:首先可以看到电池消耗平稳,性能稳定。大部分的电量都被消耗在了屏幕上,系统本身消耗的电量并不多。自己在平时的使用中,事实上并不会使用最大屏幕亮度,而是使用自动调节亮度,因而屏幕所消耗的电量大幅降低,电池续航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虽然没有做过测试,不过估计能达到6小时甚至更久。

事实上,标称9小时视频播放时间的三星(Samsung)Galaxy Tab 10.1配备了7000mAh的电池,处理器是和Tablet S相同的Tegra 2,屏幕尺寸也相差不大。这里不清楚9小时的时间三星是如何计算的,这里这样估计:系统本身的耗电量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忽略不计,7000mAh能拥有9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那么5000mAh就能拥有6.43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相差约2.5个小时。这和索尼官方的数据也相近。至于待机,之前有过12小时以上的待机(屏幕关闭+飞行模式),耗电量约为3%。

结论。由于5000mAh的电池容量限制,Tablet S的续航时间中规中距。和Galaxy Tab 10.1这样的Android平板标杆的7000mAh容量电池相比,有着物理上的差距。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每天晚上都会将Tablet S置于底座上充电并作为时钟使用(Tablet S的时钟的夜间模式亮度完全不刺眼,很好用),而白天也没有过电池告急的情况,通常晚上还能进行数小时的音乐播放(屏幕关闭状态下)。这样的电池续航能力对自己而言已是相当满足。

不过电池容量多多益善,相信索尼的下一代平板会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了吧。

2011/11/11更新

关于GPS

之前一直忘提了,Tablet S的GPS搜索能力并不是很强。即使在户外,定位速度也称不上很快。不过在有Wifi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Wifi迅速定位,如果是3G版的话通过移动信号基站也能进行定位,加之需要使用平板进行GPS定位的场景也并不多,因此倒也不算是很严重的问题。

2011/11/19更新

关于屏幕

Tablet S的屏幕使用的并不是强度硬度超高的Gorilla玻璃,不过也不用担心,和Xperia系列一样,Tablet S在出厂时就贴了一层质量上乘的屏幕贴膜,对于通常的刮擦完全应付有余。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甚至可以不用专门花钱去买另外的贴膜。自己的Xperia X10上的这层贴膜很好的起到了作用,而且还常常是放在口袋中。因此不太会接触硬物的Tablet S理应更没有问题。

关于电容笔

Wacom专为iPad设计的电容笔Bamboo Stylus与Tablet S的相性并不太好。Bamboo Stylus在iPhone和iPod Touch上都能有很好的表现,不过根据测试,它在Tablet S和Xperia X10上表现并不好。Xperia X10的问题是传感飘移,可以说根本无法使用。而Tablet S的传感倒是非常准确,它的问题在于屏幕的材质。或许是气候的原因,总之Tablet S在原厂贴膜(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出场时的贴膜)以及屏幕玻璃(即撕去了原厂贴膜)的条件下,Bamboo Stylus都不能很流畅地滑动,笔尖和屏幕的摩擦系数太大。另外网上查到的结果,摩托罗拉(Motorola)的Xoom因为反应速度不够快而不能很好地适应Bamboo Stylus,而三星(Samsung)的Galaxy Tab则能很流畅的书写。

不过自己的Tablet S的问题很可能不是普遍的,又或许在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问题会消失。毕竟除了Bamboo Stylus笔尖的橡胶摩擦力太大而无法在Tablet S的屏幕上流畅滑动外,在传感器精度和系统反应速度上并不存在问题。

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测评——开箱篇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意料之中的和意料之外的问题,终于在今天收到了Tablet S。

由于时间关系,这仅仅是一篇开箱文。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内容将在今后陆续发布。

首先是Tablet S的包装,承袭了索尼的一贯风格:

 

打开盒盖,照例是简约的布局。一张快速使用指南:

 

内容物为Tablet S本体一台、电源(分体式,和VAIO、PSP等索尼产品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支持100-240V 50/60Hz全球规格)、挂机绳、各类凭据:

 

接下来是一起购入的底座的外包装盒:

 

内容物为底座本体(并没有附带电源,不过底座用的电源和Tablet S主机的电源是通用的)、几张凭据: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只先写这么多。虽然已经开机,不过晚上的拍摄环境并不好所以也没有拍照。目前比较在意的是没有一起购买贴膜绝对是一个错误,Tablet S的屏幕上非常容易留下指纹,今后不得不经常养护了。

在明天或是后天将会发表Sony Tablet S测评之二——硬件篇。主要内容为Tablet S的外观、做工等方面,敬请期待。

【玩后感】エースコンバットアサルトホライゾン/皇牌空战 突击地平线

昨天收到了Ace Combat系列最新作的皇牌空战 突击地平线(ACE COMBAT ASSUALT HORIZON,下简称AC7)。作为PS3上的第一作,次世代家用主机上的第二作,本作自公布之初就受人瞩目。

其实自己之前没有怎么玩过主机版的皇牌空战,只好好玩过PSP上的两作。之前玩过PSN提供的体验版,感到素质很不错,因此对于本作的表现也相当期待。

预约版有F-4E的下载卡特典,内含F-4E(三种涂装)以及一些相应的集体强化技能。

简单说一下玩了两小时后的感受。

画面。作为主机上的新作,画面的强化相当明显。和过去曾经接触过得PS2版皇牌空战自然没得比,即使和几年前Xbox 360上的皇牌空战6相比也有不小的进步。不过显然NAMCO应该尚未完全发挥出PS3的实力。以展示模式为例,我并不认为战机和车辆的建模在复杂性上有多大的差距,即使画面中包含了几个人物建模,AC7和GT5的3D建模水准确实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光影方面。不过总的来说,AC7的建模令人满意。而战斗画面上,机体的建模相当出色,不过受限于技能,地面建筑的建模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当然,在高速飞行的战斗中很难有机会去仔细观察这些。战斗直升机关卡的地面建模就要精细得多了。过场动画的3D演出效果也十分不错,氛围做的很到位。

音乐。皇牌空战系列的BGM一向很出色。目前AC7虽然还没有玩很久,不过音乐的水平令人满意。菜单界面的不少BGM与本作的故事场景——非洲——也很搭调。

系统。AC7最大的改良应该就是系统了。除了传统的空战模式,还新增了战斗直升机模式、直升机机炮模式和轰炸机模式。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使得新鲜感十足。已经玩过的直升机机炮模式和战斗直升机模式里,战场的氛围也拿捏得不错,不过倒是有种使命召唤的既视感(笑)。而普通的空战模式中,新增的Dog fight Mode等新系统也增加了战斗时的紧张感和爽快感,算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

剧情。目前的阶段还没有什么能说的。听已经通关的朋友说还无法达到AC5和AC Zero的高度。

总的来说,AC7确实是诚意十足的皇牌空战系列新作。似乎通关时间并不需要太久,争取早日通关。

中文游戏信息:

游戏名称 王牌空战 突击地平线
开发商 BANDAI NAMCO Games Inc. (NAMCO)
发售日 2011年10月13日
售价 8380日元
类型 STG(超音速・大破壊シューティング,超音速大破坏射击游戏)
游戏人数 1人(联系模式2~16人)

索尼(SONY)平板电脑Tablet S试玩报告

昨天提到了Sony Tablet的Tablet S将推出行货的消息。行货称之为索尼平板电脑S系列,并将于9月22日至10月21日的预售期内在上海和北京的Sony Style中提供免费体验。于是今天便前往了位于淮海中路的Sony Style去实际感受一下Tablet S。

之前提到过的一些细节这里就不再重复,可以查看文章归档。这里仅仅是简单写一下今天实际试玩的感受。详细的测评还是得继续等待约一周后自己实际拿到订购的日版Tablet S。

Sony Style共提供了两台Tablet S供体验。拿起Tablet S的第一感觉是顺手。其独特的偏重心设计很好地贴合了手掌,Tablet S的机身厚度比之iPad2虽然厚了不少,但是主观上的感受的确是更加舒适。另外塑料制的外壳并没有带来廉价感,背面的磨砂处理也防止了出汗等导致的手滑。

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系统的流畅程度,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说Tablet S的不少日文测评文章都表示其流畅度值得肯定。我自己的感受是,在初次打开应用程序列表(launcher)的时候有一定的卡顿,上下滚动一次之后卡顿感就完全消失。主界面也有相同的问题,在最初并不是最流畅,但是切换过几次屏幕之后卡顿就不再存在。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应用程序列表和主界面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流畅程度。

关于切换屏幕方向时的流畅度。Tablet S在切换屏幕芳香时并没有动画效果,而是大约停顿半秒之后完成切换。感觉上当然不如iOS的动态切换效果自然,不过也没有什么卡顿的扰人感。

行货的Tablet S中安装了诸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客户端等很多本地第三方应用,店员似乎还自己预装了不少(盗版?)游戏,将应用程序列表填得花花绿绿很是难看。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了一张应用程序列表的照片之后被店员提醒不能拍照,于是就只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索尼自己制作的应用程序列表的弹簧式的动画效果非常有趣,按照各种方式排列图标的设计也很便捷。

关于索尼自有的一些应用。试用了音乐播放器、图库、视频播放器、浏览器、收藏等。这些应用都十分流畅,界面也有着索尼一贯的美观华丽。可惜的是预置的媒体内容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质量都比较低,无法发挥Tablet S真正的屏幕效果。比较意外的是里面竟然有Reader应用,不过并没有可以阅读的书籍,恐怕将被作为PDF阅读器使用了吧。

说到屏幕,使用了TruBlack制造工艺的1280×800分辨率IPS屏幕的Tablet S显示效果非常优秀,得益于更高的分辨率,屏幕效果可说优于iPad2。TruBalck屏幕的反光现象很小(在上面的照片中,仅有天花板上的一盏荧光灯在屏幕上造成了反光),观看体验良好。

关于键盘,索尼之前也强调了其具有优化过的键盘,文字输入体验得到了大幅改善。实际使用的感觉是,虚拟键盘的键程非常大,很难发生误按,反应速度也合格,总之很满意。

关于摄像头。Tablet S背面使用了500万像素的Exmor for Mobile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在光线不足时可以提供更好的画质,不过并没有可以测试的环境。简单拍了一下Sony Style店内,效果尚可。

今天的Tablet S试玩报告到此为止,总体来说对它的表现非常满意。索尼在发表Tablet S时曾表示其目标是在2012年内成为全球市场第二(次于苹果)、日本市场第一的平板电脑厂商,从诚意满满的Tablet S上,我看到了希望。

敬请期待今后的Tablet S详细测评。

附,其他人写的Tablet S测评文章:

平板电脑另类之选——SONY Tablet S1开箱及简评

 

一些和Tablet S无关的:

Sony Style的店员培训很有问题。一个店员表示自己也想买一个Tablet S,但不知道怎样上网,称机身上没有找到网线插糟。另一个店员在回答顾客“Tablet S和iPad有什么区别?”的问题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我在一边提了句“比如说iPad不能播放网页的Flash”,那名顾客表示赞同“没错没错,iPad都不能看Flash的”。诸如此类一些表现,不禁让人汗颜。

NEX5N的成像质量真的很不错,不愧为近期微单的人气产品。

高端音乐播放器D50配合耳罩式耳机ZX700的音质效果把我震撼到了,超高的解析度,完美还原声场。甚至听得有些感动了。之后又听了一下Walkman A840系列,高低音的解析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和前者依然有相当的差距,果然是入耳式耳机的局限了吧。至于中端的S750系列,相比之下则几乎是只能靠低音渲染加分了。

【玩后感】テイルズ オブ エクシリア/无限传说

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今天终于入手了テイルズ オブ エクシリア(下称TOX)。自己并不是传说系列的粉丝,之前也只不过是零星玩过几作。不过这次15周年纪念作品的质量保证让我决定好好地体验一下传说系列的魅力。

不过一方面已经没有了时效性,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可能一下子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所以也说不上是测评,就只是随意地写一些自己的感想而已。

预约特典的挂件是通常版的米拉。虽说已经知道不是什么很精细的东西,不过实际看到时还是觉得果然有些粗糙了。日版和港版的一个区别是日版光盘盒封面的内页是历代传说作品的时间表,而港版则是一片空白。另外盒内还有一张写着特典PS3主题和游戏内服装的下载代码的卡片。

游戏需要2300MB的空间进行数据安装,实际上的安装文件大小为2258MB。于是自己80GB版的PS3就只剩下了17MB的硬盘空间……

游戏的读盘速度很快,不过偶尔在画面切换时黑屏的时间比理想中要长了那么一两秒。

音乐方面的话之前就听过了游戏的原声碟,这次的TOX中有很多东方风的BGM,不过特别好听的似乎不多。当然还没有实际玩过游戏,感觉也是不准确的吧。

画面方面属于中上水平。和FF13的风格不同,所以并不能很好地说孰优孰劣。而和战场的女武神相比,我也是更偏好战场的女武神的那种帆布式的画面风格。玩过前几作传说系列在PS3上的试玩版,横向比较的话,TOX的画面已经不错了,细节方面也很注意。

系统方面,TOX的地图模式之前几作不太相同,感觉上倒是和FF13其实有些相似,操作上还算顺手。战斗的话目前只进行了几场杂兵战,不少战斗系统还没有开放,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看之前的各种介绍来说还是能有一份期待的吧。

剧情方面更是没有什么可以谈的了,等到通关后再写写什么了吧。

不过根据自己平时的情况来看,要打通TOX恐怕没有一年两年是不行的了。RPG方面之前的战场的女武神花了整整两年,FF13至今还剩三章。不过有什么关系呢,慢慢玩就好。

中文游戏信息:

游戏名称 无尽传说/无限传说
开发商 BANDAI NAMCO Games Inc. (NAMCO)
发售日 2011年9月8日
售价 8379日元
类型 RPG(揺るぎなき信念のRPG,毫无动摇的信念RPG)
游戏人数 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