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好者 —— 索尼(Sony)Xperia 1 II 简单使用感想

受 Covid-19 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事情都不同以往。在2月底发布之后三个多月,Xperia 1 II 才终于在部分市场以软件未完成的形式上市,大陆行货则至今仍遥遥无期。从6月首发入手港版 Xperia 1 II 至今也有近两个月,在此简单聊聊使用感想。

时隔多年,再次选择了白色机身的 Xperia

本文基于在香港地区销售的 Xperia 1 II 写成,型号 XQ-AT52。本机支持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 4G 网络。理论上仅能完美支持中国联通的 5G 网络。这两年 5G 是一个热点话题,Xperia 1 II 又是索尼的第一台 5G 智能手机,在此多讲几句。个人认为目前 5G 网络能提供的性能提升还不能抵消额外的费用与耗电问题,尤其是自己日常生活中99%的场景不是不需要高速移动网络(如开车时),就是有更加稳定高速的 WLAN 环境,因此对港版型号不支持 5G 并不在意。事实上,因为不用手机打游戏,也不需要高速下载大量文件,LTE+ 上百兆比特的速率对自己的需求来讲已经绰绰有余。即使没有费用因素,5G 以更高能耗换来的性能提升对自己也不是必须。即使在一线城市,5G 信号要达到目前 4G 的水准恐怕也还需要时日,费用问题和芯片功耗也不见得会在短时间改善。再考虑到手机升级换代的频率不会太低,忽略 Xperia 1 II 在大陆的 5G 网络问题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据称由于网络制式问题,这次行货型号可能会在硬件上有改动,无法通过软件通刷港版硬件。如果 5G 网络是刚需,或担心之后几年 4G 网络的通信质量被限制,建议等待几个月后上市能更完整支持国内 5G 网络的行货型号。

本文内容基于2020年8月提供的软件版本 58.0.A.3.88。出于兴趣写了近十年的业余“测评”,如今网络上专业的不专业的,客观的不客观的测评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在十多年飞速发展后已经彻底进入了瓶颈期,每年写的文字越来越公式化,乐趣越来越少。于是从这次开始,更多会分享主观的使用感受,站在一个见证 Xperia 10年发展衰弱,试行错误的爱好者的角度,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评论。

顺便一提,官方产品名发音为 Xperia One Mark Two。虽说符合相机部门的命名传统,如 Alpha Seven Mark Two 或 RX-100 Mark Five,但距离大众接受流行渐行渐远。就算这次中文用户能省略 Xperia 1 这一品牌与型号名,单独施以爱称“马克兔”,明年的 Mark Three 又会如何呢(估计会和相机一样,被称为 X1M3 或 1M3 吧,笑)。

2020/10/17 更新

Xperia 1 II 和 Xperia 5 II 的大陆行货版本在比其他地区晚了5个月后终于姗姗来迟。型号为 XQ-AT72 的新版 Xperia 1 II 硬件上内存从8GB增加至12GB,新增镜面绿色。网络上国行 Xpeira 1 II 完整支持中国大陆三大运营商的 5G 网络并支持 5G/4G 双待(Xperia 5 II 支持除了中移动 NSA 外的其他 5G 网络)。系统上,国行新增了对微信指纹支付的支持。虽然从生态上来看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确实可以增加一些潜在的国内销量吧。港台版本的 Xperia 1 II 也同时新增了 12GB 内存的高性能版和镜面绿色配色。

致爱好者

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一边,价格亲民的中低端机型已经能很好的满足普通人基本的通信与娱乐需求,Andriod 发展初期低端机性能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改善。另一边,在屏幕与相机等方面积极采用高规格硬件的高端型号价格不断攀升,与中低端机型拉开更大差距。由于多种原因,在全球销量一路断崖式下跌的索尼移动,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最终从去年开始选择了主打高端型号,以满足小众发烧友和品牌粉丝的发展路线,推出 Xperia 1。今年的 Xperia 1 II 是该路线的延续,不但彻底解决前代大量体验问题,更进一步加大力度讨好目标用户。

先说结论。作为目标用户,不得不说,Xperia 1 II 深得我意。Xperia 1 II 是迄今为止 Xperia 系列最高峰,历代体验标杆。

致静态摄影爱好者——源于 Alpha 相机团队的多项软硬件技术,搭配蔡司镜头与 T* 镀膜,提供独一无二的拍摄性能和体验,以及系列传统二段式独立相机快门键

致电影录制爱好者——增强的 Cinema Pro 软件提供更好的电影拍摄与剪辑体验

致电影鉴赏爱好者——显示效果业界一流的 21:9 4K HDR OLED 显示屏,且支持创作家模式以呈现作品原本风格

致音乐欣赏爱好者——LDAC 高解析度蓝牙音频技术,以及业界少见的 3.5mm 耳机接口(笑)

致手机游戏爱好者——游戏模式增加包括电力直供模式等多项新功能,提高重度玩家的游戏体验

致 Xperia 爱好者——最新型旗舰处理器与高速闪存、识别迅速准确的侧面指纹、在高端机型中高于平均的续航能力、支持电池寿命保护与无线充电、精致的做工与外形设计、相近规格产品中轻薄的尺寸与重量、稳定无广告且少有海外软件兼容问题的系统、完整 Google 服务支持

Xperia 1 II 并非完美无缺,但对于能够接受 Xperia 系列一贯的精简系统,不依赖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额外定制的本土化软件功能的老用户来说,Xperia 1 II 出色地实现了设计目标,提供了综合水准很高的使用体验。

致静态摄影爱好者

在一些市场,Xperia 1 II 最大的产品亮点是“口袋中的 Alpha 相机”。Xperia 1 II 最具代表性且不可替代的特长确实在这套软硬结合的相机系统上。

Xperia 1 II 与 Alpha 系列旗舰型号 Alpha 9 的合成照片是相机功能的官方宣传亮点——即使两者性能有天壤之别

硬件上,Xperia 1 II 延续了去年 Xperia 1 才姗姗来迟的三摄像头组合,提供了三颗12.2MP的摄像头和一颗帮助对焦的 3D iToF 红外测距传感器。与一些厂商为了背景虚化而采用 ToF 传感器不同,Xperia 1 II 的 ToF 传感器为对焦而设计,以实现弱光场景下0.03秒的高速对焦性能。这是 Xperia 1 II 为了对焦性能而作的独特设计。

标准镜头比 Xperia 1 更广角,长焦镜头则更望远。除超广角镜头外,另两颗都支持光学数字混合防抖

传感器方面,和 Xperia 1 不同,参照35mm下大三元的焦段,这次三颗镜头的焦段分别为 16mm(F2.2)、24mm(F1.7) 和 70mm(F2.4)。镜头则首次采用了蔡司(ZEISS)镜头和蔡司减少光线反射的 T* 镀膜,以提供有蔡司风格的色彩与虚化风格。其中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支持光学与电子混合防抖。

首次采用来自 ZEISS 的高性能镜头与 T* 镀膜,看来索尼自己也认为 Z 系列时自家的 G 镜头并没有宣传效果

这次 24mm 主摄传感器为 1/1.7” 大尺寸,相比 Xperia 1 的 1/2.6” 大幅提升,像素尺寸高达1.8μm(Xperia 1 为 1.4μm)。除了华为在 P40 系列上使用的惊人的 1/1.28” 50MP Ultra Vision 主摄传感器,能够在4像素合一时提供2.44μm 的像素尺寸(单像素1.22μm),Xperia 1 II 的主摄像素尺寸与三星 Galaxy S20 系列的一致,并高于 iPhone 11 Pro 系列的1.4μm。此外,主摄 F1.7 的明亮镜头则小幅领先同级对手的 F1.9 或 F1.8,入光量更大。尽管像素尺寸和镜头光圈并非一切,Xperia 1 II 这次至少在规格上没有明显短板。

配合 BIONZ™ X for mobile,Xperia 1 II 最终实现了相比 Xperia 1 约1.5倍的感光性能。Exmor™ RS 或许因为不再有独特优势,宣传上被弱化

Xperia 1 II 在相机软件方面也积极引入源自 Alpha 的技术。

  • 运用 AI 技术,世界首创每秒60帧的 AF/AE 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计算,并实现最终每秒20张的 AF/AE 连拍,为拍摄运动物体提供了业界顶级的对焦与连拍能力。实际使用中,Xperia 1 II 的连续对焦连拍效果非常震撼,使抓拍精彩瞬间有了更多可能(顺便,连快门音都和 Alpha 相近,笑)
  • 高精度实时人眼/动物眼 AF,帮助时刻准确对焦拍摄对象(仅支持 24mm 主摄)
眼部对焦相当于是人脸对焦的更精准版本,但似乎并没有概念上的突破,一直以来都觉得更像是以趣味性而非功能性为卖点
  • 双重相片二极管对焦
  • 覆盖率70%的247点相位对焦。为 Xperia 1 的4倍
  • 增强的摄影后期工作流程:通过 Imaging Edge Mobile 软件遥控相机,以 5G 或 WiFi 6 传输作品、并以 D50 / D55 照片印刷色彩标准在 Xperia 1 II 的 4K HDR OLED 屏幕上回放
Alpha 在屏幕方面规格不激进的原因找到了

不过, Xperia 1 II 最让自己心动的软件功能当属 Photography Pro(下称 Photo Pro)。

Xperia 摄影新乐趣,兼具专业手动设置,以及,仪式感

简言之,PhotoPro 提供了与 Alpha 或 RX-100 相机类似的手动设置界面,以及专为触摸屏优化的设置菜单。近期发布的首次搭载触摸屏的 Alpha 7s III 也使用了这套新菜单。

Photo Pro 允许用户在不离开取景界面的同时修改各类拍摄参数,还支持 Alpha 相机上的 AF-ON 与 AEL 等高级功能,让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

Photo Pro 大体提供了以下功能:

  • 拍摄模式
    • Auto 自动模式(全自动调节参数)
    • P 编程自动模式(自动设定快门速度与 ISO)
    • S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速度,自动设置 ISO)
    • M 手动曝光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速度与 ISO 以控制曝光,用于烟火或星空等特殊场景
  • 对焦功能
    • AF-C/S
    • 手动对焦
    • AF-ON
    • 人脸/眼部 AF ON / OFF
    • 对焦提示音
    • 对焦区域可视化
  • 白平衡
    • 自定义白平衡
    • 白平衡微调
    • AEL
    • DRO/ HDR
  • 其他
    • 低速/高速连拍与延迟拍摄
    • 3:2 照片比例
    • RAW 格式保存(单张照片约24MB,无法与连拍/HDR 同时启用)
    • 界面显示选项
    • 直方图
    • 水准仪等

熟悉索尼相机的用户相比可以很快上手,充分利用 Photo Pro 的各项功能。把 Photo Pro 设置为实体相机快门键长按启动的默认相机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而半按快门 AEL 则是其他厂商无法提供的便捷功能。

Photo Pro 之所以令人满意,是因为它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手动拍摄选项,还维持了高水准的性能。配合 Xperia 1 II 的高通骁龙 865 处理器,以及 UFS3.0 高速闪存,以及更好的软硬件搭配,无论何时,Photo Pro 都保证了小于一秒的冷启动速度、JPEG + DRO 模式下数百张无压力的连拍能力、可以忽略不计的照片保存时间。在忍受了 Xperia 1 时而需要数秒冷启动且保存速度堪忧的相机软件后,Xperia 1 II 总算做到了一款旗舰产品应有的拍照体验。在手机上用 Lightroom 编辑 RAW 格式照片并同步到 Adobe Creative Cloud 则让 RAW 后期处理列入拍摄设备的能力范围,即使没有 PC 也能在拍摄作品后立即对原片做复杂的调整和修复。

最后简单谈谈画质,虽然这反而或许是手机摄影相对不那么关键的部分。毕竟真的亟需优质画质的场合,手机绝不是最佳选项。对于 24mm 的标准镜头,在光线充足时,Xperia 1 II 的成像没有比前代明显提升,主要是 Photo Pro 的 HDR 模式明显改善了光线对比强烈时的曝光效果。在弱光环境下,Xperia 1 II 体现出了硬件优势,画面明显干净很多。作为卖点的蔡司镜头仍然会在画面边缘存在一定畸变和画质下降,不过畸变在没有参照物时并不容易被察觉,画质下降也只有在需要局部裁剪放大时才会成为一个问题。总的来讲,这颗主摄的成像效果对得起它的宣传,是 Xperia 相机画质的正常进步。

Xperia 1 II 的广角与长焦镜头则比较平庸,与标准镜头的画质差距明显,在弱光环境下画质下降严重,与动辄高倍光学变焦的竞争对手相比甚至变焦能力也无法同台竞争,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或许其他两颗镜头的画质会成为明年 Mark III 的重点提升方向吧。不知何日才能重新看到十多年前索尼爱立信曾经在手机上使用过的光学变焦镜头。

ISO250 – 1/250 主摄像头。仅压缩。色彩还原自然一直是 Xperia 系列的特征。不过新的主摄镜头比过去更容易背景虚化,有时反而蛇足
ISO64 – 1/60 主摄像头。仅压缩。在需要虚化的时候,更大光圈带来的虚化也比较自然
ISO320 – 1/15 主摄像头。原尺寸约1/16区域局部裁剪。Lightroom RAW 格式后期。一方面,更高素质的主传感器和 RAW 格式保存,后期的余地明显增加。在光线不足时 Xperia 1 II 的表现比去年更上一层。另一方面,12MP 像素在裁剪时力不从心的问题也被暴露
ISO64 – 1/1000 主摄像头。仅压缩。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配合蔡司镜头做了调整,Xperia 1 II 拍摄的照片的色调和以往机型相比总有种说不出的微妙差异

致电影录制爱好者

Xperia 1 II 的另一项特色软件是从前代延续的 Cinematography Pro(下称 Cinema Pro)。

Cinema Pro 允许用户以 CineAlta 独有的 Look(滤镜,分别为 VENICE CS ・Opaque/Blue60Yellow60 ・Bright/Blue20Yellow60 ・Warm/Yellow80 ・Strong/Blue100 ・Cool/Blue60・Soft/Yellow40 ・Soft Monochrome)来录制 4K HDR 10bit 视频,或 2K 10bit HDR 120帧高帧率视频,并提供了水准仪与手动对焦等多种高级功能。

Xperia 1 II 除了软件功能优化,还专门对风噪抑制做了加强。

实话说,电影录制爱好者或许会因为 CineAlta 的名声,在使用 Cinema Pro 拍摄24帧的 21:9 电影时感到额外的乐趣。作为对此无感的普通人,很怀疑这个软件能够在 Xperia 上存在多久。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产品设计理念的一种象征罢了。

致电影鉴赏爱好者

和去年一样,Xperia 1 II 继续搭载了一块赏心悦目的高品质屏幕。

适合观影的 21:9 CinemaWide 屏幕比例、业界最高分辨率的 4K HDR OLED、X1™ for mobile 图像处理引擎、4K SDR 内容升格都是保留项目。这次就不再赘述。

新增的 90Hz 软件高刷新率在减少残影方面的效果比较微妙,它通过改进屏幕响应速度并调节像素亮度来模拟更高刷新率。效果有时能感知,有时则不能。主要在网页滚动等场景下会有一些差异。这或许是软件实现的极限,毕竟屏幕的硬件刷新率依然是 60Hz。虽然高刷新率屏幕如今成了高端产品竞相宣传的特性,但它确实不属于人人都有的需求,而且会带来耗电增加的副作用。比较好的做法也许是在后续产品中硬件支持高刷,但默认软件启用普通刷新率,让对刷新率有要求的用户可以各取所需。

创作家模式在 Xperia 1 II 上健在。引用之前的描述,在应用支持时,Xperia 1 II 能够以 HDR 高动态亮度范围、BT.2020 色域、D65 白平衡点、10bit 色深(软件模拟 8bit 硬件至近似 10bit 效果)的规格播放内容,还原电影导演在拍摄影片时的原始视觉效果,直接感受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对于优秀的作品,每一个场景都融入了创作者有意识的设计,强行用算法调整画面效果绝非最佳做法,甚至可能损害作品的完整性。Xperia 1 的创作家模式则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生。目前,创作家模式会在 Netflex 与 CineaPro 两个应用中自动启用,用户也可手动选择切换。

创作家模式以索尼专有算法来表现以专业规格制作的视频内容,呈现更贴近创作者理念的视觉效果

从硬件上来看,Xperia 1 II 与 Xperia 1 使用了相同规格的屏幕。但或许是得益于软件改进,Xperia 1 II 无论是日常使用时屏幕显示的通透感和色彩表现力,都明显优于 Xperia 1,令人甚至怀疑这是否是因为 Xperia 1 使用一年多的屏幕自然老化才造成了如此差距。另,Xperia 1 II 的白平衡默认仍使用冷色调,算是遵从了所谓部分用户更偏好冷色调的说法来设置出厂白平衡。

由于硬件没有改变,Xperia 1 II 的最高亮度依然平庸,在室外亮度增强模式下也只有约650尼特的亮度,在阳光直射时可视性依然一般,如果长期在剧烈阳光下室外活动,需要多评估一下对屏幕最高亮度的需求。

主观上来讲,和以往一样,Xperia 1 II 的屏幕显示效果远好于其它一些厂家的高端机,色彩方面 OLED 容易出现的味精感,或是特殊像素排列造成的模糊感,在 Xperia 1 II 上都很难发现。如果追求屏幕效果,Xperia 依然是和 iPhone、Galaxy 同级的少数选项之一。更何况,没有刘海和挖孔的屏幕,才不会在观看宽屏电影时不可避免地缺失一块画面,不是吗?

致音乐欣赏爱好者

Xperia 1 II 搭载了极为罕见而先进的 3.5mm 耳机插孔(笑)。

Xperia 高端机型在取消耳机孔数代后,又把它改了回来。声道干扰比上代减少90%,仅为 20dB。过去的数字音频升格技术 DSEE HX 结合 AI 算法,改名为 DSEE Ultimate,在使用有线耳机时,能更好地将各类音源的码率提升至 HiRes 水准。尽管自己是蓝牙耳机支持者,但不得不承认 Xperia 1 II 和有线耳机 XBA-N3 的搭配,比支持 LDAC 高解析度蓝牙音频的同价位蓝牙耳机,有更好的主观听感,并且,无需充电。除了 LDAC,Xperia 1 II 的蓝牙新支持 aptX Adaptive,延迟较以往更低。

据访谈介绍,Xperia 1 II 的音响调教继续得到索尼音乐的专业支持。屡获殊荣的资深调教工程师 Mark Wilder 两次参与 Xperia 1 II 的音频调教研讨会并提出建议,最后对其音质表现表示肯定。

此外,支持 Dolby Atmos 的正面双扬声器位置得到改善,下方扬声器也能从屏幕正面发声。驱动单元则重新开发,推力和低音表现都比上代提升。不过对于很少使用外放的人来讲,这是无关紧要的改进。

致手机游戏爱好者

Xperia 1 II 虽然不是游戏手机,但也有专门的游戏模式,并联手堡垒之夜或 Call of Duty:Mobile 等游戏对其 21:9 的屏幕比例做了优化,能显示更广阔的视野。

Xperia 的游戏增强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性能优化、游戏录制、免干扰、防误触、直接供电。

虽然不用手机玩游戏,但已经听说直接供电模式下,由于不会对电池充电,手机的温度会较通常更低,不容易触及软件设置的温度墙而降频处理器来保护设备。该功能不但可以减少游戏因处理器性能受限而引发卡顿,还能减少电池因高温导致的寿命缩减,如果需要高负荷长时间使用非游戏类应用,想必也能发挥效果。

致 Xperia 爱好者

Xperia 1 II 的基础功能是 Xperia 系列的新高峰。

最新的高通骁龙 865 芯片组、8G内存、256GB UFS 3 高速闪存的组合使运行任何程序都流畅快速。支持最大1.7Gbps的 4G 下行速率与 3.4Gbps 的 5G 下行速率。没有减去 IP58 防水能力和 MicroSD 卡扩展,增加无线充电的情况下,机身重量还能控制在同级较轻的 181g + 7.9mm 厚,宽度也仅有72mm。看着这两年竞争对手频繁推出重量超过200g的产品,为当年索尼因 Xperia XZ2 Premium 而在网络上背负半斤骂名感到可惜。

一个可喜的改善是,Xperia 1 因专利问题而使用的与电源分离的小尺寸侧面指纹模块终于被替换回了过去的整合式指纹开关,识别率也恢复到了 Xperia XZ Premium 的水平,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能迅速识别解锁。Xperia 1 底部略有些割手的 USB 口问题也因为新的边框倒角设计而被解决。

4000mAh 的系列高端机型最大电池容量,提供100小时的 4G 待机时间和85小时的 5G 待机时间。支持 21W PD 快充,能在30分钟内充电50%。同时系列传统的电池长寿技术能智能学习用户的充电习惯,避免过充,让电池性能在两年内不会显著衰减。索尼与苹果三星一样,似乎对快充技术从不激进,峰值充电功率距离国产厂商越来越远。所幸自己这么多年来哪怕一次也没有遇到过需要手机短时间充电的情况,所以对快充需求实在无感。

一个多月的实际使用来看,4000mAh 电池按个人使用习惯(白天约2小时蓝牙音乐、一小时通信与一小时网页浏览等亮屏操作,大部分时间 WiFi 连接),可以在工作日下班时剩余70%左右的电量,即使手机使用较多,通常也不会低于50%。这一数字比之前容量不到 3500mAh 的机型有可感知的差距。仅针对自己来讲,电池焦虑恐怕很难再会出现。

外形设计方面,传承当年 Xperia Z2 神韵的具有高级感的边框设计,相比 Xperia 1,Xperia 1 II 更充满了 Xperia 的个性,每次拿起手中,都会满心欢喜。索尼没有在 Xperia XZ2/XZ3 设计语言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总算做到了至少取悦了 Xperia 的爱好者们。

就这样,Xperia 1 II 几乎全方位地改进了上一代存在的或严重或细节的问题,无论任何一个方面来看,体验都可谓系列最佳。可以说,Xperia 1 II 是一台能让 Xperia 爱好者重燃希望的机型,或许会和 Xperia XZ Premium 一样成为一代名机。

2020/10/17 更新

使用四个月后的初步结论是,Xperia 1 II 在系统稳定性、发热与续航控制、相机性能等影响使用体验的重点方面做得很不错,在 Xperia 系列历史上应该可以位列第一。中等强度使用下也不会有续航不足一天的焦虑、相机的启动、对焦、保存速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依然在比较理想的状态。即使类原生 Android 系统在国内软件生态下难免水土不服,Xperia 1 II 也靠电池和性能的升级,总算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

2021/01/26 更新

今天 Xperia 1 II 港版系统推送了 Android 11 大版本更新。安装程序大小约1.1GB,在网络条件允许时大约需要三分钟下载,及约十分钟安装,并重启。除了 Android 11 本身对权限控制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增强以及安全补丁外,在这次更新更新后,Cinematography Pro 新增 4K HDR 120 慢动作摄像。Photography Pro 新增照片纵横比快捷设置按钮、MR 模式,及连拍反馈。新增支持通过 HDMI-UVC 与 Alpha 无反相机连接作为其外部监视器。侧感触控易用性增强,支持浮窗快捷方式。游戏增强器新增游戏图标收纳功能。电池保养功能支持常时80/90% 充电限制。内建屏幕录制、增强媒体播放控制、Nearby Share 文件共享功能。长按电源键的界面等细节也跟随 Android 11 改变。

Xperia 1 II 也并非没有缺憾。在网络上有见到说白色机型后盖内部可能发生掉漆(这台还没发现)、非居中的摄像头突起导致在桌面上平方时不稳(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手机都如此设计)、耳机孔和 USB 孔或许会在长期使用后接触不良(Xperia 的通病,暂时不对 Xperia 1 II 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乐观)、Xperia 自带的特色软件继续被去除(Movie Creator 可以通过 APK 安装、相册不再被支持只能使用性能功能都更强但缺乏特色的 Google Photo、LifeLog 结束服务,等等)、在原生 Android 系统基础上做的增强过少,一些用户喜爱的其他厂商早已默认提供的定制功能不得不自己安装额外的软件才能拥有,甚至最终无法实现、一些软件,尤其是游戏,至今没有对 21:9 屏幕比例进行优化,等。

今后使用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会持续更新和补充。

【图文内容不定期更新】

本文相关图片版权属于各版权所有人

《致爱好者 —— 索尼(Sony)Xperia 1 II 简单使用感想》有24个想法

  1. 啊哈……居然回复了。

    5mark2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那个辅助按钮有点别扭,裸机容易误触,不知道能不能禁用。

  2. 搜索来的,翻了一圈您博客,真正的教徒,我个只买了两代的伪索嗨给跪了…
    X5M2已经入手了,毕竟它和X1M2就是这个世代唯一能用(200g内有耳机孔完整屏幕,刚需)的两台手机…

    1. 我现在也没什么精力鼓捣了… 你能搜索到这篇也是不容易,哈哈

      今年索尼中国似乎是花了比往年多得多的经费用于营销。虽然效果不算太好,水准和规模也不如其他厂商,请一些网络名人宣传的做法也显得尴尬和不真切,但总算是一个好的转变。结果上来看,一方面正好前些年 XZ Premium 的用户开始考虑换机,一方面今年的两款旗舰产品本身完成度确实很高,于是销量比去年可见地好了很多。

      我看到网络上关于 5 II 的实际用户评价都不错,续航性能屏幕相机都令人满意,只要不那么依赖国产手机系统内置的那些诸如微信双开或交通卡门禁卡之类的本土化功能,应该可以用得很愉快吧。我之后几个月也许会推荐家里亲戚换机时选这台,我自己更喜欢 1 II 的尺寸和边框设计,这次就割爱了。

      祝你能安心用到下次换机 :)

      1. 时隔一年又在V2EX见到了X1M3的帖子,点进来发现居然就是您,妙啊妙啊…
        X5M2安心用了一年,升级到Android 11之后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版本解锁root了,各种折腾的感觉仿佛回到了Xperia Z2的年代…Android各种DIY各种设置的乐趣很足,但现在国内的Android生态越来越差,像什么“反〇中心”的App也让人对Android有点失去信心,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还是只能投入林檎mini系列的怀抱了…

        1. 哈哈,感谢支持。
          国内 Android 生态确实并不乐观,不过行货 iPhone 也受到不少限制。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问题,但愿有一天可以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吧。

    1. 这次大陆和港版在硬件上有些差别,网络制式方面似乎也不完全一样。不见得完全不能通刷,但不保证所有功能都正常。
      可以搜索看看网上有没有其他人的经验。
      原生 Android 11 我还没听说。过去索尼会提交一些机型作为 AOSP 设备,目前 Xperia 1 II 似乎还没有。港版系统很多方面已经和 AOSP 比较接近了,除了 OTA 可能会晚一些,电话短信照片等各种功能都是使用的原生 App。

      1. 谢谢回复。
        因为我的港版分享热点的时候,wifi是2.4g的,并且找不到设成5g的选项。
        所以就想试试刷到其他的固件会不会有变化。

        1. 抱歉,我没有电信卡,无法实际验证。
          港版据说可以刷成大陆版,然后可以通过 VoLTE 通话。
          建议你还是找实际使用过的人确认。

  3. 非常感谢能这么细心的分享。作为Motorola死粉,自从Motorola移动出售之后,我的最后一款是Motorola Moto Z2 Force。一直没有心仪的手机可以更换,无奈之下先买了国产千元机凑合。除了Motorola之外,我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就是Sony了,这次终于有明确的目标的。再此感谢详细的介绍。

  4. 嗨,换了新电脑忘记了你的网站名字,就记得有个微风,嘻嘻今天有闲很幸运找到了,开心!先评再看~

回复 Shigure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