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 Xperia 机型的命名规则

索尼(Sony)在几天后的 CES 2013 上公布最新的旗舰机型 Xperia Z 和 Xperia ZL 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里想要谈谈 Xperia 系列的命名问题。

先说历史。

在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时代,命名规则为大写字母+三位数字。音乐手机的 W(Walkman)、拍照手机的 K、翻盖手机的 Z、触屏智能手机的 P 等等。而三位数字则分别表示高中低端/世代/小改版,一目了然。最多是加上一位小写字母作为后缀以区分发售市场。

而当时的 Xperia 系列的命名方式也是类似,以 X 加数字来命名,数字越大世代越新。(不过其中还有一部试验性质的 Xperia X5,明明是创意型的功能手机,却被分在了 Xperia 名下。

之后的 Xperia X10 是索尼爱立信决定转向纯 Android 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转折点。当时推出了旗舰 X10、中端机 X8、低端机 X10 mini 和侧滑全键盘的 X10 mini pro。

2011年是索尼爱立信迅速转型的一年。其型号命名方式为 Xperia 加上表示其特征的小写字母单词。如 arc 有着特有的弧形背面,pro 搭载了侧滑全键盘,ray 有着小巧的外形和优雅的设计,等。其中又有一个另类,PLAY,是以全大写字母命名的,可惜由于市场反应不佳,而放弃了后继机型的开发。而下半年的 arc S,则是采用了增加后缀以表示它是 arc 的强化版。

问题在于2012年,索尼爱立信被索尼完整收购为子公司之后,命名规则发生了混乱。

一方面,小写字母单词形式的命名仍然被沿用,如 go、tipo 等,通常是一些中低端机。另一方面,又以 S、P、U 为首,新采用了单个大写字母的命名方式。S 可以理解为 S(ony),意为索尼完成收购后的第一款产品,而 P 和 U 则有些令人费解,之后的 J、V、T、E 等更是无法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各自的定位。而 arc S 的后缀方式也被抛弃,Xperia S 的加强版被命名为了 SL。更令人费解的是,最新的 ZL 和 Z 是不同的手机,而非是加强版的关系。

2012年,索尼通过机海战术,在销量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这无法掩盖命名规则的混乱,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首先,应该肯定,通过推出多种不同规格机型以覆盖高中低端的机海战术对于销量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在没有一款明星机型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往往是可以提高整体的销量的。三星、诺基亚、HTC 等都采用过这种策略。

其次,不理想的命名规则不一定会对销量有太大的不良影响,比如诺基亚早期的四位数字命名方式,HTC 的 Desire、Legend 等的单词命名方式等,并没有导致销量出现问题。换言之,消费者分不清型号之间的区别,不代表他就会放弃这个品牌转而去买其他的。一般的消费者相信口碑,他会很明确地想要买诺基亚、或是 HTC,或是苹果。就算会对型号的选择有所纠结,但不影响结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利于普通消费者识别产品。诺基亚的数字命名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区分出机型的高中低端差异,但也不算太理想。至于 htc 的方式,则更是无法让人从型号名称中看出什么端倪。相比之下,当年诺基亚 N 系列的命名方式其实是相当有效的,数字越高意味着规格越高,仅使用了两位数字,即达到了区分性,又容易记忆与识别。

最后,为了品牌的影响力,必须重点包装自己的旗舰型号,即使只是在营销的层面上。例如 HTC 的 one 系列,三星的 S 系列和 Note 系列。而在这里,HTC 做的又不如三星。三星的 S、S II、S III,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消费者哪款是现在最新的机型,而 one X、one S、one V、one SV 之类的命名,并没有解决之前的问题。消费者怎么知道这些型号之间的区别呢?

因此,索尼应该做的是,统一命名规则,或是使用字母,或是使用单词,但不应该混用。同时合并相近的定位,把类别降至四种左右。例如 S 系列是中高端,E 系列是入门级,Z 是旗舰,等。然后以数字或是其他易于理解的方式在名称后增加后缀。没错,就像它曾经对 VAIO 做的那样(虽然这两年 VAIO 又采用了另一套标识了屏幕尺寸的命名规则)。对于较有特点的试验性质的机型,可以不受这一命名规则的束缚,采用比较有吸引力的名称。

不过说到底,比起名称,索尼现在更需要的是一台全面的旗舰机型,以及有效的营销方式(或者说,为 Xperia 取一个上口的中文名称?)。等到哪一天国内各种节目中的奖品都变成了索尼的旗舰机型的时候,也就成功了吧(笑)。

《小议 Xperia 机型的命名规则》有3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